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守歲又稱,春節傳統習俗的守歲是什麼意思

2025-04-29 19:40:05 字數 3572 閱讀 3734

1樓:歡歡聊情感煩惱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中國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閤家歡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也有部分地區將通宵守夜(熬年夜)稱為守歲,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和衝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民間風俗

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枝棚或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猛伍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守歲。

春節傳統習俗的守歲是什麼意思

2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過春節為什麼要守歲

3樓:乾萊資訊諮詢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守歲習俗是什麼呢?

4樓:粽子媽媽愛教育

守歲習俗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慧橋吃到深夜。

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

在我國北方,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枯碧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

大年擺供,蘋果一**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

踩歲: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前敗猛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守歲作為春節期間最重要的內容,這個習俗始於哪個朝代?

5樓:墨寒談世界

守歲的習俗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燃起燈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

一、守歲。守歲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獨特的年俗活動。在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主要形式有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燈燭通宵不滅,俗稱為「燃燈照歲」。

有的還會在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在棚旦搏吃完團圓飯以後,灶具要清洗乾淨,初一全天要吃素。總之,守歲的習俗寓意為來年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睦,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嚮往。

二、守歲的**。

守歲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守歲之俗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鏈祥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想必在每乙個人兒童時期都會期盼新年的到來,這一天,我們穿著新的衣服,吉祥的對聯高高懸掛,三五成群幾個玩伴或放鞭炮或吃著糖葫蘆嬉戲打鬧。凍紅的臉頰依然提擋不住遲瞎我們的熱情,當夜幕降臨,紅色的燈籠隨風搖曳,點點篝火如天上的星辰。母親灶堂前忙碌的身影,空氣中瀰漫的香燭味道,令人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

三、節日注意。

春節是闔家歡樂的日子,大家齊聚一堂,歡聲笑語。但是最好建議不要娛樂過度,這樣不僅會危害我們的健康,更會因為興奮過度,造成失眠。老人在春節期間,尤其要注意,長期的亢奮容易導致血壓上公升以及誘發腦出血等病症。

春節期間要適當飲酒,不要貪杯,節日固然高興,但是身體健康更值得重點關注。

6樓:ssss南街舊巷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乙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檔世棗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行拆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守歲,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返慧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7樓:樂樂在此呢

始於西晉,相關歷史記載中,這個朝代是最早開始守歲的,守歲象徵了一種美好的意義。

8樓:行秦

最早記錄於西晉時代,百姓們點起燈火,通宵守歲,意味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9樓:樹洞

守歲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但是真正意義上成為一種習俗是在南北朝時期。

春節傳統習俗調查報告,春節傳統習俗 調查報告

原發布者 教育教學文庫 春節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 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時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閤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以下是由xx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參...

傳統的過年有哪些習俗,春節過年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國人過年都有哪些習俗?你的家裡有哪些過年的習俗呢?在廣東的我們,從小到大就流傳著老一輩所說的過年習俗,比如準備新衣服 洗邋遢 洗柚葉澡 貼年畫和對聯,拜祖先等等。正月初一,拜歲 開門炮仗 齋日 拜年 聚財。正月初二,開年 開齋日 姑爺節,正月初三,門神紙 穀子生日 小年朝 正月初四,羊日正月初五,...

春節的由來?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再求兩付對聯(關於社會公平

由來 春聯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 鬱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喂老虎。後來,中國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範化,演變成為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 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或寫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