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並比較「傻瓜」相機和「可調焦」相機鏡頭的焦距,說明為什麼會有差異?

2025-03-06 08:24:56 字數 5153 閱讀 8527

1樓:緣來9是你

這個傻瓜相機的鏡頭焦距是35mm,表示是定焦鏡頭,而定焦鏡頭只有在拍照近距離物體時才有根據景深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因為對於相機來說,公尺以內的物體和1公尺以內的物體的光線反射速度相機本身是可以偵測的到的,而更近的物體就越明顯。3公尺以外的物體由於光線的折射時間和6公尺或是10公尺以外基本上差飢敗別不大,因為遠距離的物體在相機上面會變成較小的物體所以對於整個相片的成族歷像效果,尤其是調焦這方面兆肢搜的影響不大,所以表示3公尺外的物體和10公尺外的物體的景深相機的35mm定焦鏡頭的分別不大,而近距離的物體,尤其是非常近的比如10公分和50公分的比較,景深就相差的很大了。

所以根據你給的資料,公尺需要而公尺需要,相差了16mm左右;而到了2公尺是,公尺是,雖然增加了公尺,但是v值只增加了,而到了6公尺是而公尺是,同樣增加了公尺的距離,但是v值只增加了,表示到了10公尺和公尺差別已經小到千分之一了,就算相機區別的出來,人的眼睛已經區別不出來了。

2樓:網友

先糾正下!你現在是定義混淆。傻瓜相機也是可以調焦的。

傻瓜相機指全自動的相機。可調焦距的對應定焦而言的。完拍碼全是兩種概念。

悉賀則伸出很長不代表會拍的很遠,這是跟鏡頭的結構有關係的!

傻瓜相機鏡頭不也是有伸縮的嘛。

能拍到很遠的普通相機叫做長焦機,通常這類相機的鏡頭很大(和一般的dc相比)鏡頭可以深處很長。一般會支援手動功能。

傻瓜相機一般都是以卡片相機的形式出現,焦睜棚距一般只有120mm左右(長焦機會在300mm左右甚至更長)

3樓:網友

首先你這問題本身就有毛病,「傻瓜」是指全自動相機,「可調焦」是相機的光學功能區別於「定焦」或「不可調焦」。廣義上講只要具備全自動功能的相機都可被稱為「傻瓜相機」所以籠統的講所有消費類數碼相咐塵機和大衫簡鬧部分單鏡反光機都屬於傻瓜相機——使用者不需調整拍攝諸元,只要負責取景和按快門就好了。至於從鏡頭伸縮長度來判斷其焦距是行不通的,有些鏡頭是最短時為廣角最長時為遠攝,有些是最長時為遠攝、稍長時為廣角、最或罩短時為中焦~~

用普通照相機拍照時,要按被照物體距相機鏡頭的遠近進行「調焦」,使用起來不太便捷。有一種「傻瓜」相機,

4樓:滾落的石頭

b同學 好好上課 這種初級問題 不應該拿到網上問道。

5樓:

b實際上是利用超焦距來得到的。

鏡頭的焦距對鏡頭的效能有什麼影響?

6樓:秋斬年華

一般地,焦距越大視角越小,入光量越少,故越難成像,所以許多長焦鏡頭的口徑都很大,光圈也大,這就需要強大的技術來提高效能。

第二,隨著景物被放大,色散也被放大,所以高效能長焦鏡頭都有抗色散的特殊鏡片,有的還會用到人工螢石鏡片。

第三,焦距越長,越容易產生桶形畸變,也需要特殊鏡片來控制這個。

長焦說完了來說焦距小的,也就是廣角。

第一,要想達到廣角就需要大口徑的精密前組鏡片,如果前組鏡片效能不好就會出現畫面畸變、邊角色散嚴重、彗星效應嚴重等問題。

第二,廣角的枕形畸變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做不到廣角。不過不能過於嚴重,所以需要特殊鏡片來控制畸變。不過要想在短焦距下做到這個,鏡片會非常緊湊,使得做大光圈難度較大。以上。

相機焦點與焦距的關係

7樓:枝其

遠處的物體可以近似地看成時位於無限遠處。該無限遠處的物體上任何一點發出的到達理想透鏡的光線,可以看成是平行光。

所謂「光軸」就是一條垂直穿過理想透鏡中心的光線。與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凸鏡應該是所有的光線會聚在透鏡後面一點上,這個會聚所有光線的一點,就叫做焦點。例如使用放大鏡將太陽光聚光後,形成最小點的就是焦點。

焦點一定在光軸上。

在光學術語上,以透鏡為界:被攝物體所在的空間稱為「物方空間;被攝物體所發出的光穿越透鏡在透鏡後面形成的像所在的空間稱為「像方空間」;在像方空間所形成的焦點稱為「像方焦點」或「後焦點」;反之,從像方開始,投射出與光軸平行的光線,並在透鏡物體空間所形成的焦點,稱為「物方焦點」或「前焦點」。注意:

對於凹透鏡而言,物方焦點與像方焦點的位置與凸透鏡相反。

主點(principal point):

乙個透鏡的軸向厚度與其直徑、物距、像距以及焦距相比顯得很小,就可以認為該透鏡是薄透鏡。

一片薄的雙凸透鏡的焦點距離,一般指鏡片的中心到焦點為止的光軸上的距離,這個鏡片的中心叫做「主點」。

實際的鏡頭都是由數片凸透鏡和凹透鏡組合而成,無法直接分辨出主點的`位置。當焦點處於無限遠時,鏡頭主點到結像平面的距離 = 焦距。

對於某種畫幅而言,標準鏡頭的焦距值約等於畫幅對角線長度,其主點的位置在鏡頭的光學組內。

焦點距離(focal length)

攝影鏡頭從後主點(h')到後焦點的距離就是焦點距離。

雖然鏡頭的種類不同,會有主點的前後關係位置相反,或者 h' 落到組合的鏡頭之外的現象發生。無論何種情況,從後主點 h' 到後焦點之間的距離,就是焦點距離。

望遠型鏡頭和逆望遠型(retrofocus lens)鏡頭的後主點 h' 的位置。長焦鏡頭主點位置比標準鏡頭的更靠前,其主點位於鏡頭前組光學組外廣角鏡頭主點位置比標準鏡頭的更靠後,其主點位於鏡頭後組光學組外。

後焦距離(back focus)

當焦點在無限遠時,鏡頭最後一片鏡片面的頂點到膠片平面在光軸上之間距離,稱為後焦距離。

單反機由於其工作原理,在動作過程中,反光鏡必須往上翻起。所以,後焦距離比較短的廣角鏡頭,反光鏡會碰到最後一組鏡片。所以,單反機用的廣角鏡頭,必須採用後焦距離比較長的逆望遠型鏡頭。

廣角,中焦與長焦等鏡頭的成像區別和拍攝注意事項

8樓:網友

廣角 ,顧名思義,拍攝出來的**角度比較大,其實就是同樣距離下,可以拍攝進入鏡頭的東西更多,但廣角會有一定畸變現象,簡單說,就是走形,方的不方,圓的不圓,當然,越高階的廣角鏡頭,畸變控制的越好。

哎,懶得打字了,看這裡吧。

廣角鏡頭:焦距35mm以下的鏡頭——焦距小於標頭時,鏡頭可以記錄更大視角的影像,所以稱之為廣角鏡頭。廣角鏡頭的透視是被誇張的,呈現明顯得近大遠小得透視效果,強調遠近感,在新聞攝影和風光攝影中使用較多,會產生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中焦鏡頭:焦距為85mm~135mm的鏡頭——比標頭焦距大倍的焦距的鏡頭,一般稱為中焦,這個焦段拍攝的**變形最小,能正確體現被攝體的形狀,而且設計成超大光圈也相對容易, 在人像攝影當中,中焦是最常用的。

望遠鏡頭:焦距為200mm以上的鏡頭——很少遠近感,對景觀的遠近透視有壓縮效果。(易抖動,儘量使用三腳架)

9樓:

鏡頭的焦距可分為廣角38以下、中焦105前後和長焦135以上。

1、廣角鏡頭,顧名思義就是其攝影視角比較廣,適用於拍攝距離近且範圍大的景物,有時用來刻意誇大前景表現,強烈遠近感以及透視。(注意桶形畸變)

2、中焦距鏡頭,經常用來拍攝人像,有時也稱為人像鏡頭。(一般為定焦鏡頭,針對性強)

3、長焦距鏡頭,適用於拍攝遠處的景物。如球場上的特寫以及野生動物的拍攝,因無法靠近被攝物,超長焦距鏡頭就大有用武之地。(注意防抖)

相機焦距與視角的關係

10樓:葫蘆娃的丸子頭

狹義上的焦距指的是透鏡(鏡頭一般都是透鏡組 成像中心)到成像平面的距離,用公釐(mm)表示,廣義上所謂的焦距指的是等效焦距,等效於感光元件大小為35*24mm的相機系統的鏡頭視角。

等效焦距能讓人比較生動地想象出鏡頭的視角和透視效果,如iphone6的攝像頭,實際焦距,等效焦距29mm,如果直接說實際焦距,大多數玩相機的老鳥都想象不出來鏡頭的視角等效果,效果見附圖。

以35*24mm相機系統為例,乙個人站在一頭大象跟前拍照,相機離人5公尺遠:24mm焦距能把人和大象全拍進去,並且大象周圍的環境也拍進去很多;50mm焦距剛好能把人的大象拍進去,周圍環境只有一點甚至幾乎沒有;85mm焦距能拍出人的上半身,大象的特徵保留了一部分,比如乙隻耳朵或者一條腿,能勉強估計出是大象;200mm焦距只能拍到大頭照,大象只能拍到一部分**。

如果保持剛好拍到全身照的前提下,站在一座小山前拍照:24mm焦距照相機離人只需要3公尺,並且背景是整座山;300mm相機需要離人15公尺遠甚至更遠,背景只是一小片綠色,可能無法分辨出後面是山還是隻是片樹林,只拍進去整座山的很小的一部分。附圖:

11樓:小甜筒

相機鏡頭的焦距與視角的關係就如上圖所示,焦距越廣視角就越寬。當使用35mm全畫幅照相機時,14mm鏡頭的視角可以達到114度。相反300mm鏡頭的視角僅為8度15分,非常狹窄,但可對被攝體的一部分進行放大成像。

但當照相機的影象感應器尺寸變小時,視角也會隨之自動變窄。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乙個概念是:當50mm鏡頭在35mm全畫幅影象感應器條件下所得到的是46度的視角,但在aps-c尺寸影象感應器的照相機上必須使用焦距為33mm左右的鏡頭,才能達到與上述相應的視角範圍。如使用35mm全畫幅照相機時,16mm的焦距已經屬於超廣角的範圍了,但在使用aps-c尺寸感應器的照相機時,其焦距將導致倍左右的視角變化(尼康為倍),此時的16mm鏡頭就相當於25mm焦距的標準廣角鏡頭了。

在遠攝處一側,全畫幅300mm焦距的鏡頭若安裝在aps-c照相機上,其視角就相當於480mm的超遠攝鏡頭了。

另乙個概念是:我們可以把上述鏡頭稱作為全畫幅鏡頭。由於目前的數位照相機絕大多數為aps-c(小影象感應器——俗稱窄幅數位照相機),廠家為了適合各類窄幅數位照相機而生產了大量的aps鏡頭,這是專門為aps-c數位照相機生產的。

此類鏡頭不能在全畫幅數位照相機上使用。這對孿生兄妹搭檔時,同樣需要乘上相應的係數(佳能為倍,尼康為倍)。

我們理解了這一關係後,就能比較好地根據鏡頭焦距、視角以及照相機影象感應器尺寸的不同所帶來的差異,從而能為更好地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照相機與鏡頭了。

12樓:釋出網裂縫

鏡頭焦距越長視角越小,從視角大小由小到大分別是超長焦、長焦、標準鏡頭、廣角、超廣角、微距。

13樓:我不象梁爽

人的肉眼單眼水平視角是156度左右,雙眼是188度左右。

相機的焦距,每個焦段都有固定的視角,以全畫幅為標準(也必須以這個為標準,所以c畫幅、中畫幅都要換算成等效全畫幅)

17mm的水平視角是100度出頭(103還是多少,我忘了),但17mm已經屬於超廣角了,所以,需要兩個這樣的超廣角,才能和肉眼的視角寬度一樣。

其他焦段鏡頭的視角,也是資料可以查到的,網上有資料。

LOMO相機是什麼,關於LOMO相機和傻瓜相機的區別

lomo相機從大體分有三種方式選擇 一按照功能分類可分為 a動作類 動感四格 超級動感四格 八格 四格動畫等 b色彩類 色彩心情 holga 裝配外接多彩色片 c形狀類 魚眼 holga 裝配外接濾鏡 d多重暴光 holga lc a e特殊環境 蛙眼 f多格類 半格 四格 八格 九格 g技術類 l...

比較認識土地集約利用和土地規模利用,並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我國

這麼大的一篇 大約屬於期末考試的吧,不是太難的,自己找點資料寫一下吧,這個別人真的不能幫你。你的是 吧 自己找點資料看看吧 土地集約利用和土地規模利用的不同 土地集約利用理論概述 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最早 於對農業利用的研究,由大衛 李嘉圖等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在地租理論中首次提出。所謂農業土地集約利用,...

8和負3 8比較大小並寫出解題過程

八分之五大。解答過程如下 1 八分之三和八分之五是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且都是正分數。2 分母相同的正分數比較大小,分子大的,分數值要大。3 因為八分之五的分子五大於八分之三的分子三,所以八分之五大於八分之三。3 8小於5 8.分數的大小 比較如下 一 兩個同分母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在相同的分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