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當詩歌愛上凌晨
1樓:影視達人
一 享受 孤寂
有時候,凌晨的孤寂裡有一種動人心絃的美。
小小的檯燈開啟,在床頭漾出小片淡淡的光芒,牛奶一般的白。
光照不到的房間別處,一切還在舒適的酣睡:
矮木架上幾本書,木格最上面乙隻小小的貓頭鷹鬧鐘安靜地待在那裡,正是乙個貼心又善解人意的好伴侶——
書攤在膝上可以不讀,光是摸摸那乾淨整齊的書頁,心裡就覺得那麼美。
詩也可以不念,即使是默唸也怕一不留神的出聲破壞了它原本的靜謐羞怯之美。
哲學亦可以不看,只須瀏覽那些彩色插圖,那些嚴肅的面孔,他們的話語就已經在我的心裡開始喃喃傾訴——
在這樣的時刻,白晝還未趕到,晨星還未在天幕上隱退,屬於長夜的安詳餘盡未了,而新一天的開始正如那穿上身的'絲綢一般爽潔,正如那剛研好的墨一樣溫潤。
二 果實
知識是思考之果,萌芽於感性之蕾,結實於理性之樹。
讀書是解決乙個疑惑又新增乙個疑惑的過程,但它是如此引人入勝:
在你人生的森林裡,它劈開路徑,刈除雜草,間除旁枝,篩下陽光,飾以鮮花和青藤,佐以清風和鳥鳴,在一片陰鬱裡創造出乙個生機勃勃的魔幻現實世界。
詩歌開放花朵擁抱陽光,哲學研究果實點亮虛空,詩歌善於變砂礫為美玉,而哲學讓它清澈如水,走理性之路,觀感性之景,納萬千天籟,結波若自在,知識予心靈以幼芽,而時光讓它成為參天大樹!
三 文學的表情
我打算做一尊自己的雕像,幻覺裡我的臉被鍍上了青銅色,我十分猶豫和忐忑:
我該給予那雕像怎樣的一張臉呢?
莊嚴地?可山滾是那目光裡會不會少了乙份深沉而顯得膚淺?
恬靜地?可那溫柔裡會不會少了乙份從容而顯得怯弱?
冷峻的?智慧的?犀利的?批判的?
我的表情我現在還沒有辦法完全負責,所以我不斷地求助於知識和真理,為了給那雕像一張最真實自然的面容,乙個值得被記憶的完美的我。
四 詩與哲學
詩歌屬於凌晨,哲學屬於黃昏。
詩歌以清新和明朗開啟世界,哲學對所有的思考和情緒加以總結。
詩歌深具女性之美,她優雅,活波,靈動而甜美,哲學深具男性之尊,他莊嚴,凝練,質樸而深邃,他們都源於自然,並且忠於自然的本質,詩歌睿智於水,哲學深刻於山,水的高貴與單純,山的靜穆與偉大成就含唯襲了他們的美,談兄。
並賦自然於性靈,山水亦人生。
散文與散文詩有什麼區別,散文和散文詩的區別。
很好認啊,直觀的分別是,成段成段的是散文,成行成行具有韻律感的就是散文詩。細說一點,早期散文詩是從詩歌中發展而來的,是詩歌大類中的一員,是介於詩歌與散文中間的一個文體。散文詩發展到今天,已經完全從詩歌中脫離出來,具備了更多散文的特徵。其一是不押韻,當然也有押的,屬於可押可不押之類。這就與詩歌有了區別...
有哪些著名經典散文,國內名人經典散文有哪些?
余光中 左手的掌紋 朱自清 荷塘月色 背影 周國平散文集 安靜 冰心 寄小讀者 再寄小讀者 餘秋雨 文化苦旅 朱自清的散文,黎巴嫩的紀伯倫的也很好的,魯迅的 朝花夕拾 周作人的也不錯,周作人的 故鄉的野菜 胡適的 我的母親 郭沫若的 夢與現實 許地山的 落花生 葉聖陶的 沒有秋蟲的地方 黃山三天 林...
超短散文詩,10篇超短散文詩
1.生與死 英 蘭多 我不和人爭鬥,因為沒有人值得我爭鬥。我愛自然,其次我愛藝術。我在生命的火前 溫暖我的雙手 一旦生命的火消沉,我願悄然長逝。2.月 孤孤的夜,漆漆的星,唯有我,月,獨守星空。3.秋 湖泊上蕩著紅葉一片,如一葉扁舟 上面坐著秋天。4.當西風走過 鄭愁予僅圖這樣走過的,西風 僅吹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