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基泥太妹
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釋義: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釋義: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3.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釋義: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4.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釋義: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5.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譽薯月下獨酌》)釋義:舉杯伍虛遊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
6.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釋義: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7.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釋義: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裡?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8.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釋義:明月公升起,驚動幾隻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迴盪空曠山澗。
9.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腔銷)
釋義: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
1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釋義: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2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哪兩句詩?
3樓:網友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出自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恆言卷十八》,全詩為:
施復因掘了藏,愈加快活,分外興頭,就吃得個半醺。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解釋:人們在遇到高興事的時候,總是精神煥發,春風得意,就像月亮一到了中秋,總是分外明亮皎潔。
人在遇上喜事的時候,精神總是特別的開朗振作,就好像月亮到了中秋時候,就顯得格外的清明、亮麗一樣。「人逢喜事精神爽」常用來形容人逢喜事時,那種春風滿面的得意神態。
4樓:網友
【出處】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恆言卷十八》
標題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分外明 ,只此兩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人們在遇到高興事的時候,總是精神煥發,春風得意,就像月亮一到了中秋,總是分外明亮皎潔。
後人常用這兩句詩描述人在遇到喜事時,精神總是處在最佳狀態。
而 「清輝悄灑何悠悠」是後人根據詩句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