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恩發明望遠鏡根據的是什麼原理

2023-01-16 10:00:28 字數 5479 閱讀 5857

1樓:好孩紙狠**

望遠鏡——有兩套凸透鏡組成,物鏡的作用是成一個實像,而目鏡則是相當於一個放大鏡放大這個像。望遠鏡的直徑很大,因此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會更明亮。

望遠鏡原理和分類

常見望遠鏡可簡單分為伽利略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和牛頓式望遠鏡。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由一個凹透鏡(目鏡)和一個凸透鏡(物鏡)構成。

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能直接成正像。但自從開普勒望遠鏡發明後此種結構已不被專業級的望遠鏡採用,而多被玩具級的望遠鏡採用,所以又被稱做觀劇鏡。

開普勒望遠鏡:原理由兩個凸透鏡構成。由於兩者之間有一個實像,可方便的安裝分劃板,並且各種效能優良,所以目前軍用望遠鏡,小型天文望遠鏡等專業級的望遠鏡都採用此種結構。

但這種結構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間增加正像系統。

正像系統分為兩類:稜鏡正像系統和透鏡正像系統。我們常見的前寬後窄的典型雙筒望遠鏡既採用了雙直角稜鏡正像系統。

這種系統的優點是在正像的同時將光軸兩次摺疊,從而大大減小了望遠鏡的體積和重量。透鏡正像系統採用一組複雜的透鏡來將像倒轉,成本較高,但俄羅斯20×50三節伸縮古典型單筒望遠鏡既採用設計精良的透鏡正像系統。

牛頓發明的反射式望遠鏡 多為大型座鏡採用,在此不再贅述。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再寫啊、去找科學書、、!!

楊李定理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獲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衡定理]

宇稱不守衡定理告訴我們,反物質在大**之前就存在,只是在大**中,正物質和反物質不是均勻地向每一個空間擴散,才造成了我的所在的世界中反物質如此稀有。

4樓:金鐘罡氣

看看這個

射電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單天線射電望遠鏡相當於雷達接收機,或者相當於那種鍋狀的電視衛星接收器,只不過單天線射電望遠鏡的口徑要大得多,通常十米或幾十米,大的幾百米,我國貴州正在建設一個500m口徑的,簡稱fast。

此外,還有多天線干涉,比如我國現有的北京40m,上海25m,烏魯木齊25m,雲南40m,這四口「大鍋」,就可以協同作戰,同時觀測共同目標源,彼此干涉,這樣能更精準地測定源的位置,其分辨精確程度取決於基線長度和所觀測電磁波的波長,基線越長定位精度越高,因此中國vlbi網這個四邊形幾乎可以覆蓋我國大部分領土,這個基線很大呢。(嫦娥一號的定軌過程其中一種重要的手段就是這四口「大鍋」共同完成的)當然,中國的幾個「大鍋」目前已加盟歐洲vlbi網,有時會執行聯合觀測,此時幾乎可覆蓋全球,基線長度接近地球直徑。

有些天文臺(比如歐南臺)還會建立自己的天線陣列,幾十或幾百個中小型單天線排列成陣,多天線干涉,這種陣列自主性強,排列更靈活,對觀測頻段的可調性更高,基線長度一般可延伸至幾公里。

至於再具體的工作原理,如果lz學過「電動力學」,那麼去查查天線的工作原理就成了,此外「干涉」這個光學或者波的原理很簡單了。

6樓:匿名使用者

經典射電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和光學反射望遠鏡相似,投射來的電磁波被一精確鏡面反射後,同相到達公共焦點。用旋轉拋物面作鏡面易於實現同相聚焦,因此,射電望遠鏡天線大多是拋物面。射電望遠鏡表面和一理想拋物面的均方誤差如不大於λ/16~λ/10,該望遠鏡一般就能在波長大於λ的射電波段上有效地工作。

對米波或長分米波觀測,可以用金屬網作鏡面;而對釐米波和毫米波觀測,則需用光滑精確的金屬板(或鍍膜)作鏡面。從天體投射來並彙集到望遠鏡焦點的射電波,必須達到一定的功率電平,才能為接收機所檢測。目前的檢測技術水平要求最弱的電平一般應達 10 —20瓦。

射頻訊號功率首先在焦點處放大10~1,000倍,並變換成較低頻率(中頻),然後用電纜將其傳送至控制室,在那裡再進一步放大、檢波,最後以適於特定研究的方式進行記錄、處理和顯示

有科學家的故事,300字的,謝謝 5

7樓:精銳教育

丁肇中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祖籍中國山東省日照市,2023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執安州安阿伯,中學時代是在臺灣度過的。2023年丁肇中入美國密執安大學學習,2023年獲碩士學位,2023年獲博士學位。

1963-2023年在歐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2023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2023年起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2023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從事高能實驗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電動力學、γ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傑出的貢獻是在2023年,與裡希特各自獨立地發現了j/ψ粒子。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3年夏,丁肇中實驗小組利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質子加速器尋找質量在1.5×109ev~5.5×109ev之間的長壽命中性粒子。

2023年,他們發現了一個質量約為質子質量3倍(能量為3.1×109ev)的長壽命中性粒子。在公開發表這個發現時,丁肇中把這個新粒子取名為j粒子,"j"和漢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國人發現的粒子。

與此同時,美國人裡希特也發現了這種粒子,並取名為ψ粒子。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粒子稱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質,其壽命值比預料值大5000倍。

這表明它有新的內部結構,不能用當時已知的3種味夸克來解釋,而需要引進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來解釋。j/ψ粒子的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

此外,通過高能正負電子對撞的物理實驗,丁肇中在2023年夏發現了三噴注現象,為膠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動力學提供了實驗依據。他進行的高能下電磁作用與弱作用干涉效應的實驗,為弱電統一理論提供了實驗依據。2023年起,他組織和領導了一個國際小組──包括中國在內的約13個國家近400名物理學家參加的l3組。

在歐洲核子中心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機lep上進行高能物理實驗,尋找新的基本粒子及其粒子物理的新現象。

丁肇中熱心培養中國高能物理學人才,經常選拔中國青年科學工作者去他所領導的小組工作。他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2023年世界物理年活動日前在歐洲啟動。他正領導著來自美、法、德、中等14個國家43所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學家,在日內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質、反物質。

8樓:掌凝荷

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鄧稼先是安徽人,後來在北京大學當物理老師,2023年10月,鄧稼先去美國讀研究生,2023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

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工作。鄧稼先是中國核**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勳」。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23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級科學進步特等獎,並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鄧稼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都是安徽人,在同一個中學上學,從小兩人在一起彈玻璃球、打牆球、比賽爬樹,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2023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比上帝還挑剔的人——泡利的故事

奧地利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生於2023年,2023年就去世了。他是本世紀初一位罕見的天才,對相對論及量子力學都有傑出貢獻,因發現「泡利不相容原理」(exclusion principle)而獲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原理是他在2023年發現的,對原子結構的建立與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有革命性的影響。

泡利在19歲(2023年)時就寫了一篇關於廣義相對論理論和實驗結果的總結性**。當時距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2023年)才3年,人們認為他這麼年輕卻有如此獨到的見解,所以震驚了整個物理學界,從此他一舉成名了。

關於泡利的故事很多,他以嚴謹、博學而著稱,同時也以尖刻和愛挑刺而聞名。據說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泡利見到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演講完後,泡利站起來說:「我覺得愛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

一次,在後來發現反質子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塞格雷做完一個報告和泡利等離開會議室時,泡利對他說:「我從來沒有聽過象你這麼糟糕的報告。」當時塞格雷一言未發。

泡利想了一想,又回過頭對與他們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學家布瑞斯徹說:「如果是你做報告的話,情況會更加糟糕。當然,你上次在蘇黎士的開幕式報告除外。

」另一次泡利想去一個地方,但不知道該怎麼走,一位同事告訴了他。後來這位同事問他,那天找到那個地方沒有,他反而諷刺人家說:「在不談論物理學時,你的思路應該說是清楚的。」

泡利對他的學生也很不客氣,有一次一位學生寫了**請泡利看,過了兩天學生問泡利的意見,泡利把**還給他說:「連錯誤都夠不上。」

但泡利被玻爾稱作「物理學的良知」,因為他的敏銳和審慎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發現錯誤的能力。在物理學界還曾笑談存在一種「泡利效應」--當泡利在**出現時,那兒的人不管做理論推導還是實驗操作一定會出岔子。

而當泡利說:「哦,這竟然沒什麼錯」時,通常表示一種非常高的讚許。一則笑話說,泡利死後去見上帝,上帝把自己對世界的設計方案給他看,泡利看完後聳聳肩,說道:「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些……」

會跑步的鐘樓

荷蘭有位名叫楊瑞恩的眼鏡匠,每天都忙著磨鏡片。

有一天,調皮的孩子們把磨好的鏡片帶到二樓去玩。有個孩子把兩片鏡片疊起來看東西,驚奇地大叫著:

「多奇怪呀,那麼遠的鐘樓怎麼跑到眼前來了?」

孩子們輪流看著,一個個都驚奇地叫起來。

楊瑞恩聽到孩子們的叫嚷,跑到樓上來,拿過重疊的鏡片一看,頓時驚呆了:明明是在遠處的鐘樓,怎麼會一下子跑過來了呢?

孩子們的意外發現,引起了楊瑞恩的研究興趣。經過不斷的鑽研和改進,他終於發明瞭望遠鏡。

馮如──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

中國的第一位飛機設計師馮如,生於2023年12月15日,廣東恩平縣人,12歲時,因生活所迫,隨親戚赴美國舊金山謀生。

2023年,當得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馮如決心要依靠中國人的力量來製造飛機。他得到當地華僑的贊助,於2023年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2023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任總工程師。公司於當年便投入製造飛機。

2023年9月21日,馮如於接近黃昏時在奧克蘭附近一個圓形山丘旁進行了第一次試飛,這是一個遠離居民點的地方,在場的除記者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當飛機起飛後飛行了0.8公里,離地4.

57米準備作一次轉彎時,螺旋槳突然停轉,飛機摔在地面,馮如被摔出機外,幸沒受傷。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擰得太緊,致使槳根斷裂。

2023年7月,馮如根據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又製作了第二架飛機,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並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讚許,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2023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辛亥革命後,馮如被廣東革命軍**委任為飛行隊長。

2023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這樣可以麼?

望遠鏡的原理是什麼,望遠鏡的成像原理是什麼?

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望遠鏡是一種用於觀察遠距離物體的目視光學儀器,能把遠物很小的張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間具有較大的張角,使本來無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體變清晰可辨。所以,望遠鏡是天文和地面觀測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種通過物鏡和目鏡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學系統。根據望遠鏡原理一般分...

望遠鏡的型號是什麼意思翱望遠鏡的型號是什麼意思啊?

1.望遠鏡型號中的數字 代表什麼意義?市場上 的雙筒望遠鏡上,都標有這樣的數字 7x35 8x50 15x70 等x 號前面的數字代表放大倍數 上述三個望遠鏡的放大倍數分別為7 8 15 x 號後面的數字代表雙筒望遠鏡單個物鏡 靠近觀察物一邊的鏡子 的直徑,以毫米為單位 上述三個望遠鏡物鏡的口徑分別...

中國研製光譜天文望遠鏡的意義是什麼

你說的是bailamost和興隆2.16m吧,是專門用來拍du 攝天體光譜zhi的dao。由於光譜可以帶來豐富的天 內體資訊,研究光譜有很深容的科學意義,我國研究這些一方面可以發展帶動相關的工業也可以促進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也擁有了培養相關人才的條件與契機,另一方面也可以帶來大量國際合作,提升國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