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話譯文。我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家鄉兄弟們登高的時候,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乙個人。
創作背景。此詩原注:「時年十七。
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孫兆臘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闢熱氣而御初寒。」
文學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則滑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猜拆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2樓:網友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雜詩》表達了王維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韓老師的英語小課堂
雜詩三首·其二(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通篇運用借問法,以第一人稱敘寫。四句都是遊子向故鄉來人的詢問之辭。遊子離家日久,不免思家懷內。遇到故鄉來人,迫不及待地打聽家中情事。
他關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關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問妻子的情況,也不問其他重大的事,卻問起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似乎不可思議。
細細品味,這一問,確如前人所說,問得「淡絕妙絕」。窗前著一「綺」字,則窗中之人,必是遊子魂牽夢繞的佳人愛妻。清黃叔燦《唐詩箋評》說:
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體味精妙。而這株亭亭玉立於綺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尋味。
它或許是愛妻親手栽植,或許傾聽過他們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總之,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或象徵。因此,遊子對它有著深刻的印象和特別的感情。他不直接說思念故鄉、親人,而對寒梅開花沒有這一微小的卻又牽動著他情懷的事物表示關切,而把對故鄉和妻子的思念,對往事的回憶眷戀,表現得格外含蓄、濃烈、深厚。
4樓:76ju遊戲中心
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通過設問的方式,把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以及自己堅持操守的高潔品行,含蓄而蘊藉地表達出來,令人有悠然不盡的情致。
5樓:帳號已登出
詩歌前兩句以記言的方式詢問從家鄉來的友人,後兩句則僅問寒梅是否開花一事,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風物景色的思念。
和王維雜詩寫出兩句表達同樣情感的詩句?
6樓:昨天了不起
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詩寫得質樸自然,感情也真摯動人,但詩中寫自己遇到故鄉來人詢問故鄉情事,一連問了子侄、栽樹、建茅齋、植竹、種桷、水渠、石苔、果園、林花等一系列問題,「他把見到故鄉人那種什麼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盤托出,沒有經過刪汰,沒有加以淨化。因此,這許多問,也就沒有王維的一問所給人的印象深。」通過這一比較,足以顯示出「王維是一位在意境創造中追求情思與景物的淨化的高手」(羅宗強《唐詩小史》)。
王維深諳五言絕句篇幅短小,宜於以小見大、以少總多的藝術特點,將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點情懷,將他靈視中所映現出的故鄉種種景物意象儘量刪減,只留下窗前那一樹梅花,正是在這淨化得無法再淨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寫中,透露出無限情味,引人生出無窮遐想。清人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此詩:「以微物懸念,傳出件件關心,思家之切。
說得頗中肯。
王維深諳五言絕句篇幅短小,宜於以小見大、以少總多的藝術特點,將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點情懷,將他靈視中所映現出的故鄉種種景物意象儘量刪減,只留下窗前那一樹梅花,正是在這淨化得無法再淨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寫中,透露出無限情味,引人生出無窮遐想。清人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此詩:「以微物懸念,傳出件件關心,思家之切。
說得頗中肯。
7樓:雨文墨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8樓:網友
王維《雜詩》詩中寫道:「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有同樣情感的詩句有: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2、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
3、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
4、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5、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雜詩》表達了王維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塵心之素
雜詩三首·其二。
王維 〔唐代〕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昌讓瞎乙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瞭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
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應知」表現出瞭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
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
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彷彿故鄉是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這就很有些出耐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乙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乙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
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
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階的技巧。
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樸滑敬。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
其中訊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王維寫過哪句詩,詩意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詩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出自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喧:喧譁,這裡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譯文1:空寂的終南山剛下了一場雨後,秋天的黃昏時候降臨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樹間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裡傳來喧鬧聲是洗衣的女子回來了,水上的荷葉搖動是打魚的漁民下船了。
任憑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還是可以居留在這裡。
譯文2:一場新雨過後,青山特別晴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緩緩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上岸收網。
儘管春天的芳菲已經消散而去,遊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譯文三。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王維 雜詩 賞析 中心 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情感
11樓:龔淑琴仲培
雜詩。唐。
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註釋:1.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2.來日:來的那一天。
3.綺窗:雕刻啟陸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4.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5.著花:著(zhu),開放;著花,開花。
賞析:詩歌一開頭,詩人以近似講話一樣的語氣,不加修飾地表現了乙個久住他鄉異地的人,一旦見到自己家裡的親友,欲知家鄉情事分外熱烈、急切的心情。那麼,身在異地的異客,最想知道什麼樣的事呢?
和旁沒最令詩中主人公親切懷想的卻是花窗前那枝梅花開了沒有。用梅花作為繁多家事的喚納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詩化了最普通的家務事,同時又體現了詩人獨鍾梅花那種清高超脫的品性。全詩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
除了相思是王維寫的還有什麼詩是王維寫的
12樓:裔彩榮秦香
山居秋暝。朝代:唐代。
空山新雨後,伏廳睜天氣晚來秋伏尺。
明月松缺歲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 雜詩 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13樓:匿名使用者
以時序的遞進、物候的變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見寒梅發」一句是對上一首詢問內寒梅著花的呼應。容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
因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踐約,此時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發已由希望之光變為幻滅之色。不僅如此。便是這象徵青春、愛情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梅花開了,早春已過。百鳥叫了,仲春也已飛逝。現在是鶯飛草長的暮春了。
隨著節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緒也由百無聊賴到終日惆悵,以至看花落淚、見月傷心了。以前,她覺得,時間過去一天,距離自己美好願望的實現就近一日。現在完全是逆反心理:
時間愈是過得快,幻滅就愈徹底,猶如滔滔日下的江河,無可如何。此時,鳥鳴,春草都變作主人公情感的對立物。詩人說女主人公是以一顆充滿憂愁的心「視春草」,她看到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包含無獨有偶的成語有哪些與無獨有偶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哪些?
無獨有偶 獨 一個。偶 一對。不只一個 竟然還有配對的。詳細 偶影獨遊 偶 配偶,伴侶。以影為伴,獨自遊覽。比喻孤單 詳細 獨有千秋 獨具流傳久遠的價值 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可以流傳千古。詳細 情有獨鍾 鍾 匯聚,專注。對某一事物特別喜歡 詳細 獨有千古 具有流傳久遠的價值 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