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後,把中國分為哪九州﹖
1樓:無極小屁孩
《尚書·禹貢》:「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2樓:匿名使用者
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3樓:天魔宮主
》:「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4樓:豐臣秀波
《尚書》中有一篇《禹貢》,記述了大禹劃分九州的傳說。九州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5樓:松風丁丁
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大禹治水中以開九州的以是什麼意思
6樓:網友
大禹治水中以開九州的以是【用來】的意思。
出自《夏本紀》
原文】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
卑宮室,致費於溝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譯文】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諸侯百官徵集民夫,平治水土工作。隨著山勢樹立標識,確定那些高山大川。禹傷痛父親鯀治水無功被殺,因此勞身苦思,在外十三年,三次經過自己家門也不敢進。
自己吃穿都很簡樸,但對祖先神明的祭祀卻很豐厚盡禮。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不惜耗巨資於修渠挖溝等水利工程。他趕旱路坐車,走水路坐船,走泥濘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齒的檋。
經常隨身離不開的東西,就是測定平直的水準和繩墨,劃定圖式的圓規和方矩,四時都帶著他們,【用以從事於開劃九州】,闢通九州道路,修築九州湖澤堤障,計度九州山嶽脈絡。同時叫伯益發放稻種,教群眾在卑溼地方種植。叫后稷當群眾在難於得到食物時發給食物。
缺糧少食的地方,便調有餘地方糧食來補其不足,務使各諸侯境內豐歉均一。禹又巡視各地所特有的物產以定其貢賦,還視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況。
7樓:網友
在大禹治水之前洪水氾濫,對社會生產力的提公升產生極大的限制,同時社會是部族禪讓制,大禹治水之後使得當時生產力得以發展,同時他死後傳位給兒子啟結束了禪讓制,開啟了夏朝。
大禹劃分九州是哪九州
8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大禹劃分的九州禪伏分別是:冀州(山西、河北、東北)、兗州(濟南)、青州(山東、安徽)、徐州(安徽、江蘇)、豫州(北到淮水、東南到海一帶)、雍州(陝西、甘肅、四川、重慶)、揚州(江蘇、浙江)、荊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涼州(西從黑水、東到西河一帶)。
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后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世並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
約西元前2070年,禹之子啟繼位稱王,是夏朝的第一搜襲跡位天子。
談談“大禹治水”給你的啟示,大禹治水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發
啟示 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看他路過家門連老婆孩子都顧不上看一眼,就去治水去了 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是古老簡單的故事,面對洪水氾濫,大禹的父親採用 堵 的方法,失敗了,被處死 大禹接過治水的重任,採用 疏 的辦法,成功了。這裡面對中華民族有一...
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大禹治水 簡要故事情節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 堵 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家庭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回答親,您好,主要故事簡介如下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
大禹治水是神話故事還是民間故事,大禹治水是哪條河大禹治水是神話故事還是民間傳說
不論是民間故事還是神話故事,都源自歷史。禹這個人物,是歷史上確有記載的,而專治水之事,我屬也相信不是憑空杜撰。但畢竟這個歷史源自尚未有文字確考的年代,其主要流傳至今,也是靠人民群眾的口舌相傳。玩過傳話遊戲的人都知道,傳到最後,故事多少都會有一些誇張和神化。傳得久了,也就成為了民間故事。而民間故事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