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陶淵明的隱逸是消極避世的行為,你怎麼看

2023-08-17 01:59:09 字數 2399 閱讀 3557

1樓:盛世華章潤天下

不能這麼說。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小官吏根本沒有能力和黑暗的現實相對抗,他能棄官歸隱、自食其力,而不是同流合汙就是極大的進步。

2樓:帳號已登出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

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

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陶淵明。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徵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徵。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於此年或稍後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於潯陽。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諡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

陶淵明辭官歸鄉屬於是消極避世的表現嗎?

3樓:遠在遠方的風在遠方

不是的,他辭官歸隱是因為受夠了官場上的黑暗,所以寧願回家也不做官。

4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不是的,陶淵明辭官回鄉雖然是有厭倦了職場上那些勾心鬥角還有人心的險惡,但是大部分還是因為他比較嚮往安靜的田園生活,以及他淡泊名利的精神。

5樓:小小凸凸

陶淵明辭官歸鄉不屬於消極避世表現,在古代封建統治時期,普通的人們最想通過做官來發財致富,只有一些清高的人士,看破仕途才會歸隱。

6樓:秋風體育

陶淵明辭官歸鄉並不是消極避世的表現,他只是看不起官場上的人而已,還是很積極的。

有人說陶淵明歸隱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屈原報國無門,投江自溺你是如何看待這?

7樓:老房

陶淵明歸隱有消極避世的嫌疑,屈原報國無門,投江自溺是正確的。他向國王建議不被,報國無門所以投江自殺。

8樓:社會話爆

陶淵明的歸隱的確是一種避世態度,但未必消極,他還是很積極在享受生活。屈原投江很悲壯,他也是用自己的死來喚醒沉睡的世人吧。

你怎樣理解陶淵明的歸隱思想?

9樓:羈岫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埋型南山。

山中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有幾人不羨慕、嚮往、陶醉於陶淵明。

的田園生活?

近幾年,人們對田園“歸隱”生活巨集清趨之若鶩,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我們似乎很難找到一種真正的寄託,更多的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回到鄉村田園,回歸自然樸素的生活方式,成了我們的心之所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對現實生活中戾氣。

的迴避。在凡事必言商,人情看利用價值的現代社會,對金錢的慾望使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衡量這件事情能否給自己帶來利益或者帶來利益的多寡。

親人朋友之間為了金錢利益翻臉無情的比比皆是,一個人的家庭地位、社會地位、他人的認可,都是以金錢來衡量。“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最真實,也是最無奈的寫照。如此這般,人心浮躁。

浮躁的後果就是無盡的焦慮。

我們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迴避這種戾氣。怎麼做呢?首先想到的就是回歸田園。

也許,現實中的田園生活並非我們想象的樣子,但是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自己的田園:那裡風景如畫,生活簡單,鄰里和諧,人心善良。

其次,傳統的意識的慣性使然。

中國在幾千年來一直是農業社會為主,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時間並不長。有句俗話講“往上數五蔽液前代,誰都是農民”,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父祖輩們,對農村更是有極其深厚的感情。明朝著名文人唐伯虎。

有詩《桃花庵歌。

雲: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下坐,酒醉還需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最後,一些人對田園歸隱生活的嚮往,是對自我的放棄。

現實生活中的諸般壓力,著實壓的人透不過氣來。大部分人選擇迎難而上,堅強的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不負責任的退卻,甚至是對自我的放棄。放棄需要理由安慰自己。

所謂的“歸隱”就是最好的藉口。

我們無處歸隱,心安即是田園。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會找回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盛世錦園,過上嚮往的生活。

我們無處歸隱,心安,既是田園。

陶淵明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陶淵明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其實很多事 很多人不能簡單的用對錯來區分。我覺得陶淵明所抱的態度是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為人處世的一種普遍態度。從屈原到李白 陸游等等。陶淵明也曾出仕過,當過縣令,只是對當時官場的黑暗極度不滿,才決定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隱逸山林。如果說在行動上不是積極去改變現狀就是消極,那他是有...

有人說陶淵明的語言過於「枯瘦」,你認為是如此麼 談談想法

陶詩多取材田園風光 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 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 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田園詩的藝術魅力,是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更寄託了陶淵明的人生理想。陶詩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著熾熱的思想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正和陶淵明的為人一樣。因此讀來韻味雋永。自然 ...

有人認為莊子的養生之道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你怎麼看

它在一定意義上陶冶抄 培bai育和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du人們忘懷得失,zhi擺脫利害。超脫種種庸俗dao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高舉遠慕,或怡然自適,與活潑流動,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為一片,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從而撫慰人們心靈的創傷和生活的苦難,這也正是中國曆代士大夫知識分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