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和傳說是什麼
1樓:網友
中秋節的**。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
中秋吃月餅的**。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明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起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一舉推翻元朝。
於是朱元璋決定,每逢中秋節,必須吃月餅。就這樣,中秋節和月餅成為了華夏子民血液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說是什麼?
2樓:老登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相傳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後,不少人前來拜師學藝。
有一天,他將求得的不死仙藥交給嫦娥保管,卻被前來學藝的蓬蒙看見。當后羿外出後,蓬蒙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危機時刻,嫦娥吞下仙藥。
吳剛折桂。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玉兔搗藥。兔子登上月宮搗藥,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裡,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我國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
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人們對著天生的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更多的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範文色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貼切的反應了中秋佳節的意義,反映了人們對月圓的期盼喝對相思之人的牽掛。
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由來50字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 一詞最早出現在 周禮 一書中。到魏晉時,有 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 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 記載有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1 說它起源於古代帝...
中秋節的由來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 仲秋節 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 春節 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
關於嫦娥的傳說,中秋節的由來
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當日正是八月十五,因不捨后羿,嫦娥就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嫦娥到了月宮後,異常思念丈夫,而後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見到妻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