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神級小玩家
把司馬炎換成曹操也避免不了五胡之亂,只能說憑曹操的能力也許可以延緩五胡之亂的爆發時間,因為民族融合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改變的,經歷長期的混戰之後中原人力凋敝,而五胡又乘機侍租猛崛起,這是根本上的利益老橋衝突和硬實力的差距,縱使曹操型前也無法改變什麼。
你認為五胡亂華的責任到底是曹操的還是司馬炎的?
2樓:希望可以重來
我覺得這個責任是曹操的,如果沒有曹操前期鋪墊的話,根本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曹操應該為五胡亂華負責嗎
3樓:宇文逸軒
三國廝殺使漢末人口從5000萬銳減為700萬,這才為五胡進入創造條件曹操將匈奴,鮮卑,羌內遷。也成為隱患。
這個似乎也要負責任吧。
曹操在徐州屠城,殺20萬,「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曹操不該為人口減少負責嗎?
就算曹操不導致人口減少,他內遷匈奴,鮮卑,羌族的做法是不是造成了隱患?
晉代的江統就寫過《徙戎論》,不被晉武帝採納,那個時候內遷已經很嚴重了為什麼匈奴沒有在秦朝末年入主中原?而是西晉末年?為什麼五胡在曹操100年就攻破中原?
曹操沒有統一全國,致使後代被司馬炎所篡。可是司馬炎也維持不了中國的統一。五胡亂華後是誰最終統一?
4樓:可以
曹操父子在的時候,三國狀態都是全盛時期,尤其吳國和蜀國還結盟,所以那時候能保持抗衡已經是不錯了,司馬昭父子在的時候,吳國和蜀國精英基本都已經沒有了,國勢衰頹,而魏晉在不斷強盛,所以才有了統一三國的機會和條件,那就是士族的進步代表了天下大勢所趨,任何人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
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炎不是維持不了,他根本就是在敗家…
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曹操脫不了干係?曹操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嗎?
6樓:冷幻覺覺覺覺
可能吧,曹氏被司馬氏篡位,未能守住天下,導致天下實力下降了。
7樓:愛上賢
還是有關係的,曹操建國後力量衰弱了,給別人可趁之機。
8樓:帽子七
當然是有關係的啊 這不可能是空穴來風吧。
五胡亂華是曹魏埋下的隱患,為何後世只罵司馬家?
9樓:大蝦公尺影視
次是匈奴人在這裡已經生存了二三百年時間,長城以南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無異於長城以北的故土。常言道:故土難離。
遷之無名再加上故土難離很容易激起以匈奴人為首的少數裔的不滿情緒從而引發叛亂。
10樓:cherry範
因為長期被漢朝吊打,匈奴內部的政治局勢發生了變化。已經定居在內地幾百年的匈奴人自然不可能再回到塞外,所以他們在內地沒少燒殺搶掠。
11樓:來自涉故臺生氣勃勃的雪梅
西晉王朝這個黑鍋背的太久太冤,它雖然是有罪的,但是也沒有那麼大的罪過。
12樓:愛學習
因為當時的歷史環境很複雜。所以人們都這樣認為了。
如果司馬炎不把皇位傳給傻兒子司馬衷,西晉還會那麼亂嗎
這個問題的可能性一半一半吧,就算是不傳給司馬衷,西晉也可能會發生內鬥的,可能是沒有那麼慘烈吧,因為西晉會發生八萬之亂的根源並不在司馬衷,而在於司馬炎的分封制,因為司馬家族吸引了教訓,不敢再 集權,害怕無人勤王,而且想的也是就算是皇位輪換,也是在司馬家族內部,但是這實際上是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伏筆的。...
是司馬炎把國號「魏」改為「晉」的嗎
他是繼承了他父親的晉王之位,後統一3國之後改的國號 晉 司馬炎 236 290 字安世,河內溫 今河南溫縣 人。晉朝的開國君主,公元265 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繼承父親司馬昭的晉王之位,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預 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
如果把漢獻帝換成康熙,能不能把曹操扳倒呢?
我覺得是扳不倒的,漢獻帝最後沒有鬥過曹操是因為漢獻帝一直都沒有真正掌握過權利,如果換做是康熙也不見得就更夠做的更好。能,如果是康熙的話,大家看到康熙的聰明才智都會紛紛選擇跟隨康熙,所以康熙會輕而易舉扳倒曹操。不能,就算他能將曹操殺掉,也無法扳倒曹魏,因為這根本就不屬於他的。如果把漢獻帝換成康熙,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