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如果你是國君,齊國,楚國統一中國

2023-01-24 23:05:53 字數 4169 閱讀 9375

1樓:應彬禮

看歷史的軌跡楚國本來是可以統一六國的,但是最後他沒有做到,

2樓:他年億戶侯

楚國.在秦國有計劃侵楚前,楚國的國土佔了半個周的天下.並且楚國開發了江南地區,擁有了強大的後方.

3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是好大的國家,但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

齊國國君晉國國君楚國國君越國國君的名字是

4樓:八雲

你問的是春秋五霸嗎?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晉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1]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吳王闔閭(?―公元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左傳》、《世本》作吳王餘眛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求和。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臥薪嚐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5樓:

齊桓公姜小白,晉文公重耳,楚莊王熊呂,越王勾踐

戰國時代四君子(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聞名天下。

6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他們比較出名,但是在政治方面卻不行

除了秦國在戰國七雄中,還有哪個國傢俱備統一全國的實力?

7樓:柳州阿妹侃歷史

在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強大之外,其他幾個國家的國力也強大,實力不亞於秦國,具備有統一全國的實力。可是,他們的失敗之處就在於強盛不長久。

現在,以時間軸劃分,可以把戰國分為初期、中期、與後期,之後分析在這三個時期國家的強弱。

戰國初期,魏國最強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分晉,前403年魏桓子之孫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

由於魏國地處**,四面受敵,國君魏文侯的奮發圖強意識也特別濃厚。當時魏國的國君魏文侯對內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之後,以李悝變法,依法治國;對外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使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之後,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把魏國霸業再上一層樓,痛打秦國,奪取了秦國的大片領土。

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初期是魏國最強盛的時期。可惜後來韓國與趙國聯合攻打魏國,三晉聯盟也由此瓦解,西面的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國力增強,誓要奪回失地;而南邊的楚國也上分割。這樣,魏國國力衰弱,在戰國中後期,完全就是打醬油的角色。

富庶的齊國,不能長久

齊國佔據富庶的土地,把齊國帶上了霸業通途,成為戰國七雄中的佼佼者。可是,齊國之後君主就走著敗家之路,肆意耗費原本強大的國力。如齊宣王派兵攻燕,激起燕國全國的仇恨,後來在趙國的干預下,齊宣王退兵。

後來齊國國君都是敗家子,傻乎乎地與秦國搞聯盟,被「遠交近攻」所忽悠,不懂脣亡齒寒,眼睜睜其他國家滅亡都不出手,最後也被秦國滅了。

趙武靈王改革,使趙國強盛一陣

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推行改革之後國力大增,滅掉了中山國,擴大了趙國領土。可是,趙武靈王在立儲問題上犯了大錯,自己也死於內亂。

當內亂平定後,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將趙國帶上了巔峰,但等到趙惠文王一死,繼任的趙王沒幾個像樣的。尤其在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四十萬戰俘,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沒有變法的楚國,最終滅亡

楚國在戰國時期,論土地、人口、軍隊人數,楚國皆為七國之冠,可以說是除了秦國以外最有可能統一的國家。

但楚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沒有變法!變法是戰國時期的時代主流,但楚國都是逆時代的潮流。楚悼王支援吳起搞了一段時間,結果楚悼王一死,吳起立刻就被頑固派幹掉了,新法也被廢除。

之後,楚國後期都是昏君繼位,如著名的楚懷王,屢次上秦國的當,最後死在了秦國。所以,就是敗家子的楚國國君,把楚國的家業都掏空了,這樣使一個東可抗齊、西可御秦的超級強國,逐漸衰落最終被滅。

8樓:楓說社會

楚國。楚國是戰國七雄中僅次於秦國的國家,兵強馬壯,名將輩出,有統一全國的實力。

9樓:陽光的

除了秦國之外還有楚國是最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的,楚國也是非常發達,雖然軍事實力無法和秦國相比,但是除了秦國它最強大

10樓:小鹿練漢字

天下大勢,非秦必楚,非楚必秦,說的就是楚國,楚國佔有長江之險,腹地廣袤,農業生產相對發達,除了秦國,就是楚國具備這個實力了。

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哪個國更大,國勢更強盛?

11樓:

應該是楚國 春秋時代自桓公死後,齊國就逐漸沒落,失去了霸主地位 之後春秋的主要事件就是晉楚爭霸,兩者互有勝負。楚國在楚莊王時達到鼎盛。 即使是春秋末期,吳軍在伍子胥和孫武的率領下攻破楚都,但是並沒有傷到楚國的根本。

楚國很快就恢復了國力,併吞並了吳、越。

齊國後來的崛起是到齊威王的時候,田忌、孫臏圍魏救趙成就一時霸業,但那已經是戰國了。

綜上,在春秋末期,楚國還是要比齊國國力強勢。至於國家領土面積,楚國佔據了大半個南中國,而齊主要是今天的山東一帶,肯定是楚國更大啦。

12樓:於亞博

都不怎麼強!!不過齊國有藺相如和廉波兩個大將而已!!不過後來齊國幾十萬大軍都被秦國活埋了

13樓:

齊國不過後來齊國幾十萬大軍都被秦國活埋了

14樓:

《晏子使楚》

楚國比較大

15樓:

你學過小學嗎?

《晏子使楚》

當然是楚國大。

齊國小。

16樓:子落紛秋

me to

齊國人才利用的好啊!

戰國時期齊國曾打得秦國求和, 佔領楚國領土, 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1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 沒有地利優勢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退可守,進可攻,佔據了先天優勢,實力強的時候就出來搶一番,打不過了就退回函谷關守著。

可是你看齊國有什麼,在山東這片土地上,壓根就沒什麼崇山峻嶺,也沒什麼重要關口,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所以如果齊國一旦失敗了或者衰落了,那亡國是很輕鬆的事。除了東面是大海以外,其他三面都可以長驅直入。

為什麼,燕國一個小國,幾乎都能滅掉齊國,連續攻陷齊國70多座城,就是這個原因,齊國無險可守,一個場戰役的失敗就可能亡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能夠直接兵臨臨淄城下也是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齊國無法統一天下最重要的原因。

18樓:小姐姐獅子座

是戰國七雄中率先實施大規模變法的國家,他強盛之時曾一舉攻佔秦國六百多裡土地,逼得秦國遷都。傳統強國齊國楚國,在他面前也常常遭遇失敗。

19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魏國是第一個變法的,也是第一個強大起來的國家,魏國有多強呢,曾經和秦國爭奪河西之地,打的秦國沒有還手之地,差點就要遷都了,後來秦國曾經發動全國50萬士兵,攻打河西之地,結果被魏國五萬士兵打敗。

20樓:之建

其實戰國七雄中,齊國、楚國還有趙國都有這個機會,只不過都被自己人給折騰沒了。

21樓:小短腿

這隻能說明齊國之前的實力,而後齊國也開始慢慢落敗了。

22樓:檸檬我超萌

齊國當時的國土面積在山東一代,沒有什麼資源優勢,地理位置也不好

23樓:雜糧煎餅

差點就要遷都了,後來秦國曾經發動全國50萬士兵

24樓:匿名使用者

是齊國的外交政策不恰當,而且齊國的人才流失嚴重

如果關羽沒有兵敗麥城,劉備有統一中原的可能性嗎

完全有可能。兵敗麥城對劉備打擊比較大,而且損失也比較慘重,如果沒有失敗完全可能統一中原。如果關羽沒有兵敗麥城,劉備有統一中原的可能,但歷史沒有如果,只會成為過眼雲煙。沒有,因為當時曹操和孫權的實力都很強,即使關羽不失敗,也很難統一。有,如果沒有兵敗麥城就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蜀漢的精銳軍力就能得以儲...

如果關羽沒有兵敗麥城,劉備有統一中原的可能性嗎?

有,如果關羽沒有離開麥城,還是有統一中原的可能,因為劉備手下武將能人很多,又有諸葛亮出謀劃策。劉備有統一中原的可能性,因為劉備失敗主要就是為了給關羽報仇。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可能的,因為關羽的戰鬥力是比較高的。我認為沒有可能性。因為曹操的力量非常強大,就算劉備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吞併曹操。在關羽敗走麥城之...

秦能滅六國統一中國的主要原因是,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主要原因在於

1秦統一中國是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客觀要求的。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消除封版建割據,實現全國權大一統,人民普遍厭戰,要求結束戰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極大破壞。2秦國具備了統一中國的客觀條件。秦與關東六國不同,它的變法比較徹底,政治上已基本建立起了 主義的 集權的政治制度。廢除了領主制的農奴制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