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一句中「降」字的作用

2023-02-01 14:10:45 字數 4438 閱讀 4130

1樓:筱晢

這是一首由男巫演唱祭祀湘水女神的歌曲,男巫以悽婉的歌聲,表達了自己對女神的追戀之情。詩歌可以分成追求、相聚、分手三部分。

第一部分寫追求,從「帝子降兮北渚」到「將騰駕兮偕逝。這是第一部分追求部分。

開篇說「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一開始就把祭祀活動的主要目的給說出來了,就是祈求女神降臨,就是帝子降兮北渚,帝子就是指的湘水女神,他祈求她降臨到北面的水中的陸地上,但是呢向遠處眺望,就是看不到女神的來臨,目眇眇,眇眇是看得非常遠的地方,那麼愁予,就是使我發愁。詩歌一開篇有幾點比較值得注意,第一它就是奠定了一種悽苦的基調,在楚國祭祀鬼神的時候是一種狂妄的迷狂的一種狀態下,經常是情緒非常激昂、激動的,不一定就是低沉、悽苦的開始的,假如追求到最後,追求不到,陷入一種悽苦之中,還叫人可以理解,那麼詩歌一開篇就是一種失戀者的,追求不到的一種苦苦的狀態,這完全是屈原個人狀態的一種選擇,是他心境的一種表達,那麼在他的這種被流放中的情緒之家,很容易的就表達這種悽苦的情感。第二,他祭祀的是湘水女神,是在水面水邊祭祀的,這種水邊祭祀呢就為男女的戀愛的互相追逐呢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氛圍,我們想象一下,假如是祭祀一個山裡面的鬼神,我們知道在山裡面可能隔個十米遠就完全看不到對方的樣子,連對方的樣子都看不到,你怎麼想象對方,怎麼追求對方呢,所以呢在中國古典詩歌,這個失戀者詩歌呢,經常就寫在水邊的,因為水邊的女子看得到,但追求不到,這樣就寫失戀的這種環境氛圍非常好,比如詩經中的《蒹葭》。

因為水上的女子嘛,相隔一段距離,外貌長相能夠看得見,能夠讓人產生陷入追求的心情,但是不一定能夠追求得到,像這種水上的戀情水邊的戀情的就比較容易發生,一直到了唐朝,唐詩裡的這樣情景也是比較多的,宋詞的《洛神賦》寫洛水女子,女子在那邊不到這邊來,自己只能用眼睛送女子離去,為追求的失敗設定一種可能性,可望而不可即。

2樓:sorry楊亞威

註釋帝子:指湘夫人.

眇眇:望而不見貌.

愁予:使我發愁.

嫋嫋:風吹物而搖動貌.

翻譯:湘夫人降臨啊到北沙洲,望而不見她啊使我發愁.萬物不住搖啊秋風吹拂,洞庭湖波湧啊落葉紛飛.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是什麼意思

3樓:

帝子降兮北渚屬《湘夫人》,是先秦時期楚國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所作。

翻譯: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

(1)帝子:天帝的兒女,指湘夫人。(2)渚:水邊或水中淺灘。(3)向遠看的樣子。(4)愁予:使我發愁。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妙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怎麼翻譯?

4樓:我的小太陽

【翻譯】: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我望眼欲穿心中哀愁,卻長得枝葉繁盛迷夢而已,只是在

夢中人不希望醒來。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

夕張。鳥何萃兮薠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湛。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

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撩,辛夷楣兮藥

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榜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

蘭撩,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榜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

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5樓:一生一世董永喜

1、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涼爽的秋風陣陣吹來,洞庭湖波浪翻湧樹葉飄旋。

2、(1)帝子:天帝的兒女,指湘夫人。(2)渚:

水邊或水中淺灘。(3)向遠看的樣子。(4)愁予:

使我發愁。(5)嫋嫋:風力微弱的樣子。

(6)波:活用為動詞,翻起波浪。登白薠(fán)(7)兮騁望(8),與佳期(9)兮夕張

名篇名句默寫(6分)小題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nb...

6樓:紫月軍團

小題1: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小題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小題3:三顧頻煩天下計 長使英雄淚滿襟

小題4:才下眉頭

試題分析:注意幾個容易寫錯的字:「嫋」「波」「摧」「事」「頻煩」「長」。

點評:現在新編語文教材文言文分量與現代文平分秋色,複習時除背誦古代詩詞散文外,對現當代作品中、知識短文中、註釋中的引語,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也應該特別注意。做到既重視課本「名句名篇」背誦,也兼顧非「背誦篇目」或「背誦段落」中的「名句」的背誦,這樣才能夠更全面一些。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帝子:指湘夫人.

眇眇:望而不見貌.

愁予:使我發愁.

嫋嫋:風吹物而搖動貌.

翻譯:湘夫人降臨啊到北沙洲,望而不見她啊使我發愁.萬物不住搖啊秋風吹拂,洞庭湖波湧啊落葉紛飛.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妙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句怎麼翻譯?.

8樓:匿名使用者

]: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

(1)帝子:天帝的兒女,指湘夫人。(2)渚:水邊或水中淺灘。(3)向遠看的樣子。

(4)愁予:使我發愁。

嫋嫋(5)兮秋風,洞庭波(6)兮木葉下。

秋風吹來啊陣陣清涼,洞庭起浪啊落葉飄揚。

(5)嫋嫋:風力微弱的樣子。(6)波:活用為動詞,翻起波浪。

登白薠(fán)(7)兮騁望(8),與佳期(9)兮夕張(10)。

9樓:匿名使用者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九歌》 ) 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後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如謝莊《月賦》說: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的《臨江王節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

」至於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

在這裡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麼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鍾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麼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於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裡就說: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隱士》裡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無名氏古詩裡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可是為什麼單單「樹葉」就不常見了呢?

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 」 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 ( 蕭綱《折楊柳》 )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 陶淵明《擬古》 ) 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於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並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儘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柳惲《搗衣詩》 )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 沈佺期《古意》 ) 可見洗煉並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麼「樹葉」為什麼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後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於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於「木葉」一詞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裡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展來的。

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麼「葉」字似乎就不應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這麼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願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裡已經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這裡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並非偶然了。

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裡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古詩文默寫。(5分,每空1分)小題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 &...

10樓:劍孤鬆

小題1:洞庭波兮木葉下

小題2: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舳

小題3:常在於險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考點,能力層次為a,側重「識記」能力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錯別字現象,(1)中的「兮」有可能誤寫為同音字,(2)中的「鼎」、「舳」注意筆畫和偏旁,(3)中的「……者……也」不能寫丟。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是什麼意思

1 釋義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2 原文 九歌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嫋嫋 一作 渺渺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餘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