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檢查計算有無錯誤普通水準測量?

2025-05-15 20:11:51 字數 4227 閱讀 4611

1樓:小研說法

怎麼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呢?以下有四種方法以供哪型借鑑:

第一,引起足夠重視。

計算是數學的基礎。數學的任何題型都涉及到計算,掌握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尤為的重要。很多同學總以為計算題比解答分析題要容易得多,自信滿滿的認為對一些法則、定律等知識學得比較紮實,計算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因而在計算時或過於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

我們在做計算時一定要對它引起重視,不能盲目自信。一定要明李旁猜白考試得分才是最重要的,計算題一般在8-12分相當啟棚於3-4個選填題,1個解答題,一定要重視。

第二,注重運算順序。

首先,要讀懂題意,看看有沒有簡單方法、及題目有沒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整數解,保留3位小數等);其次,觀察題目特點,看看幾步運算,有無簡便演算法;再次,確定順序。在此基礎上利用有關法則、定律進行計算。

最後,要仔細檢查,看有無錯抄、漏抄、算錯現象。

第三,學會反覆檢查。

有些同學由於演算不認真而出現錯誤。資料寫不清,辨認失誤。打草稿時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豎式,出現上下粘連,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數位不對齊,既不便於檢查,又極易看錯資料。

所以一定要養成有序排列豎式,認真書寫數字的良好習慣。

第四,避免盲目追求速度。

計算又對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標,但必須知道計算正確是前提條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正確作基礎的高速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所以,寧願計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證計算正確,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樓:老許願

預覽與實際**的一致,文件內容不會超過預覽的範圍,**前請務必先預覽,自行甄別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文不對題等情況(本**為文件分享平臺性質),一旦付費**,本站不支援退款 ↓

水準測量外業。

1) 水準點。

為了畢團統一全國的高程系統和滿足各種測量的需要,測繪部門在全國各地埋設並測定了很多高程點,這些點稱為水準點,簡記為bm。水準測量通常是從水準點引測其它槐純點的高程。水準點有永久性和臨時性兩種。

國家等級水準點如圖3-23所示,一般用石料或鋼筋混凝土製成,深埋到地面凍結線以下。在標石的頂面設有用不鏽鋼或其它手明橘不易鏽蝕的材料製成的半球狀標誌。有此水準點也可設定在穩定的牆腳上,稱為牆上水準點,如圖3-24所示。

圖 3-23 國家等級水準點 圖 3-24 牆上水準點。

建築工地上的永久性水準點一般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製成,其式樣如圖3-25(a)所示。臨時性的水準點可用地面上突出的堅硬岩石或用大木樁打入地下,樁頂釘以半球形鐵釘,如圖3-25 (b)所示。

圖 3-25 普通水準點。

埋設水準點後,應繪出水準點與附近固定建築物或其它地物的關係圖,在圖上還要寫明水準點的編號和高程,稱為點之記,以便於日後尋找水準點位置之用。水準點編號前通常加bm字樣,作為水準點的代號。

2)水準測量的實施。

當欲測的高程點距水準點較遠或高差很大時,就需要連續多次安置儀器以測出兩點的高差。如圖3-26,水準點a的高程為,現擬測量b點的高程,其觀測步驟如下:

在離a點約100mm處選定轉點1,在a、1兩點上分別立水準尺。在距點a和點1等距離的測站①處,安置水準儀。用圓水準器將儀器粗略整平後,後視a點上的水準尺,精平後讀數得1623,記入表觀測點a的後視讀數欄內。

旋轉望遠鏡,前視點1上的水準尺,同法讀取讀數為1271,記入點1的前視讀數欄內。此為乙個測站上的工作。

圖 3-26 普通水準測量。

點1上的水準尺不動,把a點上的水準尺移到點2,儀器安置在點1和點2之間,同法進行觀測和計算,依次測到b點。

顯然,每安置一次儀器,便可測得乙個高差,即。h1=

水準儀的測量實際值跟真實值最小誤差是多少?最準確能到幾個公釐?

3樓:惠企百科

要滿足你施工的精度需要,當然誤差越小越好,但是任何測量誤差必須在規範允許範圍之內,三、四等可以精確到毫槐散公尺,二等以上要用精密水準儀,可以到公釐。

水準儀又ds05,ds1,ds3,ds10,ds20幾種,誤差最小的是ds05,,誤差是5mm。

儀器型號 nal132 ;每公里往返測量標準偏差 ± 段含 ;成像 正像 ;放大倍率 32× ;最短視距 1m ;補償範圍 ±14′ ;安平精度 ± 圓水泡角值 8′/2mm ;工作溫度 -30°~ 50° ;儀器重量 2kg 。

如何計算水準測量的中數?

4樓:雙魚貝貝

1、後尺黑麵中絲讀數減前尺中絲讀數=黑麵高差中數。

2、後尺紅面中絲讀數減前尺中絲讀數=紅面高差中數。

3、取其平均值即為高差中數。

4、水準對尺2把尺子常數分別為4687和4787。

5、以黑麵為準,如紅面小於黑麵,那麼肯定紅面高差中數加10公分,反之就加10公分。

水準測量的允許誤差怎麼算?

5樓:amber賽

【答案】:

水準測量的允許誤差演算法如下:

水準用一測站,測回是形容角度的。

一側站,四等,雙面尺讀數差,小於等於3mm,三等小於等於2mm。如果不符合,就得重。

新測。按照距離平均分配即可。改正數=閉合差×(-1)×li÷(σli),改正後高差=高差+改正。

數。全程閉合路線的話,有國家規定,正負20倍的根號下,距離(km) 是允許值。

拓展】:水準誤差的定義】:

水準測量誤差是在地面兩點間安置水準儀,觀測豎立在兩點上的水準標尺,按尺上讀數推算。

兩點間的高差。

通常由水準原點或任一已知高程點出發,沿選定的水準路線逐站測定各點的高程。由於不同。

高程的水準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線測得的兩點間高差將有差異,所以在整理國家水準測量成。

果時,須按所採用的正常高系統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確的高程。

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提出問題,經過表複核補充測量成果,證實外業測量的結果不正。

確。因此,有必要分析水準測量的誤差,找出控制糾正的方法。避免錯誤的出現,保證專案。

的順利施工。

水準測量的允許誤差怎麼算?謝謝

6樓:藍玉精靈

三等水準為±12√l,四等為±20√l,l為路線長,這裡的限差都是指平原地區的。

7樓:網友

這個是由規範規定的噢。等外級的允許閉合差fh≤±40√l (mm);四等的允許閉合差fh≤±20√l (mm);三等的允許閉合差fh≤± 12√l (mm) ;二等的允許閉合差fh≤±4√l (mm)

誰有檢查水準儀的誤差的方法,?要相當精確的。

8樓:之何勿思

觀測時可通過中間法(前後視距相等)和距離補償法(前視距離和等於後視距離總和)消除。

水準測量誤差有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和外界條件的影響。

水準儀的儀器誤差之一是水準儀的望遠鏡視準軸不平行於水準管軸所產生的誤差。

儀器雖在測量前經過校正,仍會存在殘餘誤差。因此造成水準泡居中,水準管軸居於水平位置而望遠鏡視準軸卻發生傾斜,致使讀數誤差。這種誤差與視距長度成正比。

觀測時可通過中間法(前後視距相等)和距離補償法(前視距離和等於後視距離總和)消除。

針對中間法在實際過程中的控制,立尺人是關鍵,通過應用普通皮尺測距離,之後立尺,簡單易行。而距離補償法不僅繁瑣,並且不容易掌握。

9樓:殤並痛著

去儀器店裡弄嘛,有校正臺,能測誤差的,我公司也有,杭州明智測繪。

10樓:西安測繪

在日常使用中,水準儀應在使用前進行檢測,方法很簡單:找一段30-60公尺的距離,兩邊各放一根標尺,在兩尺之中點置平水準儀(有測微器的把指標線卡在測微器讀數50上,既測微器讀數的中間),找出高差,注:至少要看三個測回。

再將儀器挪到離一端塔尺距離3-5公尺處,進行測量。如果測量後誤差超過指標,就要進行校正。因為已有了高差,即可直接校正,校正時以近處塔尺目標為基準,校正遠處塔尺目標。

各種水準儀的結構不同,看看水準儀的說明書,吻合式的,校正長水準。自動補償的一般把目鏡前的護蓋開啟,就可見校正螺絲。

如何檢測水準儀器誤差

11樓:惠企百科

直接根據工作原理檢測水準儀器誤差,具體的檢測原理如下:

觀測時,經自動調焦和自動整平後,水準尺條紋碼分畫影像對映到分光鏡上,並將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可見光,通過十字絲和目鏡,供照準用;

另一部分是紅外光射向探測器,並將望遠鏡接收到的光影象資訊轉換成電影像訊號,並傳輸給資訊處理器,與機內原有的關於水準尺的條紋碼本源資訊進行相關處理,於是就得出水準尺上水平視線處的讀數。

麻煩大家幫我看看這首詩的平仄韻腳有無錯誤,可否幫我修改一下,這應該是七絕還是七律?幫起個名字。感謝

首先說,七律是八句,七絕是七律的半截,四句,你的這首詩是四句回,那麼應該是按照答七絕來分析。再說韻腳字。根據你詩句 一 二 四句的尾字分別為憂 粥 州來看,屬於首句押韻的,新韻為 七尤 很押韻。但按舊韻不押韻,粥 是入聲字。不過,詩中存在很多平仄不對的地方。仔細品味,這首詩在詩意上很不錯,如果將平仄...

怎麼檢查化妝品有無激素,如何檢測化妝品裡有沒有激素

如果是乳液,拿一杯清水,把乳液倒進水裡一點點,如果浮在水上邊,證明裡邊告謹顫含油石酯 這是現在化妝品不推薦用的 晃一晃,水變成了乳白色,證明了裡邊含乳化劑,這樣的化妝品是不好的。如果倒在水裡,乳液下沉到底部,證明不含油石酯,這樣的是可以用的。油石酯會傷害 造成 乾燥缺水,因為他是堵塞毛孔的主要原因,...

圓形檢查井用磚量怎麼計算,磚砌圓型汙水檢查井工程量怎麼算

1 圓井如果是1磚牆 3.14 0.84 3.14 0.6 2。2 矩形井如果是1磚牆 1.68 1.2 2。3 成一個面 按外邊線算 0.0.12 0.20.2 2 5.12m5.12 1 5.12平方米因為磚不是平鋪,圍成圓形會有損耗,算損耗量算1.2的損耗 5.12 1.2 14.14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