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雲一漫剪
西元979年春天,趙光義向北漢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他任命潘美為北路招討使,帶領崔彥進、李漢瓊等人四路進兵,攻打太原;命令邢州(今河北邢臺)判官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阻截遼軍援軍。北漢主劉繼元得知宋軍大舉來犯,果然向與之「素有淵源」的遼朝搬兵求救。
遼朝國主知道大宋如若滅了北漢察搭,必定會再犯大遼。唇亡齒寒,便積極派兵援助北漢。由遼太宗四子耶律敵烈協同大將耶律沙率軍前往。
趙光義得知遼軍來了,就派郭進領兵阻攔,兩軍相會於白馬嶺(在今山西)。耶律敵烈不聽耶律沙的勸告,領兵攻打郭進的軍隊,結果被郭進一刀斬於馬下。遼兵死亡很多,不得不撤退,宋軍大獲全勝。
宋太宗知道遼兵被打敗,就派兵攻打太原城。北漢皇帝劉繼元得到遼兵慘敗的訊息,萬般無奈,只好投降宋朝。於是,劉繼元率文武百官到北城外恭恭敬敬地迎候宋朝皇帝一行,聽候發落。
不料,正當受降儀式接近尾聲之時,在太原城樓上傳出一聲大喝:「主子投降,我不投降!誓與宋朝戰個你死我活!
眾人聞聲皆向城樓望去,趙光義也不禁抬頭相望。只見太原城樓上有一員金盔銀甲的大將,威風凜凜、煞是雄武。旁邊知情人立即告訴趙光義,此人便是劉繼業。
劉繼業本姓楊,只因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屢立戰胡仔功,被北漢主劉崇賜姓為劉。他現任北褲沒汪漢建雄節度使,名震南北。趙光義對他早有耳聞,愛才心起,便派朝中德高望重之人進城對其好言相勸,特別指出為保全城中百姓不要再戰了。
劉繼業是忠義之士,這才大哭一場,開門放宋軍進城。趙光義見招降了劉繼業這員大將,萬分高興,當即封其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同時厚厚賞賜。從此,劉繼業恢復原姓為楊,他就是世人傳頌、頗具傳奇色彩的楊令公。
至此,北漢滅亡了。
2樓:軒若一
據我所知,當時改渣盯,宋太宗出遊,在遊玩的途中碰巧遇到了楊令公,由於二人話語投機,兩人便就聊到一塊兒。就好比伯牙遇到了鍾子期,其實就是遇核和到志趣相投的人梁歲。
3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他們兩個是因為一首詩認識的,當時宋太宗偶然間看到了一首詩,覺得寫的還不錯,就召見了他。
楊令公為什麼歸宋
4樓:乾坤一客
因為他的主公劉繼元也歸順北宋了,所以他跟劉一起歸順了。
楊業 (公元?--986年)北宋名將。父親叫做楊信,山西太原人,本名重貴,原為北漢軍官,北漢主劉崇賜其姓劉,名繼業。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官至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
北宋滅北漢後,楊業隨其主劉繼元降宋,宋太宗命他複姓楊名業。
因他熟悉邊事,仍任他為代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長駐代州(今山西代縣)抵抗遼兵。西元980年,遼兵入侵雁門關,楊業父子繞背夾擊,遼兵死傷慘重。西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皇帝更換,三路出兵伐遼,楊業戰死疆場,卒年60歲左右。
希望能幫到您 歡迎討論~
宋太宗為何不待見楊業
有這樣一個 不靠譜 的父親和弟弟,楊業難免會讓北宋皇帝覺得不放心,而楊業本人在提起這個話題時亦不免心虛。後來,在戰場上監軍責問楊業是否有二心時,楊業的表現十分敏感。最終,當楊業成為降將後,他的立場備受懷疑。在宋太宗眼中看來,既然楊業可以棄城投降歸順自己,有朝一日也會投降敵人。雖說,楊業身上並沒有前科...
宋真宗趙恆真的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兒子嗎?
是他的兒子,寫趙恆在歷史上也算是一位很不錯的君主,並且宋朝那個年代,在後來國家是非常富有的。是的,歷史記載了,宋真宗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我覺得應該是的。只不過現在很多電視劇集多一直在渲染,所以很多人覺得他是抱養了。宋太宗趙光義一生有多少個孩子?宋太宗。趙光義的一生,有個兒子。長子趙元佐,他是趙光義的...
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嗎?
在公元年,宋太祖趙匡胤下班之後,把趙光義叫到了宮中喝酒。就是這一次的酒宴產生了歷史上乙個天大的謎團,在第天一大早宮中就傳出公升乎巖了訊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駕崩。在三天之後,趙光義就坐上了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這件事情至今也是乙個謎團,大家都搞不清楚為趙匡胤為何離奇去世,而趙光義又是如何做上皇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