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歲月就這麼說
《春》是一篇貯滿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
在朱老先生的筆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這裡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乙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乙份兒事去。
每每掩卷,使人們好像看見朱老先生剛剛放下畫筆,將一幅描繪生機盎然的迎春圖展示在讀者面前。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
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寫道:
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反覆咀嚼後,心裡滿是遐想,好像看到遙遠的將來也這樣鮮豔奪目。
春》是熱烈歡快的。由於「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便不覺時間的珍貴,整天醉心於「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直到欣賞了《匆匆》,才第一次感到迷茫,「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感嘆先生善於從一閃即逝的現象中捕捉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卻又常常疏漏的現象,「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欣賞之餘,忍不住捫心自問:「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 掩卷深思,優美、生動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淌於紙上卻有如此的震撼力。
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這震撼力源於什麼?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高度的文學修養?
更重要的是,先生對人生高度的責任感與讀者的溝通。
我之所以對朱老先生的散文幾近痴迷的程度,是因為他以肺腑之言感染著我。的確,朱老先生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家。他主張散文要寫實,要精雕細琢,然而又不露斧鑿之痕,如出水芙蓉,秀韻天成。
他的散文貯滿了一種濃郁的詩情畫意,那清新質樸的語言,飄灑秀逸的氣韻,恬淡自然的意境,如飲一盞醇酒,使人感到餘香滿口;又如一首名曲,餘音繞樑久久迴盪在耳畔。
《朱自清散文集精選》讀後感100字左右
2樓:無境
朱自清---乙個大家十分熟悉的現代著名作家。讀了他的作品,讓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啟迪,童稚的思想受到了洗禮。我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乙個名副其實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篇篇令我回味無窮:一篇短短的《春》,就將春天的色彩、氣息、聲音以及它那特有的生命力表達得生動形象,富有情韻。彷彿一幅春天景象的畫面生龍活虎地展現在我面前,讓我看到的春,不僅僅是花團簇景,草長鶯飛,更是生機、活力、希望……
《朱自清散文集》的《我所見的葉聖陶》讀後感
3樓:微
讀後感的寫作方法。
一、 認識讀後感。
讀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集以後,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
二、怎樣選書目。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籍,尤其是選能從中明白乙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選寫人、寫事的文章最好)
三、通常寫法:
1) 引用法:引用歌謠、名言。
2) 舉例子的方法: 可舉古代事例、近現代事例,可舉身邊聽說過的、自己經歷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達的中心與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
可舉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讓中心更明確,證明這個道理是正確的,這種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四、結構安排:
第一段:寫清讀書的時間、書名和總的感受。(我受益匪淺。 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話概括中心思想。(先寫主要內容再寫講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質)
第三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舉由這一道理或品質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現代、身邊、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發出號召、倡議。
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現代的,最好有層次感,比如舉雷鋒的為人民服務,再舉自己的自私。
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以上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900字以上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尤其是讀了 匆匆 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 主要講的是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 今天 明天 和 昨天 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麼寶...
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作業100懸賞分
已記不清是多少次再讀 背影 中學時的我並不能體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漸成長,書中父親提著橘此文 於文祕資源網蹣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腦海裡,像一根敏感的琴絃,一經撥動,便會引發我無限的感慨。在中國幾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頌父母的文章不計其數,而 背影 卻是最讓我感動的一篇。也許就在於作者用普通人的眼...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畢淑敏的作品讀後感
我很崇拜畢淑敏,特別愛讀她的散文集。有人這樣評價她 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戶,不能把她歸屬於任何一個派別 她不以學問見長,也不以前衛的語言標榜 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文化的迴歸。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