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的過程,馬陵之戰的起因 經過和結果

2023-02-11 20:20:49 字數 4054 閱讀 1867

1樓:文史愛好者的精神家園

馬陵之戰(五)魏齊決戰

馬陵之戰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樓:文史愛好者的精神家園

馬陵之戰(六)秦收漁利

3樓:謝絕的閒聊

第二部分(3—6自然段)詳細描寫馬陵之戰的 起因、經過和結果。齊國按照孫臏的「減灶示 弱」計謀,殺死了魏國大將龐涓,取得了勝利。

馬陵之戰/桂陵之戰分別是什麼典故?

4樓:卡門kamen之歌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都來自於圍魏救趙。

1、桂陵之戰

魏國在戰國初期因魏文侯的改革而變得強大起來,因而引起了其他諸侯的戒備。公元前356年,趙成侯在平陸(今山東汶上)和齊威王、宋桓侯相會以示好,並與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南陽北50裡)會盟。由此,魏國開始有被諸國聯合進攻的可能,因此魏國欲找機會突破,以解除這個危機。

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長垣),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

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2、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後,魏國雖元氣大傷,但經過幾年的休整後,魏國逐漸開始恢復對外進攻。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樑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師及鄭孔夜戰於樑、赫,鄭師敗逋。 」

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又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

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5樓:匿名使用者

1、馬陵之戰

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近代考古顯示戰場位於今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範縣、濮縣諸說),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馬陵之戰發生於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

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又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2、桂陵之戰

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

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桂陵之戰魏軍失敗的原因

1、統軍主將對未來的危機預料不足,在遇到敵軍攻伐非主城時沒有判斷出敵軍的下一步行動,國內兵力空虛。

2、料敵不明,沒有探察清楚就貿然追擊,孤軍深入。

桂陵之戰齊軍勝利原因

1、孫臏冷靜分析出了當時戰場的形勢,直接出兵攻打魏軍並不能造成魏國較大的損失。而圍魏救趙則可以一箭雙鵰。

2、拋卻小利,誘敵深入。

6樓:龍凌風

圍魏救趙的典故。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

馬陵之戰發生於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見桂陵之戰),率軍直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7樓:goto歲月

1、馬陵之戰介紹如下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近代考古顯示戰場位於今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範縣、濮縣諸說) ,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馬陵之戰發生於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又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2、桂陵之戰介紹如下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馬陵之戰的相關爭議非常多。

首先是因為《史記》中對魏惠王和齊威王徐州相王后改元記載錯誤,改元后的年號當成新王年號,結果導致馬陵之戰時間被記載為魏襄王和齊宣王之時,這也導致對於馬陵之戰時間點爭議頗多。

其次是將領爭議,馬陵之戰雙方交戰的主要將領究竟是孫臏和龐涓,還是田盼和太子申?千百年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因為《竹書紀年》記載魏國攻打韓國的是襄疵,而攻打齊國的是太子申,所以《孫子吳起列傳》中所說,龐涓領兵攻打韓國,被孫臏偷襲後方而回師也就存疑了。

第三是動機爭議。魏國是被偷襲後方而從韓國回師抵抗齊國入侵?這一戰明確叫做「馬陵之戰」,而馬陵地點根據一些說法,應該在衛國濮陽以北,在齊國都城臨淄和魏國都城大梁之間的要道上,當時屬於齊國,而不屬於魏國,且遠離大梁。

魏國抵禦齊國入侵又怎會在齊國境內?另外,太子申領兵與齊國交戰前,曾路過宋國外黃,被外黃徐子規勸不要出戰,而外黃是今商丘民權縣,在今開封的大梁以東,從大梁出兵前往馬陵並不需要路過外黃。這也就引出了另一個爭議,那就地點爭議。

關於馬陵地點的另一種說法,在山東郯城,當時屬於齊國城陽都,魏國抵禦齊國不可能到如此遠的地方,而且這裡也不在臨淄和大梁之間。但如果魏國是主動去攻打齊國城陽都,那出兵時經過位於大梁城東的宋國外黃也就都合情合理了。郯城境內的馬陵道遺址,也確實符合《孫子吳起列傳》中所說的「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因為爭議過多,所以古今學者甚至有人認為馬陵之戰根本不存在,可能是司馬遷找到兩份年代相近,過程也相近的齊魏交戰史料,但兩份史料不同點也頗多,所以拆分成兩戰處理,這便是史記中的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但這種說法沒有得到普遍認可。

請說說歷史上的馬陵之戰

8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龐涓聯合趙國引兵伐韓,包圍韓都新鄭(今屬河南省)。韓昭侯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田嬰、田盼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經曲阜、亢父(今山東濟寧),由定陶進入魏境,矛頭直指與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黃(今河南民權)。

龐涓聞訊,忙棄韓而回。魏惠王深恨齊國一再幹預魏國的大事,乃起傾國之兵迎擊齊軍,仍以龐涓為將,太子申為上將軍,隨軍參與指揮,誓與齊軍決一死^^^……………………

馬陵之戰文言文翻譯

9樓:

圍魏救趙,怎麼變成是韓國了?

10樓:璩迎單慕山

建議先看下《馬陵道》

馬陵之戰 發生時間: 公元前342年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發生地點: 馬陵(今山東範縣西南) 事件介紹 馬

城濮之戰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長平之戰的簡介

1.公元前632年,為爭奪中原霸權,晉軍謀略制勝,在城濮 今山東鄄城西南 大敗楚軍,開 兵者詭道也 先河的一次作戰。4月,晉 楚兩軍為爭奪中原地區霸權,在城濮 今山東鄄城西南 交戰。楚軍居於優勢,晉軍處於劣勢。晉國下軍副將胥臣奉命迎戰楚國聯軍的右軍,即陳 蔡兩國的軍隊。陳 蔡軍隊的戰馬多,來勢凶猛。...

夷陵之戰後的故事,謝了,夷陵之戰的故事300字

上面那位大俠所說基本屬實,一看就是老三國迷了。但是那是夷陵之戰的經過,夷陵之戰後劉備病逝,託孤諸葛亮,從此蜀國徹底退出荊州,而諸葛亮的隆中時所定下的戰略目標也已破產。殘軍退回蜀中,決定修養,但是司馬懿建議曹操五路伐蜀1烏丸2南蠻3羌4孟達的降兵5孫權,烏丸由於補給線過長所以戰果可以忽略,而馬超之前就...

彝陵是哪個城市,彝陵之戰的簡介

彝陵又稱夷陵。主要歷史事件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 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三大戰役 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 221年 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