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侵染細胞的實驗能否。。。。。。。。。

2023-02-24 23:45:28 字數 3588 閱讀 5458

1樓:遮天連葉

本實驗只能得出dna是遺傳物質,但蛋白質是否是遺傳物質不可確定,因為蛋白質未進入細胞。——這是當時生物老師說的。

而且在正規出題中不會出到這種生物界尚有爭議的話題,這也是當時老師說的,有的時候要根據題幹具體分析,給你的材料上怎麼說,你就跟著怎麼說。

很多時候答案取自題幹,就像我們大學以前一直以為鹼與酚酞會變紅,後來會知道變紅後還會退成無色,學習在年級上是有侷限性的。

2樓:is琉璃失所

朊病毒的遺傳物質就是蛋白質啦~

由於朊病毒是一種只含有蛋白質而不含核酸的分子生物並且只能在寄生宿主細胞內生存。因此,合成朊病毒所需的資訊,有可能是存在於寄主細胞之中的,而朊病毒的作用,僅在於啟用在寄主細胞中為朊病毒的編碼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複製繁殖。

另一種學說認為朊病毒的蛋白質能為自己編碼遺傳資訊。這種假說與傳統的分子生物學中的「中心法則」是相違背的,因為朊病毒沒有核酸。於是人們假設朊病毒的複製可能的方法如圖示,一認為是通過逆轉譯過程產生為朊病毒編碼的rna或dna(如後者情況還需要逆轉錄)必須存在逆轉譯酶,甚至還要有逆轉錄酶。

二為蛋白質指導下的蛋白質合成,即蛋白質本身可作為遺傳資訊。

3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不能說明,這個問題我以前也鬱悶過後來老師統一了答案。

因為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胞體內;噬菌體侵染細胞的實驗不能 證明蛋白質是遺傳物質。

你們老師錯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噬菌體侵染細胞的實驗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因為用s35標記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也沒有在子代噬菌體中發現,所以噬菌體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不是蛋白質,所以它不是遺傳物質。

5樓:昱杞

不能。生物體中,100%的s元素在蛋白質中,99%的p元素在dna中。在噬菌體侵染時,只注入了dna,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胞外,p元素根本沒有進入細胞內,無法證明蛋白質是遺傳物質。

6樓:網友

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s34和p35來證明。

7樓:匿名使用者

你聽誰說蛋白質是遺傳物質了!~~

關於噬菌體侵染細胞實驗

8樓:race生物

1,是的。32p是用來標記噬菌體的dna的,因此釋放出來的噬菌體是隻帶有母鏈的才有放射性。

2,會有放射性。釋放出來的噬菌體全部帶有放射性,因為合成新的dna的原材料全部是大腸桿菌提供的。

3,噬菌體被標記。35s標記的是蛋白質,大腸桿菌被標記了,那麼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也就全部標記了。

9樓:大師球

1只有帶母鏈的具有放射性。

2會,而且每個噬菌體都會有。

3新噬菌體都會有放射性。

10樓:匿名使用者

1.只帶有母鏈的才有放射性。

2.除了母鏈都有放射線。

3.新生的都有。

11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 2.噬菌體dna被標記 3.噬菌體蛋白質被標記。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誤差分析:上清液和沉澱物中為何都有放射性

12樓:秋雨颯

1.(1)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澱物中應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後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卻比理論值略低。原因有二:

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後分佈於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二是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後釋放子代,經離心後分佈於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2)若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沉澱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於攪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澱物中,使沉澱物也有一定放射性。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加熱殺死s型細菌的過程中,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是其內部的dna在加熱結束後隨溫度的降低又逐漸恢復其活性。

(2)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原因是s型細菌dna與r型菌dna實現重組,表現出s型菌的性狀,此變異屬於基因重組。

噬菌體侵染細胞的實驗,除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外,還可證明?

13樓:敖子逸小朋友的小朋友

在噬菌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也就是說,子代噬菌體的各種性狀,是通過親代的dna遺傳後代的。這個實驗除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外,還能證明當它侵蝕細胞時,dna進入細胞內,而蛋白質留在外面,然後dna利用細胞內的物質生成自己的蛋白質,同時dna進行復制,這樣dna和蛋白質又組成了噬菌體。還證明dna能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而且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14樓:匿名使用者

就這個實驗,可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但是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因為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體內。要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就把dna和蛋白質放在同等環境下,dna有了遺傳效用,而蛋白質沒有作用,就可以證明了。

這是我老師特別強調過的,因為很有迷惑性。

15樓:網友

噬菌體是一種病毒,只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當它侵蝕細胞時,dna進入細胞內,而蛋白質留在外面,然後dna利用細胞內的物質生成自己的蛋白質,同時dna進行復制,這樣dna和蛋白質又組成了噬菌體。還證明dna能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16樓:後積薄發

可以證明dna的半保留複製。

17樓:匿名使用者

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為什麼上層清液中存在放射性

18樓:匿名使用者

(1)在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培養液中培養的生物是大腸桿菌.(2)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採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3)圖中上清液中蛋白質外殼的放射性高.

(4)在理論上,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體內,則沉澱物細菌中的放射性應該為0.

(5)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細胞中,要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需先將大腸桿菌置於含32p標記的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再用噬菌體侵染已標記的大腸桿菌,則放射性主要分佈在沉澱物(細菌)中.

(6)用32p標記實驗時,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後分佈於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二是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後釋放子代,經離心後分佈於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噬菌體的侵染過程

19樓:abc高分高能

噬菌體浸染細菌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20樓:愛

**度假餓壞睡覺睡覺。

噬菌體侵染細胞設計思路

21樓:奧力奧

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以便單獨直接的觀察他們各自的作用。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DNA是遺傳物質

32p,是一種放射性示蹤物,標誌著dna存在的位置。樓主先生,寄主細胞內的32p,是來自於親代噬菌體內的32p,是親代噬菌體注入進去的,不是人工把寄主細胞內的dna也標記了32p。這就說明了親代噬菌體把自身的dna注入到了寄主細胞內。如果,寄主細胞內沒有32p,怎麼能證明親代噬菌體的dna到過寄主細...

下列關於「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

a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不屬於基因工程,其變異原理是基因重組回,a錯誤 b 兩答個實驗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但都沒有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b錯誤 c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攪拌離心操作前的保溫時間不宜長,若保溫時間延長,細菌裂解後釋放出噬菌體,導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c正確 d 兩者實驗思路均...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離心時間的長短

1,5 10分鐘 2,時間過短,噬菌體dna沒有吸附進入到細菌體內如果標記s35外殼,則沒有什麼影響,都是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沉澱中無如果標記p32dna,則上清液放射增強,沉澱物放射性減弱 關於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中保溫時間的問題 標記s元素是標記蛋白質 如果不攪拌蛋白質會附著在大腸桿菌上 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