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褐條病的發生 為害與症狀情況如何?怎樣防治

2023-02-02 16:32:26 字數 4097 閱讀 7324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褐條病為真菌病害,主要發生在窪地、瘦地、缺磷、缺矽地塊。病原來自蔗田的病株及其殘葉,病菌借氣流傳播蔓延,主要通過氣孔侵入,並在溼潤的葉片上萌芽。病害典型症狀:

病斑最先發生於嫩葉,初呈透明狀小點,後為水漬狀條斑,與主脈平行,後變為黃色、紅褐色帶黃暈,嚴重時條斑合併成大斑塊,葉片提早乾枯,一眼望去好像「火燒狀」。

防治措施:①選種抗病品種。②剝除老腳葉,間除無效過密分櫱,保持蔗田通風透氣。

③增施有機肥,適當多施磷、鉀肥。④甘蔗收穫後清潔蔗園,消除病菌。⑤發病中心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波爾多液噴霧,7天噴1次,噴2~3次可控。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黃葉病又稱黃葉綜合徵,是病毒病,嚴重為害甘蔗,產量損失可達50%,多數品種和親本不抗病,乾旱會加重病情。病害典型症狀:發病初期中、上部成熟葉片中脈背面呈亮黃色,下部較老的葉片中脈呈紅色,隨後向中脈兩邊擴充套件,葉片自尖端向下黃化,最終枯死。

病毒不經農事傳播,只能通過高粱蚜和玉米蚜帶毒傳播,高粱蚜傳毒效率遠高於玉米蚜。

防治措施:①選育推廣抗病品種。②大力推廣脫毒健康種苗。

健康種莖腋芽培養和莖尖分生組織培養能高效率地獲得無毒健康種苗。③控制傳播病毒的蚜蟲,避免乾旱,對減輕黃葉病為害的效果非常明顯。

甘蔗梢腐病的發生、為害與症狀情況如何?怎樣防治?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梢腐病為真菌病,近年加重。病害典型症狀:發病初期幼葉基部褪綠黃化,後葉片變窄、顯著皺褶、扭纏或短縮,葉片上紅褐色縱向條紋裂開成為破損葉,嚴重者呈畸形;感染葉鞘形成紅色壞死斑或梯形病斑;為害生長點引起頂腐及幼軸壞死;病莖呈紅褐色平行縱裂的梯級,有許多如刀割狀的橫向裂口,變黑褐色,節間彎曲。

防治措施:①選種抗病品種和應用健康種苗。②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抗病性。

③收穫後及時燒燬蔗田甘蔗殘體。④發病初期病株用50%多菌靈、50%苯菌靈,或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或1%波爾多液噴霧,每週1次,共2~3次。

甘蔗花葉病的發生、為害與症狀情況如何?怎樣防治?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花葉病為病毒病,許多國家將其列為重要病害。產生花葉病的原因是病原多變,株系複雜,培育具有持久抗病性和多抗品種困難,病害造成矮化,節間變短,產量和蔗糖分下降。病毒侵入後分布在甘蔗各部位,因品種和病毒株系不同,症狀差別較大。

病害典型症狀:花葉,即在葉片上產生許多不規則的淡綠色或淡黃色的與葉脈平行的短條紋,對光可見半透明的黃綠相間的條紋或「綠島」,在新葉上尤其是其基部症狀更明顯,夏季有的症狀暫時消失。

蔗種帶毒是最初**,田間傳播有兩種渠道。蚜蟲是最主要的病毒傳播者,已發現蔗蚜、桃蚜等16種蚜蟲可傳;農事操作所造成的機械摩擦和斬過病蔗的蔗刀也會傳毒。

防治措施:①選用抗病優良品種。②建立健康種苗繁育基地,選用無病種苗。③控制蚜蟲,減少傳播蟲媒,砍蔗種前先砍掉有病植株再留種,減少傳染源。④提倡寬行距,改善田間通風條件。

5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宿根矮化病為細菌病害,隨宿根年限延長而加重。病害典型症狀:植株矮化,生長遲滯,但易與生長不良混淆,蔗莖縱向切開可見節部位維管束有棕褐色點,有的呈縱向延伸。

蔗種帶菌是最主要傳播途徑,其次是收穫機械。

防治措施:下種前用50℃熱水浸種2小時,或利用腋芽/莖尖培養脫毒健康種苗最有效。

甘蔗薊馬發生與為害的規律有哪些?如何防治?

6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薊馬普遍發生,但歷期短,1年發生多代,華南蔗區5~6月盛發,遇乾旱或澇害,蔗苗生長遲緩,受害特別重。病害典型症狀:主要為害心葉,銼吸葉汁,受害心葉葉尖捲曲、黃枯,後呈黃色或淡黃色斑塊,蔗株生長勢衰弱。

產卵也在心葉中。

防治措施:①深耕、施足基肥、加強水肥管理,促進萌芽、分櫱和早生快發。②發生較嚴重時,可用20%丁硫克百威+馬拉硫磷乳油、48%毒死蟬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殺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也可用15%毒死蜱煙霧劑1500~2250毫升/公頃,採用6hy-25型煙霧機噴施,選擇早上或陰天進行,重點噴心葉效果好。

甘蔗天牛發生與為害的規律如何?怎樣防治?

7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天牛為重要地下害蟲,蔗根天牛發生普遍、為害嚴重。苗期和分櫱期幼蟲蛀食種蔗引起死苗,拔節後為害易風折,嚴重時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①人工或機械防治。割去死苗可除蟲,收穫後清潔蔗園,不留宿根的犁壟深翻,將翻出的幼蟲揀拾處理。

②物理防治。架設佳多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或挖設直徑20釐米、深30釐米的陷阱誘殺成蟲。③生物防治。

可施用白僵菌或綠僵菌。④化學防治。用48%毒死蜱乳油或5%氟蟲氰膠懸劑300~500倍液浸蔗種20~30分鐘後再播種,或每公頃溝施3.

6%加強型殺蟲雙顆粒劑75千克、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75千克、5%殺蟬+毒死蟬顆粒劑60千克。甘蔗大培土時,追施於蔗苗基部。

甘蔗白蟻發生與為害的規律如何?怎樣防治?

8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白蟻發生普遍,全程為害,萌芽期最嚴重,幼苗期輕,伸長期逐漸嚴重,中、後期出現第2個為害高峰。萌芽期,從蔗種兩端切口侵入,蛀食蔗莖,嚴重時只剩外皮,芽枯死。中、後期,白蟻常從蔗莖基部侵入蛀食,影響甘蔗生長,基部易風折,全株枯死。

防治措施:①播前預防。收穫後冬耕,挖毀蟻巢;播種時採用藥物浸種保苗,可選用48%毒死蜱乳油或5%氟蟲氰膠懸劑300~500倍液浸種20~30分鐘,可兼治地下害蟲;溝施4%殺蟬+毒死蟬顆粒劑5千克/畝,或5%毒死蜱顆粒劑3千克/畝。

②播種後發現白蟻,可用48%毒死蜱乳油250~300毫升對水淋於蔗溝中。③分飛孔直接投藥。白蟻在築分飛孔時,其工、兵蟻活動頻繁,可將滅蟻靈粉直接噴在白蟻身上,連巢全滅。

④架設黑光燈誘殺有翅繁殖蟻。

甘蔗螟蟲發生與為害的規律有哪些?如何防治?

9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甘蔗螟蟲主要有二點螟、條螟、黃螟等,二點螟分佈最廣,條螟和黃螟主要發生於雨水充足、灌溉條件較好的蔗區。二點螟、條螟1年發生3~6代,黃螟發生6~8代。甘蔗生長全程可受害,苗期可造成枯心苗,中、後期可造成螟害節、風折株、死尾等,導致甘蔗產量損失20%~40%,糖分降低。

防治措施:①選種抗病、避蟲的優良品種。②做好**預報,及時準確掌握蟲情。

③利用天敵,包括保護自然天敵、人工繁殖蜂卡、田間掛卡,以及釋放天敵如赤眼蜂等。④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誘劑迷向,使其不能正常交配,降低蟲口,減少為害。⑤利用黑光燈誘殺。

⑥割去新鮮枯心並銷燬,收穫後清除甘蔗殘體。⑦合理用藥。下種時施藥護種,3~4月追施防枯心,大培土追施防中、後期螟害。

3.6%殺蟲雙顆粒劑是一種低毒、內吸性農藥,用藥後要覆土,土壤潮溼效果更好。

草莓褐色輪斑病有什麼為害症狀?怎樣防治?

10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草莓褐色輪斑病屬世界性草莓病害。我國草莓產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匍匐莖和果梗、果實也可感病。

(1)為害症狀 被害葉片初發病時出現紅褐色小點,以後不斷擴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斑,**呈褐色圓斑,圓斑外緣為紫褐色,病斑最外緣為紫紅色。發病後期在病斑上分生出褐色的分生孢子器,並呈不規則的輪狀排列,多個病斑連在一起使葉片組織壞死。當病菌在葉尖、葉脈浸染髮病時,葉組織呈"v"字形壞死,故該病又稱草莓"v"型褐斑病。

(2)病源及發病規律 浸染病菌為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擬點屬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組織或土壤中越冬。越冬病菌在第二年的6~7月份開始大量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空氣傳播進行初次浸染,為害植株,以後病部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使此病害不斷蔓延。

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有利於此病的發生。在露地栽培條件下,一般在7~9月的雨季發病較重。重茬栽培時發病加重。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如新明星、華東5號、華東10號等。②栽植前摘除草莓苗的病葉集中燒燬,用7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鐘,以殺滅病菌,減少發病。③藥濟防治,從發病初期開始,可用20%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7%高脂膜乳劑200倍液加70%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噴2~3次。

最近幾個月發生的10條國際新聞,10條國內新聞。(兩者不能重複)

已發附件,您也可以追問我留下郵箱,我發你。有問題請追問我,補充問題有可能被忽略。10條國際新聞,帶有時間,事件近期的2015年的 如何寫10條國內新聞和10條國際新聞?網路搜尋奧運國內新聞應有10條吧,公網新聞也有的也夠10條,你看看郵件訂購吧,那裡是最新的新聞。求最近的新聞 國內和國際各5條 共1...

貫徹《小學生守則》以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修改病句

貫徹 小學生守則 以後,學生紀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如果有幫到您 請給予好評 謝謝拉 祝您愉快 貫徹 小學生守則 以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修改為復 貫徹 小學生守則 以制後,學校風氣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解釋分析 根據原句 貫徹 小學生守則 以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中,可以發現成分殘缺...

怎樣預防寄生蟲,怎樣預防豬寄生蟲病的發生?

線蟲是盆花常見的bai地下蠕形du動物。為白色線狀zhi 的軟體蟲dao子,肉眼不易見到,對盆花的內嫩根 嫩容莖 球根 鱗莖以及插條的愈傷組織為害甚大。被害嚴重時,盆花地上部分凋萎 枯死。可採取以下方法防治 發現線蟲後,如可能應進行倒盆,全部去除舊土,或把花木根部洗淨,再重新上盆種植。可用溴甲烷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