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被割據的地方,現在在什麼地方

2022-12-03 15:46:27 字數 3120 閱讀 4353

1樓:伯樂和千里馬

包括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含庫頁島)大約100萬平方公里,現在屬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州、猶太自制州、濱海邊疆州等;巴爾喀什湖以南、以東約44萬平方公里,現在主要屬於哈薩克共和國,一小部分屬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帕米爾蔥嶺以西、噴赤河以東約3萬平方公里,現在分屬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約3.6萬平方公里。

2樓:財產

香港 澳門 遼東半島 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 本來是殖民地變為半殖民地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在2023年以後先後被割讓的土地有150多萬平方公里,分別是:英國通過《江寧條約》、《北京條約》和《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割香港地區1068平方公里,葡萄牙於2023年通過《中葡通商條約》割澳門20平方公里,2023年俄羅斯通過《璦琿條約》割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地區共60萬平方公里,2023年俄羅斯通過《北京條約》割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土地,後來俄羅斯通過《伊犁條約》和《改訂條約》割巴勒格什湖以南共計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憑藉《馬關條約》割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共計3.6萬平方公里。

故我國被割讓近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於近代國際法概念,這些土地是被當時世界承認的土地(不然俄羅斯的領土只有歐洲)。

4樓:九帝皇

嚇我一跳,我以為你問清朝太監被割的地方現在在什麼地方。

清朝當時的版圖還是蠻大的,可惜……

什麼是地方割據勢力

5樓:無極小屁孩

地方割據是指某行政區域脫離其國家或地區的統治範圍與領導範疇,不依附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獨自形成一個體系,管理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行為。細緻說來,可分為表面上服從而實際上獨立(如唐朝的節度使)與根本獨立(如朝韓問題)兩種,包括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軍事割據與地方割據是從屬關係,是地方割據的一個方面。

當然,軍事割據是地方割據前提的一個方面,如果軍事上不能形成割據(如東漢末年三國前後的情況),地方的割據是很難實現的。

6樓:

例如軍閥混戰中張作霖兵力聚集在東三省,就是割據一方而不受**控制。

7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指軍閥,即在地方擁有獨立大權,有士兵和財政收入,並且不聽從**領導的軍隊或政權。

國民黨統治期間(尤其是1930——2023年)中國各地方的割據勢力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東北的張學良,山西的閻錫山,西北的馮玉祥,兩廣的李宗仁、白崇禧、陳濟堂,雲南的龍雲,四川的劉湘、劉文輝,貴州的王家烈,新疆的金樹仁、盛世才,等等,

9樓:周寶子

山西的閻錫山。四川的劉湘等等

漢末,唐末,清末,的軍閥割據為何在明末沒有形成?

10樓:匿名使用者

1、**集權勢必要削弱地方權力,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的矛盾。明**不會讓地方藩王擁兵自重,靖難之變,前車之鑑。地方三司分設,極大限制了自主性。

2、明朝的滅亡是內憂外患長期作用的結果,內有黨爭、宦官專權、無休止的內耗,外有倭寇,北方有蒙古人和滿洲女真。

3,明朝末年,全國90%的土地集中在沒有兵權的藩王手中,那些總兵們有兵權卻沒有土地。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所以左夢庚有幾十萬軍隊卻坐不成軍閥,乖乖投降了清朝。

擁有土地的藩王(如魯王,唐王,桂王) 很快成了反清主力,但藩王想做的不是軍閥而是皇帝。

明熹宗時,皇族藩王兼併的土地就達5000萬畝,太湖流域,十分之九的人家失去土地。以崇禎湖南年間為例,「湖南長沙、善化兩邑,舊額百萬畝,入吉王者,且七八十萬畝」僅吉王一人就有八十萬畝土地。而吉王還是諸多藩王中比較窮的一位。

11樓:喵zzz貝貝

漢初的郡縣封國並立、唐朝的節度使都與後來的軍閥割據有一定的關係、清末封建王朝結束,軍閥割據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必然結果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你分析的沒錯,我認為就是因為宋朝文壓武制度,我認為就是種進步。

13樓:米壯士

過度削弱地方權力的結果,宋朝不也是。

這樣雖然地方不會叛亂了,但戰鬥力也差,鎮壓內亂還可以,面對外敵則一潰千里。實際上明末已經出現調動軍隊不靈的狀態,只不過明朝滅得過快,割據軍閥才沒有時間顯現出來而已。

1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是有軍閥的雛形,比如洪承疇的洪兵,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左良玉的左軍,秦良玉的白桿兵,但是由於明廷不肯放權於他們去鎮壓農民起義或抵抗清軍,所以他們沒有發展起來反而被耗死,洪承疇、吳三桂降清。等清軍入關,農民軍殘餘(如李定國、孫可望)和殘餘軍閥(如左良玉、鄭芝龍)則挾持南明政權,但是由於內耗嚴重就被清軍消滅了。形成軍閥割據的前提是朝廷軍隊潰敗而依靠地方勢力平定叛亂,地方勢力做大,舊的朝廷都被叛軍滅沒了軍閥割據就不存在了。

15樓:您註冊失敗了

並沒有全面繼承宋朝文壓武的制度,只不過在主要將領上確實傾向於文人帶兵。軍閥割據的法理基礎是地方官同時具有地方統治權和軍事權,在這個前提下,一個地方官在****衰落後,可以完全控制地方之一切權力,從而形成地方軍閥割據。在明朝,在**機構上,將將兵之權和養兵之權和從前一樣拆分,同時將地方官的權力也進行了拆分,即司法權,行政權,和財政權三分,這樣的結果是不但將領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軍隊,同時單個地方官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政區。

結果就是不論是從將領轉型為軍閥,還是地方官轉型為軍閥都是不可能的。而漢末有州牧,唐時有節度使,清朝允許地方官訓練軍隊等等都為軍閥提供了路徑。

16樓:匿名使用者

內亂還沒起來就被外族滅了!

17樓:ab北侖

只是不那麼明顯,實際上明末崇禎執政後期,軍閥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以左良玉和鄭芝龍為代表,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你壓根調不動他們。

18樓:塵埃讀歷史

吳三桂不就是擁兵自重嗎?

古代的割據是什麼意思

19樓:言寺為詩

割據,指以武力佔據部分地區,在一個國家內形成獨立地區,對抗**朝廷的局面。

20樓:你好

有實力的佔領一個地盤

秦朝是在現在的什麼地方,秦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秦朝北至長城,西至臨洮,東至大海,南至大海。漢朝鼎盛時期北至中亞的巴爾咯什湖,西至蔥嶺 哈薩克的塔什干一帶 東臨日本海 北朝鮮都是漢朝領土 南至越南中部沿海地區。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秦國是現在的陝西,甘肅和四川部分地區。秦人始居隴山...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惠民縣陽信縣。山東厭次,齊國時曾是麥丘之地,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 厭讀壓 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山東惠民縣桑落墅北。劉邦定國分封功臣設厭次侯國。西晉屬冀州樂陵國,併為冀州刺史駐地。北魏時厭次縣治遷馬嶺城 今山東惠民縣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

現在中國的各個地方在明朝時都叫什麼啊

明朝在全國設有15個省級行政區,包括 北直隸 南直隸 陝西 山西 山東 河南 浙江 江西 湖廣 四川 廣東 福建 廣西 貴州 雲南。以上共15個省級單位,為明朝穩定的統治區域,稱為 兩京十三布政司 省 布政司下轄府和直隸州。都指揮使司方面,共有16個都司 5個行都司 2個留守司。此外,在青藏地區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