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君主中,孫權最年輕才能也不差,為啥沒有統一天下?

2025-05-02 00:05:10 字數 1342 閱讀 8579

1樓:王老二時尚秀

周瑜一死,孫權的東吳徹底就沒戲了,借荊州是最大的錯誤!借出去的城池,哪能輕易收得回來,劉備發育起來之後,果斷背棄諾言,不還荊州給孫權!而東吳,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劉備坐大!

危險是沒有了,可是!天下跟東吳,好像也沒有什麼關係了!

周瑜一死,孫權的東吳徹底就沒戲了,借荊州是最大的錯誤!借出去的城池,哪能輕易收得回來,劉備發育起來之後,果斷背棄諾言,不還荊州給孫權!而東吳,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劉備坐大!

危險是沒有了,可是!天下跟東吳,好像也沒有什麼關係了!

孫策在世的時候,一直都有稱霸天下的野心!當時曹操正與袁紹官渡對峙,孫策就暗中謀劃,要襲擊曹操的許昌,迎取漢獻帝入江東;可是!還未行動,孫策就被許貢的門客刺殺了!

這一計劃只好擱淺!

孫策死後,還有周瑜!在周瑜輔佐孫權期間,東吳依然有統一天下的野心!赤壁大勝之後,周瑜精心謀劃了一套謀取天下的策略,並得到了孫權的大力支援!

可惜天不遂人願,周瑜於進軍劉璋途中病逝!謀取天下計劃再次擱淺!

周瑜死後!推薦魯肅頂替自己的職位!魯肅上位以後,強烈建議孫權,將荊州之地借與劉備,讓劉備發育起來,好成為江東的一道屏障!

孫權了魯肅之言,在保證江東安全的同時,也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正是好借不好還!

其實!就我個人認為,東吳當初沒有必要借荊州給劉備,劉備本來就坐擁了荊州大部分地區,他完全有足夠的土地資源,來發育壯大!只要孫劉聯盟還在,曹操照樣不敢輕易進攻東吳,何況曹操後方的馬超已經有所行動了!

當初周瑜攻進荊州,佔領的都是一些最重要的郡縣,是謀取天下不可缺少的軍事要地!像南郡這些地方,軍事地位太重要了,借給劉備,他歸還了才是怪事!

劉備坐大之後,不但不歸還荊州,反而利用荊州之地,把東吳關了禁閉!此時的東吳,再想統一天下,就是難上加難了!要統一天下,必須先取回荊州之地,劉備不還,孫權也沒辦法!

最後實在耐不住了,才採用強制性手段!但這並沒有給東吳帶來太大的好處,只是兩個弱者的爭鬥,弱者越弱,強者越強!

2樓:煦日和風

因為孫權的對手太強大,曹操和劉備能力比孫權強,晚年孫權疑心病重。

3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因為蜀國和曹魏也一樣實力強大,劉備和曹操的才能比孫權強得多,實力也不比孫權差,所以孫權沒有辦法統一統天下。

4樓:網友

實力限制,江東實力自保可以,統一天下很難,並且三國君主都不是很差的。

5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當時手底下的兵力很少,還有就是謀士也不是非常的多所導致的結果。

6樓:浩宇星辰

是因為孫權手下的謀士較少,而且可用的武將也不如蜀、魏兩國多,所以他最後沒有一統天下。

孫權,呂蒙,魯肅的性格特點三國演義中的孫權,呂蒙,魯肅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麼

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藉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宣告要求他讀書的目的並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瞭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

三國演義中孫權的相關情節只要題目

如果題目做回目講的話,涉及到孫權的回目有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第四...

三國演義中曹操,孫權,劉備的主要事蹟

一 曹操的主要事蹟 1 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袁紹舉兵十萬南下,訊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瞭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為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作出精略的部署,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