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狀元的歷史故事

2023-05-14 15:15:20 字數 2280 閱讀 3045

1樓:佛代佛

2人。王名世,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浙江永嘉英橋(今龍灣)人,明萬曆二十五年(2023年)丁酉科武舉順天鄉試解元,萬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舉會元、狀元。因明崇禎四年前武舉沒有殿試,故會元即可稱狀元。

王名世勉強可以算做「連中三元」。

王玉壁(1617一2023年),字楚珩,浙江富陽人,十三歲開始向外祖父學習武藝。臂力過人,能開強弓,作左右射,明崇禎九年(公元2023年),他二十歲,參加浙江鄉試,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順治八年(2023年)再應浙江鄉試武科,中解元。

次年,進京會試,中會元;殿試欽點一甲一名武狀元。官至總兵,律己甚嚴,雙鐧終日不離身,治軍頗有成效。2023年無疾而終,享年89歲。

古代歷史上最牛的三個武狀元分別是誰?

2樓:樂曉江湖

分別是郭子儀、張玉景和李遵頊:郭子儀歷經四朝不倒並兩度出任宰相;張玉景是中國唯一的女武狀元;李遵頊是後來當上了皇帝的武狀元。

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武狀元,叫什麼名字呢?

3樓:神級小玩家

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叫張三甲,他出身幷州的一個武術世家,從小就跟隨長輩習武。在武狀元殿試中,揮舞起一把180斤的大刀技驚四座,一舉奪魁。只可惜這樣的人才還沒有來得及展露才華,就因病去世了。

4樓:網友

張三甲,清光緒二十四年武演頭名及第,清光緒二十七年 為最後一位武狀元。

5樓:**打撈館

科舉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是張三甲。他是光緒二十四年(2023年)的武狀元,武術造詣精湛卻因操勞過度不治而亡,非常令人惋惜。

6樓:嗯想露

叫張三甲。作為武狀元,他人高馬大、虎背熊腰,而且能夠使得動一百八十多斤的大刀,力大無窮,被光緒帝賞識,封為武狀元。

7樓:撒哈拉的海豚

蘇乞兒。我知道的比較出名的武狀元就是清朝末期的蘇乞兒,還有電視劇拍攝過他。

歷史上第一位武狀元是誰 第一位文狀元是誰

8樓:成大文化

科舉制度,在我國存在了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古代的選官制度,現在也還在影響著我們。而古代的科舉第一名被稱為狀元,這個狀元的含金量其實要比現在的「狀元」高很多,那麼歷史記載當中的第一位狀元又是誰呢?不僅是科舉考試選拔文官,還有武舉考試選拔武官,那歷史上第一位武狀元又是什麼人?

1.歷史上有名的狀元。

一千多年的科舉歷史,自然會出很多比較有名的狀元,雖然說大部分狀元其實最終混的真的不怎麼樣,但也有少數的幾個做到了青史留名,比如最被人尊崇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帶著南宋最後一位皇帝,寧死不降跳海自殺,比如西夏時期一個從狀元做到了皇帝的李遵頊,比如唯一一個從武狀元做到了宰相的郭子儀,還有唯一一個有據可考的被召為駙馬的鄭顥,還有一個很悲催的剛剛高中就被下令處死的陳安。

2.孫伏伽。

而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狀元,就是唐朝初期的孫伏伽。他是隋末唐初人,最開始進入官場的時候只是一名小吏,後來唐朝建立,他參加了科舉,成為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後來幾經升遷,654年辭官,四年之後在家中壽終正寢,這一生也算是比較圓滿了。

其實要說孫伏伽是第一位狀元也是有些問題的,畢竟科舉制誕生在隋朝,隋朝必然會有狀元產生,只不過由於隋朝的歷史實在是太短,當時又有些混亂,資料遺失也是很有可能的,到了後世要編寫史書的時候,可能就找不到什麼相關的記錄,我們自然也就不知道這真正的第一位狀元到底是誰了。

3.員半千。

再來說說第一位武狀元,員(音運)半千。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而他的這個名字倒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他原本姓劉,祖上是南朝劉宋起部郎,然而劉宋滅亡,家族堅持對故國的忠誠,拒絕南齊而逃往北魏,北魏皇帝讚許他們的品質堪比古代的伍子胥,而伍子胥本名伍員,就以「員」字賜給他們做姓。

至於「半千」,就更有意思了。他年少時遇到過一位學者,名為王義方,現在可能並不出名,但是當時或許也是一個在當地很有名望的人,他說員半千是「五百年一賢,足下當之矣」,就這樣,他就把名字改成了「半千」的五百年,全名就叫員半千。

歷史上最出名的武狀元是誰

9樓:歷史刊

郭子儀(697年-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人。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壽州刺史郭敬之的兒子。

10樓:新左右

郭子儀: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

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關於團結的歷史故事。(50 ),關於團結的歷史故事。(50 100字)

將相和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 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 以後讓我見...

關於食物的歷史故事,關於食物的歷史故事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 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90個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語 洛陽紙貴 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