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在論語十二章裡面哪些地方體會學習之樂的?

2025-05-31 07:55:22 字數 2091 閱讀 9982

1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做扒長》

論語·秦伯喚胡橋》:「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曰:「吾嘗和猛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2樓:井玟玉行黛

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體會學習之樂:

1. 通過「學而時習之」的方式,即經常性地複習、學習和品味已經學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理解和認知,以此體驗學習的樂趣。

2. 在與遠方朋友的交流中,體驗跡臘信學習的快樂,這種快樂來自於思想的碰撞和知識的共享。

3. 通過堅守自己的志向,過著簡樸的生活,即使在困難的環境中,依然能夠保持學習的熱情,從而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總的來說,孔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源自於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姿輪和堅守自己的道德情操。這些思想都在《論語十二章》中得到了充分體局判現。

論語十二章裡別人總有自己學習的地方,孔子說

3樓:半路遇到狗

【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

幾個人在一起,一定有我可以學習的地方。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分析】意思是: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乙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4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十二章中哪些是寫學習態度,哪些寫學習方法,它們表示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5樓:網友

學習態度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方法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以思,無益,不如學。

教育思想:新知與舊知的關係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裡,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習,指實習。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實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係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唯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憊。

在學與問的關係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實踐才能出真知。書本知識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但是,單單學習書本知識還遠遠不夠。

這裡說的學習,既指社會實踐,也指書本知識,當然,對待書本知識也要具體分析,不能照單全收。

知之」只是一般的「知」,並未養成強烈的慾望,未必能堅持學習,取得效果;「好之」便大有主動性,便有了感情和興趣,便不以為苦;「樂之」則以此為樂,刻意追求,亦即由愛好成為志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達到最終目的不可,這才是學習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

強不知以為知,不是嚴肅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諱疾忌醫,也是自我欺騙,很多人因此造成損失,乃至形成惡果。我們一定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論語 十二章中的哪幾句與孔子勸學表達的主旨有異曲同工之妙?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 見賢思齊焉,...

《論語》十二章哪些話關於道德修養

論語十二章 中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主要有這樣一些,人不知而不慍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等.其中人不知而不慍,一日三省吾,是較高的道德修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十二章裡面有關於學習態度為人處事的道德信仰的句子有哪些

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厭。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德修養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中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有哪些?各3句 學習態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而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