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的工作,是不是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2025-06-10 09:06:35 字數 2513 閱讀 9811

1樓:網友

如果把你放在乙個高薪的職位上,但每天閒得五脊六獸,同事暗中拆臺,領導明著欺壓,你仍然會認為這是乙個好工作嗎?「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些外在條件並不能決定乙個人的工作幸福感。真正的好工作的標準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這份工作能不能讓你有內在動機去做,也就是發自內心的想做這件事,跟獎金和福利無關。

內在動機》一書認為有三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乙個人在學習或工作中是否具有內在動機,它們分別是自主性、可勝任和聯結感。如果乙份工作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那麼它一定是個好工作無疑了。自主性:

這件事我想做你可以想一想,你手邊正跟進的專案是你發自內心想做的嗎?如果沒有領導抽鞭子或者獎金的激勵你還願意做嗎?如果是,那麼恭喜你,這份工作對你來說就是主動性工作。

主動性工作是可以帶來心流的,我們沉浸其中,不在帶大乎外部獎勵和責罰,只是單純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原本可以給你帶來心流的工作,其內在動機往往會被外界的獎懲打消。就好比周末早上你本想做做家務,這時候你老婆突然告訴你,快去把地板擦了,這時候你會覺得做家務變成了一件任務,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

可勝任:這件事兒我能做現在的職場(尤其是網際網絡行業)內卷、pua嚴重,很多管理者喜歡利用恐懼感最大化地壓榨員工,讓員工小馬拉大車,一旦你完不成工作,就說你懶,不耐造。相信我,這只是他們甩鍋的伎倆而已,作為員工的你不必自責。

你沒有錯,有錯的是你的領導,他給了你乙個你完全不能勝任的工作,還用這種非好即壞的二元論pua你,千萬別中招。如果一件事你可以勝任,或者努努力就能夠得到,那麼這份工作就具備乙個好工作的潛質。沒有誰是萬能的,人在職場都需要一步一步走,階梯式進步。

如果乙個工作每天讓你充滿無力感,每天被焦慮包圍,相信我,這不是你蠢如豎的錯,可能橡敗這根本就不是乙個好工作。

2樓:快樂導師小鈺

生活在別處,這是我一貫堅持的信條。去遠方,就成了我最嚮往的生活方式。網路上流行的定義好工作的三個標準——「錢多活少離家近」。

對我來說,至少「離家近」這個標準是沒有吸引力的。甚至與之相反,初入職場的時候,我一度非常向往可以長期四處出差的工作,希望可以藉此雲遊四方。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記得幼年的時候,奶奶帶著我到了回孃家,探望我的舅公。那是幾公里之外的鄰鎮。一路上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然後在半山腰的乙個村落裡,有幾戶人家就是舅公們的家。

那是我第一次出門遠行,雖然只有短短幾公里的路程。但是對於乙個只有幾歲的小屁孩來說,那已算是萬里長征了。我也終於明白山漏梁的這邊風景原來是這樣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返陵運有遠方和遠方的吃的。食物,是瞭解乙個地方的重要的渠道。在吃的方面,我是乙個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人。

和我的老家的朋友們聚會,每次都是吃粵菜。他們不愛吃辣,不吃冷盤,不吃餃子,不吃麵條。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非常美味的食物,起碼我願意去嘗試。

在其他菜系裡,儘管也有很多我不能接受的菜式,比如北京的豆汁兒、川菜的毛血旺,比如美國人愛吃的披薩,但我認為探索和嘗試也是快樂的。

對我而言,生活在別處的人們是這樣的生活著,他們吃著這些食物生存著,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值得去體驗汪猛的事情嗎?

除了廣東烤鴨,還有北京烤鴨。除了重慶烤魚,還有桂林的啤酒魚。除了驢肉餃子,還有驢肉火燒。

當然,現在大城市裡的小吃街裡似乎都能吃到各地的小吃或者不同地方的菜系。但是,大部分的餐館總是不如當地的做得正宗。比如,我在廣東吃燒烤,總是很難吃到北京烤串的濃重孜然味,因為那多多少少是經過改良了的符合當地口味的味道。

當然,就燒烤來說,我更喜歡北方的口味。但是,很多菜本地化之後,在當地人吃起來反而會更好吃。不過,我看重的是正宗,追求的恰恰是一種與本地區別開來的遠方的味道。

從廣東到北京,從北京回到廣東,再從廣東飄洋過海來到美國,我曲曲折折,兜兜轉轉,還在不停地追尋。

遠方,更遠的遠方,還在未來、還在遠方等著我。

3樓:栗子

對於「開心的工作」的存在,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活簡單就好,有的贊衡差成「開心」可以為金錢所創作,有的認同部分開心工作的存在,還有的年輕人抱著一種「在彼岸」的態度:世界上有開心的工作,只是不是自己的這份罷了。

一位計程車司機表示,每天的工作也就是跑跑車,吃著幾塊錢的早餐,看著不同人奔奔波波,挺快樂的。「生活嘛,簡單就好!」「你開心了,工作才會開心,說到底是個心態問題。」

王瀟是一位中學小科老師,「沒有什麼業務壓力,賺的不多不少,寒暑兩個帶薪長假,雖然不富裕,也沒多大成就,但是很適合自己,挺開心的。」

面對工作,年輕人的情緒總是非常複雜的。

一方面,敬業、理想、貢獻這樣的傳統價值觀開始受到他們的挑戰;另一方面,「總覺得自己做的沒有價值」又透露著他們對於工作始終保有金錢之外的更多追求。他們厭惡「拼命爭出頭」的厚黑學,卻也無法避免為「30歲職場半坡」的現實而焦慮不安。

當我們談論起職業時,相比於及時充沛的情緒滿足,「開心工作」明顯屬於被「延遲滿足」的那一類。「開心」也已消攔巨集經被泛化解讀為更廣義的「理想工作狀態」——夥伴、能力、努力、初心、價值感、愉悅感、收穫感、創造力……

職場人對於「開心的工作」的定義拿冊不盡相同,折射著他們對於理想生活狀態的憧憬。

正如100個人眼中有100個哈姆雷特一樣,100個職場人心中,也必然會有100種「開心」,這種開心,也許是乙個同事,一件物品,乙個共同成長的時刻,一點工作之外的氛圍……

工作是不是不開心就不要辭職?

說真的,對這個問題,很是無奈,洞帆因為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經歷過太多了。其實碼腔顫手業不開心是事實,工作不開心更是事實。至於不開心就辭職,那就值得討論了。職場的存在,無非就是替我們解決生活下去的那個基本保障,不管你給自己打工,也有不開心的事情發生,做老闆的不開心也多著呢。所以不開心是常態,因為人需要生...

轉行是不是就是換個工作?

轉行太不容易了,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你只要轉過行就知道轉行有多苦了。如果你自身負擔並不是很重的情況下,也就是沒有其他外在壓力,選擇轉行,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除了專業性特別強的領域外,其他所有東西都可以學,工作也一樣,雖然會很艱辛,但總會挺過來,為了舉畝轉行而吃過的那些苦也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你自身存在很...

朋友少是不是說明就是交際能力差呢?

這不一定。每個人的朋友都分為三個等級 泛泛之交,好友和知音。乙個人,有三五知音足矣。至於泛泛之交的多少,和個人性格特徵 外在條件 工作生活環境都有很大的關係,不可強求,也和交際能力沒有必然的聯絡。當然,真誠地對待每乙個值得交往的潛在朋友,積極擴大交際圈,對提高生活質量 鍛鍊個人交際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