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狀語後置句,古文中的 狀語後置 是什麼

2025-06-18 17:20:13 字數 1532 閱讀 8930

1樓:宙斯4b欵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23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分析 此句中的「於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後者「於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24 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於」;「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狀語後置句。

1.「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窮人對富人說。

2.「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

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青色是從藍中而來,而色比藍更深。

4.「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把這個事情具體的告訴他。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

2樓:隋增嶽似媼

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狀語。用作狀語的通常是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和從句等。狀語一般放在被修飾的詞之後或放在句尾。

副詞作狀語時可放在被修飾的詞前或句首。但有時在複雜句中不用此類方法,稱作狀語移位。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把狀語放在後面,例:醉酒于山前,于山前是狀語,一般語序應為「于山前醉酒」

4樓:匿名使用者

修飾成分在中心詞的後邊。

古文中的 狀語後置 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狀語後置句的判來。

別狀語是源在句子謂語之前起修飾、限制作用的成分。狀語後置,顧名思義就是它已不在謂語之前,而是到了謂語之後。筆者通過比較研究發現,狀語後置時通常有兩個位置:

乙個是在謂語之後;另乙個是在賓語之後,且後置的都是介賓短語。

1.狀語在謂語之後,謂語之後不再有賓語,而是有乙個介賓短語。例如:(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寡人之於國也》)

2.狀語在賓語之後,賓語之後是乙個介賓短語。例如:(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寡人之於國也》)(2)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3)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項脊軒志》)(4)青,取之於藍。

勸學》)由以上兩點可以看出:乙個句子句尾如果是乙個介賓短語,那它就是乙個狀語後置句。運用這樣的方法判別狀語後置句,相比較而言較為簡便快捷。

語文中的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狀語,定語,表語是指什麼

主語 1 定義 被陳述或被說明的物件.2 特點 a 經常由名詞 代詞 名詞性短語充當.b 一般表示謂語所說的是 誰 或 什麼 3 符號 雙行線.謂語 1 定義 用來說明陳述主語.2 特點 a 經常由動詞 形容詞充當.b 一般表示主語 怎麼樣 或 是什麼 3 符號 單行線.賓語 1 定義 表示謂語動詞...

英語句子找狀語並指出是由什麼充當的

1.carefully 副詞 2.on sunday 介詞短語 3.when i grow up 時間狀語從句 4.feeling tired 分詞 5.due to his lack of patience 介詞短語表原因 6.brought up in the country 分詞 英語中,修飾...

古文中有什麼字是聰明智慧的意思知在古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1 慧讀音 hu 意思 聰明,有才智。出自 說文 慧,儇也。意思是慧就是精明。如 聰慧 智慧 穎慧 慧黠 聰明而狡猾 2 睿讀音 ru 意思 明智 智慧 通達 英明。出 玉篇 睿,智也,明也,聖也。意思是睿就是明智 智慧 英明。如 睿聖 聰明通達,明曉事理 睿希 神明的希望 睿日 神聖的太陽 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