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以垂棘之璧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乙個什麼的道理

2025-04-29 12:10:01 字數 1845 閱讀 2006

1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我們不要貪圖眼前的利益,要往長遠考慮。

西元前658年,晉獻公為了實施其消滅虞國和虢國的計劃,了大夫荀息的建議,以屈產之乘和垂棘之璧去賄賂虞君,請求借道南下伐虢。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虞國國君,見到貴重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滿口允許下來。

虞國大夫宮之奇趕緊阻止道:「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失去了嘴唇,牙齒也會受凍而保不住啊!所以族棚段,彼此相幫相救,是為了共同生存,而不互施小恩小惠。

今天晉滅了虢國,明日虞國也就必將隨之滅亡。借道給晉國的事萬萬使不得。」

虞君不聽宮之奇的意見,認為晉國是大國,人家主動送來美玉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借條路走走都不行嗎?於是收下美玉,讓晉軍暢通無阻地通過虞國,兆譽前去攻擊虢國。

宮之奇清晰地知道和簡,虞國滅亡的日子也不遠了,於是迅速帶著家眷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軍順利地達到了消滅虢國的目標。在回軍途中,又把親自出城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易如反掌地消滅了虞國。

2樓:匿名使用者

開放性試題,不設統一答案,與下列示或嫌迅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示例一唇亡齒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關、利害相關的。

示例二貪圖小衫此利,犧牲對方,其結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滅亡。

者局 示例三假途滅虢。指以借道為名行滅國之實的計謀。

比喻的作用中惠施舉了什麼事例說服了魏王?

3樓:得書文化

彈弓。有人在詆譭惠施說:「惠施說話總愛用比喻,假使不讓他比喻,他就什麼事也說不明白。」

第二天,魏王看見惠施,說:「先生以後說話直截了當好了,不要再用比喻!」

惠施說:「現在有個人不知道廳輪『彈』是怎麼回事,如果他問您『彈』的形狀是怎樣的,而您告訴他『彈』的形狀就像『彈』,他能聽明白嗎?」

魏枝伏公升王搖著頭說:「可是,如果告訴他,『彈』的形狀像把弓,是用竹子做成玄。他能不能聽的明白呢?」

魏王點點頭說:「這回可明白了。」

這就對了!」會是繼續說下去,「比喻就是幫助別人用它所熟悉的逐漸理解他還不熟悉猛老的。如果沒有比喻,有些事情怎麼說得清呢?」

魏王認為惠施說得很有道理,不住的點頭說:「你說得很對。」

後來又有人說惠施的壞話,魏王直接對他說:現在你給我講解一下什麼叫做彈,不要使用比喻。說壞話的人開始皺眉頭,說彈就是用來打東西的。

魏王問,那麼棍子也是用來打東西的,為什麼棍子不叫做彈?說壞話的人不知道如何了,他想了想說,棍子是樹枝一樣的直的粗的,彈是弓一樣的彎的。魏王說:

你已經在用比喻了,請以後不要再詆譭別人了吧。

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

4樓:匿名使用者

晉獻公拿垂棘出產的美玉送給虞國的君主換取了從虞國本土通向虢國的一條道路而去攻打虢國(假道在這裡指的是借道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處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比喻的作用中惠施舉了什麼事例說服了魏王?

6樓:網友

魏王接受相國惠施的建議,假意降服於齊國,以求歇兵停戰,數年後國家得到了休養生息。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強大的秦國派出張儀施展合縱之計,說服了魏王聯秦。

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  晉獻公 ① 以垂棘 ② 之璧, 假道於虞 ③ 而伐虢 ④ , 大夫宮之奇 ⑤ 諫曰:「

7樓:屁狗的痛

1.以,用。

反,通「返」返回。

2.晉獻公從虞國借道來攻打虢國。

3.唯嫌成語:唇亡齒寒;假途滅虢(假道滅虢)(寫出乙個即可)道理示例: 唇亡指御手齒寒。拆罩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關、利害相關的。 (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