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盧李鄭,王謝袁蕭,顧陸朱張」說的是?

2025-06-14 07:00:09 字數 1807 閱讀 1188

1樓:充藝倪冷萱

崔盧李鄭,王謝袁蕭,顧陸朱張」說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12家世族,出自《世說新語箋疏》。這些世族都是當時的望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其中,崔、盧、李、鄭四家為北方望族,王、謝、袁、蕭四家為南方望族,顧、陸、朱、張四家為吳郡望族。

這些世族的興衰和家族成員的命運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和文化。

2樓:網友

崔盧李鄭,王謝袁蕭,顧陸朱張說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12家世族。

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

東晉會稽(紹興)是士族的巔峰。

自漢朝以來,最顯赫的名門望族莫過於帝王家族。如:彭城劉氏、弘農楊氏、隴西李氏、涿郡趙氏等,其中彭城劉氏——中國古代皇帝最多的家族,所以各地的帝王貴胄子孫與家族也稱世家大族即士族。

崔盧李鄭,王謝袁蕭,顧陸朱張 什麼意思

3樓:陽貨遇孔

錯了。不是崔盧李鄭,是『崔盧王鄭』。清河崔、博陵崔、范陽盧、太原王、滎陽鄭,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最大的門閥氏族。

具體的說,這幾個都是屬於山東氏族集團(崤山以東),比北方另乙個氏族集團『關隴集團』門第要更高。關隴集團興起是北周滅北齊之後的事了(山東氏族基本上是北齊境內),趙郡李隴西李是唐朝之後才憑藉政治勢力蓋過山東氏族的——然而世人並不買賬,在氏族眼裡崔盧王鄭依然是頭等氏族、門第依然高過李唐宗室。

王謝袁蕭是東晉南朝的氏族的最高門第,是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後在南方的高第(也就是說都是僑姓)。分別是琅琊王(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等,不是北方的太原王氏)、陳郡謝、陳郡袁、蘭陵蕭;然而侯景之亂後四家(其實是當時幾乎所有的南朝的僑姓大家)都破敗了,陳為隋所滅後就基本滅跡了。

而顧陸朱張則是南方氏族,基本上就是孫策孫權的江東氏族集團一脈。

4樓:老蔣仁義

中古自東漢魏晉講究士族門第,西晉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東晉王氏衣冠南渡靠和司馬睿的私交一時風光無限 北魏魏文帝定崔盧鄭王為四大氏族 崔氏仍為北方冠族之首而此時王謝家族已經衰落,至隋唐時期以崔氏為首的四大氏族崔盧鄭王修《氏族志》定為天下第一 被李世民勒令改為李氏第一崔氏第三 抬高皇室地位 但並不為民間認同 收效甚微,所以元稹《鶯鶯傳》中張生想娶崔鶯鶯絕無可能就是唐朝崔氏的真實寫照!唐朝四大氏族雖一直被統治者打壓 博陵 清河崔氏仍出宰相29人 范陽盧氏和滎陽鄭氏各出宰相8人,詩聖杜甫 詩佛王維母親皆出名門崔氏望族,出自河東薛氏的盛唐宰相薛元超晚年慨嘆:今生最大憾事 未能娶五姓女!

河東薛氏雖早已成關中四姓 仍是如此的仰望崔盧李鄭王這五姓七望!這七大家族代表了古代士族的巔峰水準,俯望其他同儕,他們到底有多牛呢?曾經的唐朝宰相薛元超說過自己平生有三大憾事,其中之一就是未能娶到五姓七宗家族中的女子為妻,要知道,當時薛氏一族已經與韋氏、裴氏、柳氏三族並稱為「關中四姓」,屬於社會地位很高的望族了,但是在面對五姓七宗的時候,仍需仰望。

非但身為宰相的薛元超娶不到五姓七宗的女子為妻,就連皇室想下嫁公主都嫁不出去,清河崔氏因為嫌棄大唐皇室有胡人血統,並非純種漢人,居然拒絕迎娶大唐公主,如果這樣的好事放在其他家族,那肯定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然而人家卻根本不刁你。

難怪連貴為天子的唐文宗想讓太子娶宰相鄭覃的孫女,但鄭氏寧可把孫女嫁給只是當時九品官的崔氏也不嫁唐朝皇室,唐文宗只能發出「民間脩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兩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的感慨,能讓一國之君如此感慨 由此可見五姓七宗非比尋常的超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