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古朝鮮,濊貊,沃沮,夫餘,高句麗,百濟,新羅這都是國家或族群名稱,而非不同民族名稱。
夫餘: (高句麗)東夷舊語以為夫餘別種,言語諸事,多與夫餘同,其性氣衣服有異。」《三國志•魏書•東夷傳》
沃沮: 其言語與句麗大同,時時小異。」「食飲居處,衣服禮節,有似句麗。」《三國志•魏書•東夷傳》
高句麗大王軍事失利時也曾到沃沮避難。
濊貊: (東濊)其耆老舊自謂與句麗同種。」「言語法俗大抵與句麗同,衣服有異。」《三國志•魏書•東夷傳》
不以誅玉為寶。常用十月節祭天,晝夜飲酒歌舞,名之為舞天」《三國志•魏書•東夷傳》
-這裡有個有趣的地方,祭天和高句麗、馬韓是相似的。「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名曰亚细安」(高句麗)。「諸國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號為「天君」(馬韓)。
可能是農業部落的一些共同點吧。(花郎注:檀君崇拜)
百濟: 百濟國,其先出自夫餘。其國北去高句麗千餘里,處小海之南。其民土著,地多下溼,率皆山居。有五穀,其衣服飲食與高句麗同。」 魏書》
新羅: 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其先附庸於百濟,後因百濟徵高麗,高麗人不堪戎役,相率歸之,遂致強盛」「風俗、刑政、衣服,略與高麗、百濟同。」《隋書》
先是,(古)朝鮮遺民分居山谷之間為六村:一曰閼川楊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觜山珍支村(或雲於珍村),四曰茂山大樹村,五曰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為辰韓六部。高墟村長蘇伐公望楊山麓蘿井傍林間,有馬跪而嘶,則往觀之,忽不見馬,只有大卵,剖之,有嬰兒出焉,則收而養之。
及年十餘歲螞卜迅,歧嶷然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異,推尊之,至是,立為君焉。辰人謂瓠為樸,以初大卵如瓠,故以樸為姓。
三國史弊核記•新羅本紀》
三國遺事》與《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相似。
-新羅與百濟、高句麗、夫餘有著同樣的卵生傳說。
古朝鮮: 濊及沃沮、句驪,本皆朝鮮之地也。」《後漢書悶此》
-其中提到女真人的祖先,挹婁)其人形似夫餘,言語不與夫餘、句麗同。」「東夷飲食類皆用俎豆,唯挹婁不,法俗最無綱紀也。」挹婁就是先前的肅慎,後來的女真人,語言上和夫餘、高句麗不一樣。
2樓:一心無雜念一
沃沮 濊簡薯貊 夫餘 這三國屬於乙個系統,這一系統的民族,包括語言已經全部消亡逗虛,只有極少的文獻記載。
肅慎和挹婁是一樣山咐燃的 肅慎是挹婁的古稱。
肅慎—挹婁—勿吉—女真—滿洲。
滿人的祖先挹婁臣服於南韓人的祖先夫餘400多年
3樓:英俊的鴨子
那你想說明什麼呢?勾踐?
4樓:東壁野老
不瞭解這段歷史,等考證後再和你討論。
誰知道漢代東北的烏桓,肅慎,夫餘,挹婁四個國家或政權的都城或中心城市的名字(古代名),現在位置在哪
5樓:秦漢蜀
首先,應當明確一點,這四個古代的少數民族中有些當時是以遊牧部落形式存在的,並未建立過統一的國家政權,因此,一些遊牧部落並沒有建立過任何固定的中心城市。
烏桓,原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西元前3世紀末,匈奴破東胡後,遷至烏桓山(又曰烏丸山),遂以山名為族號,大約活動於今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裡河西南地區。今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西北140裡有—座烏遼山,即烏桓人遷駐之地。
肅慎,中國古代東北民族,是現代滿族的祖先。大體分佈在今長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域。
夫餘,古國名,亦作扶餘、夫於,是中國古代東北部族濊貊的分支。夫餘國後來又再發展成為以下四個國家:北扶餘, 東扶餘,卒本扶餘(即高句麗)和南扶餘(即百濟)。
夫餘國從西元前2世紀立國到西元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一說為肅慎族系的勿吉所滅)為止,歷時約800年。夫餘的起源地位於今日吉林省、黑龍江省的松花江流域中心,遼寧省昌圖縣、吉林省洮南縣以北,至吉林省雙城縣以南,皆其國土。今昌團縣之扶餘城即古扶餘王所居。
挹婁,是中國古代的乙個民族,**於肅慎。是系繼肅慎稱號後使用的第二個族稱,前後約有600餘年(漢至晉)。活動區域在今遼寧省東北部和吉林、黑龍江兩省東半部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內。
6樓:網友
肅慎是一群人乙個吉林省黑龍江省文化帶,春季菜山菜 夏季刀耕火種 秋季採蘑菇,,原本是 3000年前 東北大平原地區的坐地戶,漢代時候說的肅慎,指的是 古代肅慎的東北分支,牡丹江市 和牡丹江市東北部 半山半平原地區的人,扶餘是 肅慎和穢貉融合形成的 一群人,立國初期 農安縣 德惠縣 扶餘縣 吉林市,後來被鮮卑和所謂的肅慎擠壓,逐步東遷,被逼到東南部山區去了,東南部山區 和半島,也都是肅慎穢貉融合體文化圈子,邑婁是更東北的方向,在濱海邊疆區了,地域環境 習俗飲食,處於北極 和肅慎之間(肅慎是半山半平原夏季短 業餘農牧民 職業採山貨),邑婁是職業打漁 職業採山貨 不耕地(太冷 溼地沼澤太多),東夷飲食都用俎豆,唯獨邑婁是例外 最無綱紀(個村屯自立 不持久聯盟),說明邑婁不生活在溫帶,生活在更冷的地方, 這個地方在清代 被稱謂不知之人。
烏桓,是鮮卑,來自鮮卑(錫伯)利亞,是來自北亞森林草甸子沼澤地的人,原本是牧民為主,後來圖大業,群體搬家,不能往東北平原搬遷(因為那裡有很多坐地戶土邦,比如扶餘這樣的大勢力)。就沿著內蒙古沿線搬家,最終在河北省西北部扎住了根,農業發展穩定,餘量充足以後,就拓展到了 大半個北方地區。
亡國的中國及其周邊
7樓:藍照李
肅慎。箕子朝鮮 東胡。
高夷。濊(穢發、濊貉、濊貊)
弁韓。馬韓。
辰韓。州胡。
衛滿朝鮮。邪馬臺國。
倭。南沃沮。
北沃沮(溝婁)
扶餘(夫餘) 烏桓(烏丸)
鮮卑。挹婁。
高句麗(高句驪、句驪)
庫莫奚(奚)
地高蘆豆於。
烏洛侯。石室。
寇漫汗。百濟。
新羅。任那。
伽耶 室韋(失韋)
豆莫婁。勿吉。
靺鞨。渤海國 遼朝(契丹)
金朝(女真)
溫娘改(斡朗圓念餘改)
鼻骨德。兀惹。
鐵甸(鐵驪)
達盧古。東丹橘滾。
王氏高麗。李朝。
後金(滿洲)
大韓帝國。滿洲國。
黑龍江有遠古人部落麼?
8樓:匿名使用者
黑龍江原始居民與山東半島上的原始人類有著非常悠久的淵源關係。前2000年,夏朝初期,龍山文化時期的山東半島的農業傳入東北經渤海傳入肅慎。帝舜25年(前2130年),肅慎氏來朝,貢弓矢,成為我們自豪的、永久性的歷史美談。
肅慎人來到了中原,看到了中原的「舜耕田」。 前1100年,肅慎族生活在長白山下,松花江中下游、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中下游一帶。其中心區域為牡丹江中游。
西元前1050年左右,華夏族羌族混血的周武王姬咐念發滅掉通古斯-華夏族混血的商朝末代國王子辛,建立西周,肅慎族進貢楛矢石弩。 東周時期,黑龍江流域有兩大民族東胡和挹婁,都是通古斯民族,有圖騰崇拜,後來信仰薩滿教。大興安嶺居住著東胡,東胡東邊是扶餘,扶餘東邊是挹婁,挹婁南邊是北沃沮。
秦漢時期,北沃沮(扶餘人後代)在高勾麗的長白山以東,東濱日本海,北臨挹婁和夫餘,南臨豁貊。北沃沮地域包括今天的琿春全境、雙城子和海參崴,區域中心在琿春境內。北沃沮的南面是南沃沮也叫沃沮,相距約八百餘里。
北沃沮人的房屋結構遠較北鄰挹婁人的穴居複雜的多,尤其是「煙道──火牆式」取暖設施的發明,更是對祖國北方高寒地區住宅建築方面的一大貢獻。但北沃沮人在歷史發展中,除受高勾麗的奴役之外,還經常受其北鄰挹婁人的盜寇,最後連偏安一隅也慧褲沒有得以保持下去,被挹婁後代勿吉滅掉。 東漢末期,匈奴在故土亡國後,居住在南大興安嶺的東胡烏桓部佔領蒙古高原和黑龍江上游,成為草原驕子。
烏桓部被漢族曹操擊敗,居住在北大興安嶺的東胡鮮前簡簡卑部強大起來,控制了黑龍江上中游和蒙古高原,鮮卑民族形成,分為段部、慕容部、乞伏部、拓拔部、宇文部、柔然部。鮮卑南遷中原後,一部分留在北大興安嶺老家,即現在的錫伯族;同時,鮮卑族在蒙古高原和黑龍江上游的地位被鮮卑族柔然部取代。
9樓:匿名使用者
在西元前2000年左右肅慎族在那居住、那幾個石器應該就是。
夫餘國曆史及歷代國君
10樓:網友
難以考證,國滅太久,族譜也記不住了,而且固封自守,,外人也沒有對其詳細記載和描述。
除非考古發現連串的祖墳,才能摸清楚到底傳了多少代王。
早期都在中部平原 人口稠密地區,,,將近兩千年了, 已經被翻耕了兩千年了,,,痕跡早就沒有了。
沃派學習卡介紹?怎樣辦理沃派校園卡?
沃派學習卡 月費元,包含gb全國流量,國內語音分鐘,超出 後國內流量元 g,國內語音元 分鐘,短彩信元 條,國內接聽不收費,包含來電顯示。沃派學習必選包。最多可辦理張副卡,副卡費用元 月 張。可新增一部m寬頻,寬頻費用元 月。您好,不同地區不同的運營商具體的 和資費是不同的,建議您可以到當地運營商營...
誰能破解以下愛情密碼
584我發誓 5682177778我越發愛你一起輕輕緊抱 12234要愛你三世 1798一起走吧 76868去溜達溜達 587129955我不介意愛朝朝暮暮 829475被愛就是幸福 1.我發誓,我來伴你一起去吹吹風,與你愛相隨,一起走吧,去溜達溜達,我不介意你久久吻我,被愛就是幸福。2.我發誓,我...
介紹以下傑克倫敦
1876 1916,美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社會下層。他站在否定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高度,對美國黑暗社會作了有力批判,對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作了生動的描寫。他出生在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過活,做過童工 水手 當過流浪漢,也曾去北方淘金。他一面勞動,一面刻苦學習。起初受過尼采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