花非花,霧非霧,白居易《花非花》全詩內容是什麼?

2022-11-16 19:51:18 字數 6019 閱讀 9993

1樓:初心不忘

白居易有一首詩名叫《花非花》,我們都知道白居易愛花,可是這首詩裡,似花非花,似霧非霧的,又是什麼呢?此詩取前三個字為題,其實近似於無題,它編在《真娘墓》、《長恨歌》、《琵琶行》和《簡簡吟》之後,均屬於感傷類的詩詞,所以其主題基調是傷感。《長恨歌》和《琵琶行》自不必說,《真娘墓和《簡簡吟》二詩,均為悼亡之作,抒發的都是往日雖美,卻如夢如雲、不可復得的感嘆。

《花非花》一詩緊編在《簡簡吟》之後,因此其間所要表達的鬱郁感傷之情就可想而知了。

2樓:山有嘉卉

花非花,霧非霧出自唐朝李商隱的雜言古詩。

作品原文如下:

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譯文如下:

像花而不是花,似霧而不是霧。

半夜時分到來,天亮以後離去。

來時像春夢一樣能有多少時間?

去時又好似朝雲散盡沒有覓處。

體現了往事雖美,卻如夢如雲,不復可得之嘆。

3樓:風月老師

你是想問這個是什麼嗎?這可以是一部電視劇,也可以是瓊瑤阿姨寫的書,當然也可以是霜花。

4樓:匿名使用者

花非花,霧v飛舞,好像是一篇語文李,恪文的。

白居易《花非花》全詩內容是什麼?

5樓:韓琴

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花非花》全詩原文如下: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話文意思是說它是花不是花,說它是霧嗎不是霧。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來時彷彿短暫而美好的春夢?離去時又像清晨的雲彩無處尋覓。

擴充套件資料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所謂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薩道之人,這首詩的表達和白居易的身份也息息相關,花非花霧非霧其實都說的是自然界的真實狀況,是對作者修行證悟的最好說明。也就是說花的長成,並不是因為人們給他們命名為花而長成。

來如春夢幾多時,這句正好點名了作者的心思。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更是作者在體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霧非霧這個道理之後,對自己的「之前」,以及對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種感慨。

去似朝雲無覓處也是如此,作者體悟到世事無常,就像花和霧一般虛無縹緲,此詩表達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6樓:匿名使用者

《花非花》 唐代: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1、【譯文】

說它是花不是花,說它是霧嗎不是霧。

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

來時彷彿短暫而美好的春夢?

離去時又像清晨的雲彩無處尋覓。

2、【賞析】

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表達了對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詩人,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

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歲。

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7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花非花:麻花·水花·頭花

胡秉言麻花

花非花,熱油浴。

伴早餐,零食侶。

荷包蛋下放一些,

加點紅糖與貴婿。

水花花非花,水中綻。

雨打生,隨風現。

懸崖飄落似珍珠,

泉湧盈盈瓊玉點。

頭花花非花,嵌絲髮。

醉美人,嬌如畫。

嫣然一笑若飄仙,

祥瑞添春凝奼婭。

8樓:山岩談詩**

其實這是一首悼亡詩,因極度思念自己的已故妻子,常常夢見她而作。

簡單說:「自己夢中妻子的身影象花一樣美好,但不是花。象霧一樣輕盈迷幻,但不是霧。

她每晚夜深人靜的時候就來到夢中,醒來時又不見了。來時就象春夢一樣短暫,去時就象早晨的雲消失得無影無蹤。

其實朝雲就是妻子的身影。她是巫山神女,朝為雲暮為雨」

此詩,也可說是此詞其實就是一首悼亡詞,其華麗的解析文就不用多此一舉了。

\\花非花霧非霧"表達什麼意思

9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

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表達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全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朦朧中又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後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擴充套件資料

《花非花》

唐代: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譯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霧而不是霧。半夜時分到來,天亮以後離去。來時像春夢一樣能有多少時間?去時又好似朝雲散盡沒有覓處。

創作背景

《白氏長慶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簡簡吟》二詩,且二詩均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詩與以上二詩同卷,編次其後。《花非花》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為同一目所作。

據詩意,亦屬往事雖美,卻如夢如雲,不復可得之嘆。

10樓:帥帥的老木匠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

詩取前三字為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

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蘇東坡似從這裡獲得一絲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的名句。

蘇詞所詠為楊花柳絮,而白詩所詠何物未嘗顯言。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裡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

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夢」原來也是一比。

這裡「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啟下作用,由此生髮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

」「天明」見者朝霞也,雲霞雖美卻易幻滅,於是引出一嘆:「去似朝雲無覓處」。

詩由一連串比喻構成,這叫博喻。它們環環緊扣,如雲行水流,自然成文。反覆以鮮明的形象突出一個未曾說明的喻意。

詩詞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賀鑄《青玉案》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這些博喻都不過是詩詞中一個組成部分,象此詩通篇用博喻構成則甚罕見。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噓名復何益」;後一例用菸草、風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問閒悉都幾許」,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確的。

而此詩只見喻體(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個耐人尋思的謎。從而詩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了。

雖說如此,但此詩詩意卻並不完全隱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同部還有情調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詩中寫道:

「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是《簡簡吟》,詩中寫到:「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為悼亡之作,它們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銷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雲」,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逼肖的,它們都同樣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詩在集中緊編在《簡簡吟》之後,更告訴讀者關於此詩歸趣的一個訊息。

此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詩運用三字句與七字句輪換的形式(這是當時民間歌謠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極似後來的小令。所以後人竟採此詩句法為詞調,而以「花非花」為調名。詞對五七言詩在內容上的一大轉關,就在於更傾向於人的內在心境的表現。

在這點上,此詩也與詞相近。這種「詩似小詞」的現象,出現在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原是很自然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①花非花、霧非霧:說它是花麼?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

②來如句:來的時候像一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

③去似句: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這是一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

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為什麼來?

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雲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雲者,「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事也。此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於朦朧中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

後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http://tshjj.yeah.net/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

詩取前三字為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

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蘇東坡似從這裡獲得一絲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的名句。

蘇詞所詠為楊花柳絮,而白詩所詠何物未嘗顯言。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裡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

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夢」原來也是一比。

這裡「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啟下作用,由此生髮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於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

」「天明」見者朝霞也,雲霞雖美卻易幻滅,於是引出一嘆:「去似朝雲無覓處」。

詩由一連串比喻構成,這叫博喻。它們環環緊扣,如雲行水流,自然成文。反覆以鮮明的形象突出一個未曾說明的喻意。

詩詞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賀鑄《青玉案》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這些博喻都不過是詩詞中一個組成部分,象此詩通篇用博喻構成則甚罕見。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噓名復何益」;後一例用菸草、風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問閒悉都幾許」,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確的。

而此詩只見喻體(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個耐人尋思的謎。從而詩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了。

雖說如此,但此詩詩意卻並不完全隱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同部還有情調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詩中寫道:

「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是《簡簡吟》,詩中寫到:「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為悼亡之作,它們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銷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雲」,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逼肖的,它們都同樣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詩在集中緊編在《簡簡吟》之後,更告訴讀者關於此詩歸趣的一個訊息。

此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詩運用三字句與七字句輪換的形式(這是當時民間歌謠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極似後來的小令。所以後人竟採此詩句法為詞調,而以「花非花」為調名。詞對五七言詩在內容上的一大轉關,就在於更傾向於人的內在心境的表現。

在這點上,此詩也與詞相近。這種「詩似小詞」的現象,出現在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原是很自然的

花非花,霧非霧,是什麼詩,詩句花非花,霧非霧的原文是什麼

花非花 白居易 bai 花非花,du霧非霧。夜半來,天明zhi去。來如春dao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專覓處。註釋 屬朝雲 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 高唐賦 序 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蛆,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出自唐代白居易的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

《花非花霧非霧》中四朵花她們的歌《花非花》歌詞

花非花霧非霧 主題曲 歌名 花非花 歌手 李晟 曲長 02 35 花非花 李晟 花非花 霧非霧 夜半來 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花非花 霧非霧 夜半來 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花非花 霧非霧 夜半來 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花非花 霧非霧 夜半來 天明...

花非花葉非葉全詩是,對聯 花非花,葉非葉,非花飛葉,非葉飛花,非飛花葉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曲 花非花,霧非霧 是出自我國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的詩歌,我最早是讀師範時候上 課學中國民樂接觸到的,到了90年代,歌詞原搬白居易的 花非花,霧非霧 這首歌作為流行歌曲迅速傳播開來。昨天 一臺 星夜劇場 開播電視連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