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裝置怎麼在無氧條件下培養微生物

2025-04-27 04:35:05 字數 4462 閱讀 6435

1樓:辰世為風

1.厭氧缸法:接種好標本的平板或液體培養基試管,可放入厭氧缸內培養,厭氧缸是普通的乾燥缸,用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缸內造成厭氧環境,從而將厭氧菌培養出來。

2.厭氧袋:即在塑膠袋內造成笑褲厭氧環境來培養厭氧菌。

塑膠袋透明而不透氣,內裝氣體發生管(有nabh4的碳酸氫鈉固體以及5%檸檬酸安瓿)、美蘭指示劑管、鈀催化劑管、乾燥劑。放入已接種好的平板後,儘量擠出袋內空氣,然後密封袋口。先折斷氣體發生管,後折斷美蘭指示劑管,命名袋內在半小時內造成無氣環境。

如不突變表示袋內已達厭氧狀態,可以孵育。

3.厭氧盒:原理同厭氧袋,有成品銷售。

4.厭氧培養裝置:用於製造厭氧(氧濃度為0%)、微需氧(氧濃度為6%)和特殊氧氣濃度(1%-18%)比例碰纖簡的厭氧和微需氧環境,適用於厭氧菌、微需氧菌和細胞培養等;用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4789要求的空腸彎曲菌,溶血性鏈球菌,雙歧桿菌,乳酸菌和志賀氏菌檢測;還可用於飲用天然礦泉水中的產氣莢膜梭菌等需要厭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氣濃度培養菌的分離培養;

hd-an200型智慧型厭氧培養裝置用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4789要求的空腸彎曲菌,溶血性鏈球菌,雙歧桿菌,乳酸菌和志賀氏菌檢測;還可用於飲用天然礦泉水中的產氣莢膜梭菌等需要厭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氣濃度培養菌的分離培養。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閉的容器內放以生物(多是植物),消耗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供細菌生長用。

6.焦性末食子酸法:在一潔淨的玻片上鋪上紗布或濾紙,均勻撒上焦性末食子酸,然後再混入nahco3粉末或naoh溶液,迅速將已接種細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用融化的白蠟封邊,造成乙個封閉空間。

焦性末食子酸與鹼反應後耗氧。該法用於厭氧不嚴格的厭氧菌的培養,簡單。如有梭狀芽孢桿菌。

7.皰肉豎仔培養基:本身就是乙個不需特殊裝置的厭氧培養法。皰肉和肉湯裝入大試管,液麵封凡士林,造成無氧環境。

2樓:洛洛寶貝

一般細菌畝禪可在有氧條件下,37℃畝耐激中放18~24小時生長。厭氧菌則需在無氧環境中放2~迅襪3天后生長。個別細菌如結核菌要培養1個月之久。

好氧微生物適宜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培養

3樓:匿名使用者

液體培養和固體培養都可以,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氧氣。實驗室中普通的平板培養法(固體)和**培養(液體)都可以。為了增加氧的**,可以進行各種形式的通氣,攪拌等。

液體的淺層培養(不**)也是好氧菌培養。

一、固體培養基分離。

1、稀釋倒平板。

特點:菌落分離較為均勻,進行微生物計數結果相對準確。但操作相對麻煩,熱敏感菌有時易被燙死,而嚴格好氧菌也可能因被固定在培養基中生長受到影響。

2、塗布平板法。

特點:操作相對簡單,是較常使用的常規方法。但有時會因塗布不均勻使某些部位的菌落不能分開,進行微生物計數時需對稀釋和塗布過程的操作特別注意,否則不易得到準確的結果。

3、平板劃線法。

特點:操作簡單,多用於對已有純培養的確認和再次分離。

應用:這三種方法可用於所有能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菌落的微生物的純培養分離。並且,通過選用適當的選擇平板及培養條件,可直接分離各種具有特定生理特徵的微生物。

和厭氧罐或厭氧手套箱技術結合,這3種方法也可用於獲得各種厭氧菌的純培養。

4、稀釋搖管法。

特點:稀釋倒平板法的一種變通形式,但由於菌落形成在瓊脂柱的中間,觀察和挑取都相對困難。

應用:在缺乏專業的厭氧操作裝置的情況下對嚴格厭氧菌進行分離和觀察。

二、液體培養基分離。

1、稀釋法。

特點:工作量大,是否獲得純培養需依靠統計學的推測。

應用:不能或不易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進行純培養分離或數量統計。

2、富集培養。

特點:一般不能直接獲得微生物的純培養,在通過富集培養使原本在自然環境中佔少數的微生物的數量大大提高後,需再通過平板法進行相應微生物純培養的分離和檢測。 應用:

1)根據某種微生物的特殊生長要求,按照意願從自然界中對這種微生物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分離;

2)分離培養出由科學家設計的特定環境中能生長的微生物,儘管我們並不知道什麼微生物能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生長。

三、顯微操作。

單細胞(孢子)挑取。

特點:分離過程直觀,可靠,但對儀器和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多限於高度專業化的科學研究。而挑取的微生物單細胞或孢子需經固體或液體培養基培養後才能獲得其純培養物。

應用:從樣品中直接分離所需的微生物細胞或孢子,獲得其純培養。

厭氧微生物有哪些培養方法

4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分為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兩大類。

好氧培養:也稱「好氣培養」.就是說這種微生物在培養時,需要有氧氣加入,否則就不能生長良好。

在實驗室中,斜面培養是通過棉花塞從外界獲得無菌的空氣。三角燒瓶液體培養多數是通過搖床振盪,使外界的空氣源源不斷地進入瓶中。

厭氧培養:也稱「厭氣培養」.這類微生物在培養時,不需要氧氣參加。在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除去培養基中的氧氣。

怎麼樣製造無氧環境 用培養皿培養微生物時 可以加入

5樓:仇平安長瑪

(1)微生物實驗室培養的關鍵就在於防止雜菌汙染,故整個過程中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2)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製作葡萄酒時,酵母菌來自於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酵母菌、醋酸菌、青黴菌、毛黴這四種微生物中,只有酵母菌是兼性厭氧性生物(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故要分離到較純的酵母菌,可直接提供無氧環境進行分離.(4)製備固定化酵母細胞,常用的包埋材料是海藻酸鈉,使用方法如圖③.(5)凝膠色譜法是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來分離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大的由於不能進入凝膠通道而移動速度快,最先分離出來,使用電泳法分酶,影響酶電泳速度的因素有帶電多少、帶電性質、電壓的大小、分子的大小和形狀等.故答案為:(1)無菌(2)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無氧(4)海藻酸鈉③(5)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大帶電多少、帶電性質、電壓的大小、分子的大小和形狀等。

如何利用不可培養微生物?

6樓:冼凱復緒樂

原理:1.單個微生物過小,一般採取菌落培養法進行培養觀察。

2.由於不同的微生物生長環境不同,種群間有明顯界限。乙個菌落可認為是同一菌種的集合。

儀器:接種鏟和接種針(用於陸生菌種)

接種環(用於水生菌種)

酒精燈。培養皿。

步驟:1.配置不同濃度的營養液稀釋液:取營養液1ml溶於9ml無菌水中,振盪。

5min配成10%的溶液。

2.將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對著)酒精燈燈焰用吸管從此溶液中吸取1ml加入到裝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以此類推製成1%,,等不同濃度的稀釋液。

3.將試管口靠近(注意不是對著)酒精燈燈焰,左手拿試管,右手託培養皿(僅露一條小縫,且靠近燈焰).將溶液倒入培養皿中,在各培養皿上標上濃度。

4.將有細菌生長的樣品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對著)酒精燈燈焰,用接種環挑取菌落上的少量菌體加入10%的營養液中。把接種環放在酒精燈上灼燒滅菌,再次取樣加入盛1%的營養液的培養皿(僅露一條小縫,且靠近燈焰)中。

重複這個操作,將各濃度的營養液接上種。

5.輕輕搖勻接上種的培養皿,置於恆溫箱內37攝氏度儲存,2~3天后就有菌落出現。

為什麼採集空氣微生物培養皿水平放置在人工呼吸帶上?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如何製作:

分離培養微生物,離不開固體培養基。在微生物實驗室裡,固體培養基的使用是如此地頻繁和常規,以至於這一方法看起來也理所當然。然而,回溯至1881年固體培養基出現以前,微生物的培養還只能在液體培養基中進行滾稿清。

為了能直接觀察培養物的形態及生長情況,科學家希望能將微生物培養在固體表面上,就像微生物生長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樣。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曾用煮沸消毒的土豆來培養細菌。此後,他試著用明膠作培養基的凝固劑。

他將明膠加入液體培養基中進行融化,然後將混合均勻的液體緩慢地倒在一塊玻璃板的表面。當明膠冷卻凝固後,就在玻璃板表面形成一層固體培養基。為了防止空氣中雜菌的汙染,科赫還用玻璃罩將玻璃板與周圍環境隔離開來。

但是,人們很快發現,明膠在20 ℃以上就變軟了,很難進行分離微生物的劃線操作。在溫度高於25 ℃時,明膠就液化了,而大多數細大前菌的培養溫度都不低於25 ℃。

二、培養皿的定義:

培養皿是一種用於微生物或細胞培養的實驗室器皿,由乙個平面圓盤狀的底和乙個蓋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製成。培養皿材質基本上分為兩類,主要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於植物材料、微生物培養和動物細胞的貼壁培養也可能用到。塑料敬歲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適合實驗室接種、劃線、分離細菌的操作,可以用於植物材料的培養。

醫院常說的細菌培養,是在什麼條件下培養的? 有氧條件下,還是無氧? 厭氧菌可以培養出來嗎?;;

8樓:浙大阿公尺巴

醫院所謂的細菌培養是針對性地培養某種致病微生物以確認是否為感染,因此是根據不同懷疑的病原體而選擇不同的培養條件,無氧有氧都有可能。

饅頭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發黴饅頭在什麼條件下最容易發黴

提出問題 饅頭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發黴?實驗假設 在溫暖潮溼的地方容易發黴。實驗過程設計 對比試驗 1,選擇四塊大小相同的饅頭,分別放在1溫暖 潮溼,2溫暖 乾燥,3寒冷 潮溼,4寒冷,乾燥的四種環境條件下 2,觀察不同環境條件下饅頭髮黴的先後 實驗現象 放在1溫暖 潮溼環境條件下的饅頭最先發黴實驗結論...

蝌蚪卵在什麼條件下孵化,青蛙在什麼條件下開始產卵?是怎樣產卵的?

足夠的溫度 氧氣和水分。青蛙在什麼條件下開始產卵?是怎樣產卵的?各種蛙類的繁殖季節,有遲有早。絕大多數蛙類是在春夏季節繁殖。澤蛙的產卵期比較長,在我國南方從四月到九月初,澤蛙都能產卵。它的卵在攝氏35度到40度的水裡能正常發育。而日本的林蛙卻在寒冬臘月裡產卵,它的卵能在冰層下面的水裡正常發育。蛙類產...

簡述厭氧菌在厭氧條件下生存的機制

1 缺乏細胞色素酶和細胞色素氧化酶。在有氧的情況下,培養基中的物質被氧化,轉變成氧化型的物質較多,需要氧化還原電勢較高的酶如細胞色素酶和細胞色素氧化酶,才能將其氧化。而厭氧菌不具備這些酶類,不能氧化電勢高的物質,最後因能量 不足而死亡。2 缺乏觸酶和過氧化氫酶。有氧時,細菌生長由需氧脫氫酶催化有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