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雲南新華電腦學校
曾幾(1085--1166)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
曾幾名詩。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曾幾,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核棚困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
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和埋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
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改唸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
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2樓:合身褶裙
案例研究 囚犯兩難處境的比賽。
假想你正與被關在另乙個屋子裡的「嫌疑」人進行囚犯兩難處境的博弈。而且,再設想這種博弈不是進行一次而是多次。你博弈最後的得分是你被監禁的總年數。
你希望使這種得分儘可能地模孫少。你應該用什麼戰略?你應該從坦白還是保持沉默開始?
另乙個參與者的行動會如何影響你以後的坦白決策?
多次的囚犯兩難處境是極為複雜的博弈。為了鼓勵合作,參與者應該相互懲罰不合作行為。但以前描述的傑克和吉爾的水卡特爾的戰略——只要另一方違約,一方就永遠違約——得不到寬恕。
在反覆許多次的博弈中,在不合作時期之後,允許參與者回到合作結果的戰略,可能是較合人意的。
為了說明哪一種戰略最好,政治學家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robert axelrod)進行了一場比賽。人們通過輸人為反覆進行囚犯的兩難處境而設計的電腦程式進入比賽。
每個進行博弈的程式都對應於所有其他程式。得到獄中總年數最少的程式的是「贏家」。
贏家結果是被稱為一報還一報的簡單戰略。念銷根據一報還一報,參與者應該從合作開始,然後上一次另乙個參與者怎麼作自己也怎麼做。因此,一報還一報參與者要一直合作到另一方違約時為止;他違約到另一方重新合仔碼遊作時為止。
換句話說,這種戰略從友好開始,懲罰不友好的參與者,而且,如果對方改變就給予原諒。令阿克塞爾羅德驚訝的是,這種簡單的戰略比人們輸人的所有較複雜的戰略都好。
曾幾多寫個人什麼?
3樓:baidu小愚崽
你好,曾幾:(1o85一1166),字:吉清搜甫,自號茶山居士。南宋詩人,徒鬧慶居府(令河南洛陽)。歷江西、禮部侍郎。液正握。
曾幾的簡介?
4樓:帶著花兒去追風
曾幾(1084-1166),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南宋詩人。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
歷任江西、浙西提刑丶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
另外,其詩風格清談,詞意明白,語言流爽輕快,形象也較為生動,內容多寫個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寫愛國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5樓:軟萌戰神
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
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
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6樓:雲上雨裳
曾幾,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贛州人,歷任江西、浙江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他學識淵博,勤於政事。
曾幾的詩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險韻,風格活潑流動。
三衢道中》就是他的著名詩篇,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出行看到的景緻寫的錯落有致,於平淡中見新奇,不僅寫出了初夏時特有的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之情的形象也是呼之欲出,讓人領略到的是平凡生活也是意趣盎然。
全詩如下。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卻連日晴朗,我乘船到了小溪的盡頭,又走上山路,綠色的樹蔭,還和來時的路上差不多。此時又在山林中平添了幾聲黃鸝的叫聲。
曾幾的詩被譽為什麼?
7樓:史松齡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號茶山居士,諡號文清。南宋詩人。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
另外,其詩風格清淡,詞意明白,語言流爽輕快,形象也較為生動,內容多寫個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寫愛國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曾幾的詩歌創作貢獻就在於他學江西詩派既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將「活法」和「悟入」引入創作,為江西詩派擺脫生新瘦硬、沉於典故之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開一代詩風之先。
三衢道中的詩是什麼
8樓:
南宋詩人曾幾《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461,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9樓:匿名使用者
三衢道中①
宋)copy曾幾。
梅子黃時②日日晴,小溪泛盡③卻山行bai④。
綠陰⑤不減來時du
路⑥,添得黃鸝。
zhi⑦四五聲。
註釋: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dao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綠陰:蒼綠的樹陰。陰,樹陰。
不減:並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衢道中。
宋)曾幾。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王之渙的作品有哪些?
11樓:你好嘛
1、《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話翻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2、《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話翻譯: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3、《送別》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白話翻譯: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著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
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麼方便,應該是因為離別人兒太多。
4、《宴詞》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白話翻譯:長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聲緊緊催促,要不然越來越多的離愁別恨一齊載到船上,船兒就會漸漸過重,就怕這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啊。
5、《涼州詞二首·其二》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白話翻譯: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12樓:夢囈的魚
全唐詩中只選了王之渙的六首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宴詞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九日送別。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請問《三衢道中》主要寫了什麼
13樓:網友
背景:曾幾(1084——1166)宋朝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贛州回(今江西贛州市)人,是答一位旅遊愛好者。這首詩是他遊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
詩意:梅子黃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卻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著小船游到了小溪的盡頭,回程正好走山路,現在看到的是一路綠蔭濃濃並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綠蔭深處傳來的黃鸝的聲聲啼鳴,更增添了不少遊興。
賞析】:字面淺顯,風格也輕快怡人,山路上輕風拂面的感覺。
去時滿道綠陰鋪地,濃密得像一潭碧水;回來時,幾聲黃鸝的鳴叫往這潭水投了幾個小小的石子兒,景緻一下子靈動起來,彷彿濺出了幾點春意。
《彷徨》中的作品有哪些?
14樓:網友
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 、傷逝、離婚、弟兄。
曾幾的詩代表作,曾幾是哪首詩的作者?
曾幾的最著名的詩如下 行攀叢桂枝,坐息叢桂影。叢桂 王孫胡不歸,歲晏雪霜冷。叢桂 以此葉陰涼,代彼青琅玕。芭蕉 但恐本質脆,不堪期歲寒。芭蕉 今晨尺書至,令我寸心寬。次曾巨集甫見寄韻 老去光陰速,人生會合難。吵雹 次曾巨集甫見寄韻 竹輿雲洞暖,釣艇玉溪寒。次曾巨集甫見寄韻 小憩饒陽否,吾衰合掛冠。次曾巨集甫...
女人到中年後應該如何管理婚姻?需要提高自身嗎?
女人到中年後應該如何管理婚姻?需要提高自身嗎?明年即將到來,這是乙個沒有辦法隱藏的女性,人口在 歲之間。聽著一位老中醫,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早點進入更年期,有人會很晚。絕經時間也不同,有些人已經過了半年。有些人不能在兩年內走。在男人的女人之後保持愉快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不說,更年期女性...
阮經天曝父母離婚,中年後,你還會有離婚的想法嗎?
阮經天曝父母離婚,中年後,你還會有離婚的想法嗎?年輕總是會出現一些感情不合離婚的現象。但其實我認為在中年之後,很少很少的人會有離婚的這個想法了,而且這個時候大家其實已經生活半輩子了,也都能理解對方,如果不是出現什麼原則性的錯誤的話,相信都會非常包容彼此,原諒彼此的。而且到了中年這個時候,兩個人也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