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源頭在哪裡,長城的源頭在哪裡呢,

2023-02-19 04:20:40 字數 4435 閱讀 8054

1樓:匿名使用者

「醫源於巫」。醫的早期雛形是有目的地進行一些減輕病痛的行為。

無論「醫」還是「巫」,在古代都是人們對於自然現象,對於人體機構,人體健康的探索,有其重要歷史意義。但是當代現實意義不太大,畢竟人類啟蒙醫學受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會存在眾多謬誤,可是可悲的是,中國人的民族特質決定了中國人容忍這些錯誤,並且為之辯解。

一個實用的技能型學術體系,不應該像藝術那樣承載更多的情感意義,而中醫就恰恰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是否「數典忘祖」是否「秉承傳統」,成了反思中醫謬誤的「重罪」,現在,甚至上升到了是否「愛國」的高度。

2樓:鳥獁

中醫的源頭是是動物草藥自療經驗加上巫師咒語,再後來就是易經的陰陽思想的介入,

再到後來是咒語和草藥的總結和配伍以及砭石(針灸的雛形),再後來就是伊尹的著作以及一些針灸小冊子,到了漢代才有內經和傷寒論正式成書的雛形.......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說,都認為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又源至《易經》。但,我看了趙志生老師的文章後,說「周朝時代,由於當時的封建主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地位,將周朝以前的很多重要理論都修改或刪除了,就由周文王把這些被修改或刪除的理論編寫成《易經》」。

各位同好,《周易》是中醫學的源頭嗎?

4樓:

不是。中醫源自生產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其理論吸收自古代的陰陽五行等哲學思想。

5樓:匿名使用者

《周易》被稱之為「群經之首,諸子之源」,內容包羅永珍,無所不有,其中也包含醫學。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黃帝內經》吧,周易其實應該是一本講哲學的書,闡述自然規律及人的自身修養,注重中庸之道。

長城的源頭在**呢,

7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 東起鴨綠江,西達嘉峪關,橫貫今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佔、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9省、市、自治區,全長6 300多公里,俗稱「萬里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

國家文物局2023年宣佈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此前,國家文物局曾於2023年首次公佈明長城調查資料,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

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

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長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

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修築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

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23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三個朝代:

一是秦始皇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止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是漢朝修築的西起今新疆,東止遼東的內外長城和烽燧亭障,全長1萬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築的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的長城,全長8851.8公里(2023年修訂)。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總計起來,在5萬公里以上。

這些長城的遺址分佈在我國今天的北京、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新疆、天津、遼寧、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東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就有遺址1。5萬多公里。

其次是甘肅的長城。

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現在儲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一般人談的長城,主要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指的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達鴨綠江畔。

8樓:匿名使用者

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9樓:

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北江河源頭在**

中醫和西醫的聯絡和區別

10樓:老巫婆你送後

1、看病方式不同

中醫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

西醫主專要是通屬過醫療儀器裝置和實驗室得出**。

2、開的藥不同

中醫主要是開草藥,煎水服用,或者是通過針灸**。

西醫開藥都是開藥片或者口服劑等,西藥即為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3、起源不同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西醫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它是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在否定並摒棄了古希臘醫學之後,所發展出來的一門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為基礎學科的全新的醫學體系。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西醫都是以治復療制疾病到恢復健康為目的;中醫是經bai過數千年和du疾病做鬥爭總結出

zhi來的經驗,認識了許多動dao植物礦石為藥達到治病效果,並發現了人體經絡、穴位,對寒熱、表裡等都有具體說明,並對五臟六腑的關係做出明確的總結等等,都有了具體的認識,治病依對人體數千年的認識和總結做出針對性治法;其文化很難為廣大群眾深入的瞭解。西醫治病依人體細胞學,微生物學,血液組成學,營養學等,顯微儀器對人體做出直觀的認識,便於多數人認識。從**疾病的效果來說,中醫治病效果很好,但好中醫不是越來越多,但建立在好中醫本身;西醫治病效果很好,西醫學而易成也越來越多,卻建立在某一些疾病;從以治病救人為目的,不該中、西醫出現爭端;從自學中醫並應用中藥效果來看,中醫見效不慢,效果相比較很好,花錢相較少了很多,因相信中醫並多年學習只看懂些通用的症、找到相應的好方劑而知中醫中藥很好,有時加用西藥、消炎抗菌類藥效果更好。

不可否認,收入高是推動一種行業的動力,並可增強其積極學習、探索研究的動力,或許也是中醫缺少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和西醫有哪些區別?西靠單純的技術和藥,加強爭取的自我防範,中醫在於治和養,加強自我的修復能力。

13樓:二鍋頭電飯鍋

中醫治本的理論體系與西醫治病的區別!

14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重視抽象思維,講究辨證論治,整體觀念。西醫則重視肉眼可見的證據

聯絡:都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5樓:高規格更高

其實也可以這麼理解,西醫治標,中醫治本;西醫見效快,中醫見效慢;只有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標本兼治。

16樓:匿名使用者

百家講壇裡有一個比喻,兩兵打戰;西醫就像我軍的援軍,是派外援來支援,而版且這權個外援有時候還敵我不分。中醫就像來了群后援,不幫打戰,缺糧給糧,缺彈藥給彈藥,路不通了幫修路。敵軍還是靠自己解決的,中醫只是在旁邊推了一把。

但是效果慢一些。

聯絡的話沒什麼聯絡我覺得,治病的思想不一樣。

17樓:健康love全家

西醫是門技術

中醫是門藝術 西醫在可以批量教學 可以固定模板標本 來學習版 比較實體化權 而中醫的望聞問切 都比較藝術化 更接近自然

西醫在**疾病的速度 和方法更能讓現代人接受 因為 快。。直觀 體現出治病的效果 但往往只能治標 容易**

而中醫在於結合四診八鋼 更傾向於 調理 和預防 疾病 **疾病 更能把握住源頭 治本 但效果上來的慢點

西醫的傳承可以批發式 教學

而真正的中醫只能 師承製 才能學到真東西

他們的聯絡是互相借鑑 互相滲透

長江源頭的景色是怎樣的,長江源頭在哪裡?

長江源頭 長江源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朦朧的世界。我們乘著越野大卡車,頂著足以使人脣裂血流的紫外線,衝進了那據說有8萬平方公里的無人之地。7月是這裡最好的季節,但天氣仍然變化無常,剛剛還是晴空萬里,瞬間就會下起冰雹,我們幾次一覺醒來,帳篷被大雪埋了半截兒。最令人生畏的還是高山反應,我就曾被它折...

長江黃河的水是從哪裡來的,黃河的源頭在哪裡,長江的源頭在哪裡,水源的源頭在哪裡?那些水都是從哪裡來的

唐朝大詩人李白有兩句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本質上說,黃河 長江乃至所有江河湖海中的水,以及地面上 土壤裡的水都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黃河源頭的水是從青海巴顏喀拉山上流下來的。三江源地區地處青海省南部,因其是長江 黃河 瀾滄江的發源地而得名。其中黃河從巴顏喀拉山北麓發源,山上常年有冰...

黃果樹瀑布的源頭在哪裡,黃果樹瀑布的水發源於哪裡

黃果樹瀑布的源頭 六枝滴水灘瀑布 它就在於六枝特區境內的滴水灘上游 黃果樹瀑布的水發源於 六枝河,下游又稱白水河,位於中國貴州省西南部,是打邦河右岸支流,發源於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平寨鎮六枝村,東南流經六枝城區,平寨鎮河灣村 五龍村,落別布依族彝族鄉長寨村 長灣村,之後沿著關嶺和鎮寧兩縣邊界東南流,經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