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及鶴軒
第1題,樓主你選a,但可以看下**,**中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和徑流係數黃河都是最低的,蒸發係數黃河卻最高,河流都有自淨能力,自淨能力取決於河流的徑流量,河流的徑流量少了(就是河水少),那麼自淨能力就弱了當然最容易被汙染囖。就像你那個大碗和小碗,在2個碗裡都滴入5滴的墨水,那個碗更黑呢?是小碗,對吧。
因為小碗裡水少),所以d更正確。
第2題,樓主選b就錯了,這圖式中國青藏高原部分圖,那麼在30°n附近就有喜馬拉雅山脈,而等降水量線向北凸的地方時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北方,依照西南季風來看,向北凸的這個地方怎麼說都是背風坡,那就與b想矛盾了,所以b項錯了,a對。
第3題,從降水量來看,5月降水量比7月來的少,降水主要由雲多而造成,因此5月雲量就會比7月來的少。
第4題,渭河屬於黃河中譁搭遊的支流,不屬於下游,(黃河上中游舉蘆信分界:內蒙的河口,和河北的舊孟津)。懸河成因之一包括人類活動,築堤修壩,懸河位於河流下游就在一條河流的下游,所以本題答案中的懸河是指渭河該河段的下游。
第5題,該地區位於長江下游,圖中最大的湖是鄱陽湖,當湖水補給河水是,是長江的枯水期,也就是我國的冬季,也就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正輪因此a錯(北印度洋洋流是夏順冬逆),塔里木河汛期是我國夏季,所以b也錯,北極此時是極夜,d也錯。開普敦在南半球30°-40°的大陸西岸,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暖和多雨)。所以c對。
2樓:真宮寺小喬
1.黃河水量小,蒸發量卻很大,使得進入黃河的汙染物會碼棚得到濃縮,使得黃河汙染物濃搭瞎度變大,因此也就會更容易造成汙染;而珠江水量大,蒸發量小,使得進入珠江的汙染物得到稀釋,汙染物濃度減小,不易造成汙染,因此選d不選a
2.該突出部與雅魯藏布江河道重合,說明暖溼氣流是沿著河道進入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如果問你該地區降水量為何這麼多,那你的答案是對的。
3.我沒看到圖,但你既然告訴是濟南,你就應該知道濟南的氣候型別。濟南屬於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78兩個月,因此5月降水就比7月少 ,由於降水必須有云的存在,因此這也使得5月的雲量比7月小。
4.圈3告訴你了加重上游泥沙淤積,而渭河位於三門峽的上游,這也使渭河的泥沙淤積,從而知模空使渭河下游(即渭河與黃河匯合處以上一段流域)河道出現抬公升,形成懸河(圈1說的),而圈2是錯誤的,三門峽水庫即使淤積嚴重,防洪能力減弱,也只會使其下游的河南山東沿黃區域出現洪澇,而不是位於上游的渭河流域。
如果是單選,不用看圖就可以判斷,a、b、d均出現在北半球夏季狀況下,而c出現在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情況。ps,檔案我打不開。
問題重複了。
幾道高中地理題~麻煩高手給講講~~~
3樓:霽雪
你只要想北京是首都,濟南是省會城市,在等級上是北京更高,那自然北京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影響力更大,形象地說就是北京職位高、權力就更大拉,所以北京服務職能就更多,服務範圍就更廣拉。這純粹就是理論上的地理題,只要按照課本上背的理論做就不會錯。
4樓:網友
乙個省會城市形成時間較長,所以城市所應能夠提供的服務職能應該已經基本完備,只是有服務質量的差別而已。
5樓:網友
城市的等級越高,提供的服務等級越高,服務範圍越大。
一道高中區域地理的題
6樓:導航教研室
計算此圖的比例尺:
甲乙兩地實地距離4×15°×111/2=3330千公尺=333 000 000釐公尺。
比例尺= 000 000=1/10 000 000, a錯。
60°處的距離是赤道的一半,所以該地圖上與甲乙兩地相同的圖上距離在赤道上的兩點,地方時相差2小時,b錯。
在1:5 000 000的地圖上表示與該圖相同的實際範圍,則是比例尺擴大到原來的2倍,那麼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4倍,圖幅面積就要要增大3倍咯。所以d是正確的。
比例尺是分數,分母大的,分數的值小。1/10 000 000>1/20 000 000
所以c是錯誤的。
7樓:網友
乙個時區記15度,那麼相差4小時應該是相差60度,假設甲位於0度經線60度緯線處,那麼乙就是位於60度經線60度緯線處,那麼這段的實際距離就能夠計算,再根據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就能夠得到比例尺了,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
一道高中區域地理題
8樓:小酥萍
a:(10*111*cos60)*(10*111)=616050b:(20*111)*(20*111)=4928400a/b=
不知道是否對。
首先,兩條緯線之間1度=111km,兩條經線之間1度=111*cos緯度。
則a的計算:長*寬=(10度*111km)*(10度*111km*cos60度) 注:緯度取中間60度好算。
b:長*寬=(20度*111km)*(20度*111km*cos0度) 注:緯度取中間0度。
9樓:網友
沒有圖,這類題目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給出經緯度:
只要明白南北方向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就是111千公尺,東西方向上經度每差1度,距離就是111乘以維度的餘弦值。這樣就能計算出實際面積。
第二種情況,給出比例尺,直接用尺子量出圖上距離,再根據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
還有一種最複雜的情況:將經緯網和光照圖綜合起來,並不標明經緯度,這就要根據光照圖推斷了。
10樓:麥田稻香
1. 第。一、二幅圖所跨緯度為10°:20°,第一幅(55n-65n)、第二幅(10n-10s),則兩者寬之比為1:2(緯度相差一度為111km);
2.兩者面積之比現只需求出所跨經度的實際距離。
3.兩幅圖分別以主跨(中間值), 第一幅中間線北緯60跨的10個經度、第二幅中間線赤道0 跨的10個經度相比實際長短,為111kmxcos60xkmx20,則兩者長之比為1:4;
4.結果 → 得出, 1:8 。
11樓:我只欺騙你
左圖為梯形,可以變為60緯度上的矩形。
設地球半徑為r
60緯度的園的周長為πr^2的1/4
面積為 [(r^2)/4]/36 × r^2)/36右圖由赤道分成兩個梯形,可以近視看做是赤道上的兩個矩形。
面積為 (πr^2)/18 × r^2)/36 × 2左比右就等於1/16
12樓:網友
這是高中的嗎。。。你是選地理的吧。。。
一道高中區域地理題
13樓:喜歡養眼
1.全球溫度公升高,冰山兩極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公升高,又全球氣候和溫度變化無常,海水漲退潮 程度加劇。(例子就如颶風,海洋暖空氣帶來的無規律突降雨等)
2.大陸水土流失加劇,江河帶到海中的泥沙增多。泥沙又經海浪推動而積於海灘。
綜上兩點就是原因。
14樓:帳號已登出
如果是大聯考原題的話,標答應該是:河流中上游山區水土流失加劇,其他的就不好說了。
15樓:網友
地處海灣內部,海水活動平靜,無法起到流水的搬運作用。
請教一道地理題目
16樓:夢想回到家鄉
我來試一下吧。
首先要看懂圖,a為北緯 ,且從圖中可知,北半球出現極夜,可知為冬至日。即可排除a。
b選項指的ac經線上並不只是ac那一段,應該指的是整一條經線,可以b顯然是錯的。
c選項,這個緯度很特別,這個緯線圈周長是赤道的一半。然後lz自己做個圖,就很簡明瞭。
d 選項太絕對了,說不定bc段剛好撞上青藏高原呢。
點剛好日出,又位於赤道上,所以6點。又c點11時,d為bc中點,即為。
17樓:引魂樊
a的說法明顯錯誤,a點位於北緯66°34′,說明此時不是夏至就是冬至(正常來說a在北半球,為冬至日),只有赤道上才晝夜等長。
b的說法也有錯誤,ac位於同一條經線上,同一經線上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不同,現在是冬至日,ac所在經線與南迴歸線的交點處太陽高度達到最高值,南半球的正午太陽高度都不是最低值。
c說法正確的話,可能是把地球當作球體來看待的吧,可能要用到數學知識,而我們沒學球體,所以有點不太明白,如果c正確,只要在d中找出致命錯誤就可以了。
d錯誤,這點的證明是建立在c正確的基礎上的,如果abc三點距離相等,因為地球赤道的長度比經線的長度略長,所以說bc弧長達到最大值時長度不為赤道的四分之一(c d之間還是有點糊塗,不過這題一定要明確,a點不是極點,也許這是乙個能夠做出答案的關鍵條件)
由圖可知b點的時刻為6時(因為b點正好位於晨線上),又因為c點的時刻為11時,所以d點的時刻為8時30分。
高中地理題一道,高中一道地理題
第一題,4月8日,已過春分夏至未到,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應該晝長夜短。緯度越高,白晝越長。根據太陽直射點緯度推算,4月8日,太陽直射點在北緯5度54 左右,所以,在北緯84 06 以北是極晝,c答案,曲線符合。第二題根據三角公式就可算了,其實就是算冬至那天和夏至那天杭州的晝長,再相見,根據此圖...
一道高中地理題
1.中溫帶 大陸中部 或內部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冬季平均氣溫均低於0攝氏度。降水量少而不勻 寒暑變化劇烈,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溫熱而短暫。2.由沿海向內陸 或經度地帶性 主導因素 水分 降水 3.甘肅民勤是土地沙漠化 最好不填荒漠化 根本原因 人為 人口增長過快,過度樵採放牧...
一道地理題,一道高中地理題
應該選b。因為 太陽照射地球以後 雖然被層層阻擋 地球吸收了很多熱量。然後地球也就把這些熱量向著外面輻射。離得越遠當然到達的就越少!舉個例子 人穿衣服。衣服裡面比表面熱!希望能幫到你。可以確切的告訴你,這一題選第四個答案!抱歉,吾乃初三生是也,無法解決先生之問題。一道行測題 首先 我們判斷 這個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