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個人資料,季羨林生平簡介

2025-06-22 06:30:26 字數 5032 閱讀 9348

1樓:匿名使用者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

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1]。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

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 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

10歲,開始學英文。12 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 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

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季羨林生平簡介

2樓:錢二嗲

季羨林,1911年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曾在濟南三合街小學、濟南一中、山東大學就學。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同年秋,經陳寅恪推薦,季羨林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建立東方語文系,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

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 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1984年研究所分設,改任北京大學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

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葉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認為,"文化交流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人類必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前進,而人類進步的最終目標必然是某一種形式的大同之域"。季羨林近10年來積極參與國內東西方文化問題的討論,也貫徹著這一思想。

季羨林將人類文化分為四個體系: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自古希臘、羅馬至今的歐美文化體系,而前三者共同組成東方文化體系,後一者為西方文化體系。

季羨林為東方民族的振興和東方文化的復興吶喊,提出東西方文化的變遷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季羨林表達的是一種歷史的、巨集觀的看法,也是對長期以來統治世界的"歐洲中心主義"的積極反撥。

季羨林自1946年從德國回國,受聘北京大學,建立東方語文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中國東方學有季羨林這樣一位學術大師,實為中國東方學之福祉。

作者『季羨林』的簡介

3樓:刀偲

季羨林先生生於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人。他上高中時即發表過數篇短篇**,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其間發表散文和譯文多篇。1935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

在德期間,他發表**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自己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國受聘為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1956年他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1978年後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

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整合》、《東方文化整合》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季羨林的資料

4樓:網友

季羨林(1911- )

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

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

1934年畢業後,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文。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建國後,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負責人,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東文語言文學系教授、主任,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

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委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亞非學會會長,語言學會會長。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93年3月當選為澳門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是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對印度中進語言形態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的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貢獻。在印度中世語言形態學方面,全面而系統地總結了小乘佛教大眾部說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特徵,著《〈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一文。在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方面,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無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語言是中世印度東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語。

主要譯著有《原始佛教的語言。

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係史**集》、《印度古代語言論集》、《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羅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等,翻譯了:《沙恭達羅》、《優哩婆溼》、《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集》、《五卷書》等,散文集有:《賦得永久的悔》。

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1995年11月,「北京大學季羨林海外基會」成立。

夫人:彭德華。

季羨林的簡介50字

5樓:網友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6樓:在歸元寺數錢的露珠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2009年7月11日北京時間8點50分,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北京301醫院病逝,享年98歲。

7樓:殘陽下的鏡子

文學翻譯家,學者。1911年出生山東省清平縣。1930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畢業後在濟南任中學教員。1935年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古代語文等等一些文字。

8樓:陸憶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

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

9樓:網友

他是中國偉大的人物。政治家,史學家。

10樓:彩虹心

季羨林,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

代表作品: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印度簡史》;《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

11樓:網友

不喜歡哈進行還是下降。

季羨林先生個人簡介

12樓:網友

季羨林簡介。

姓名:季羨林。

性別:男。出生年月:1911年。

籍貫:山東清平。

學歷: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德國格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季羨林(1911-)語言學教育家和梵文學者。山東清平(今臨清)人。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41年獲德國格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

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南亞東南業研究所所長,***學位委員會第。

一、二屆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中國南亞學會第一屆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一屆副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第二屆會長,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第一屆會長。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是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印度古代語言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印文化關係史及吐火羅語的研究。著有《印度古代語言論集》、《中印文化關係史**集》,還有《大唐西域記》等。

13樓:網友

季羨林(1911—)。山東省臨清人。我國當代著名的東方文化學者。

1934年清華大學畢業,1941年獲德國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1946年回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先後任東方語文學系主任、南亞研究所所長、副校長。 1980年—1994年任***學位委員會委員,現任北京大學校委會名譽副主任。

曾被選為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多次當選為中國敦煌吐番學會、中國外國文學會等學術團體的會長、副會長等。 主要著作有《印度古代語言論集》、《中印文化關係史**集》、《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等。現主持國內幾部大型叢書的編纂工作,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東方文化整合》、《審視文叢》等叢書的總主編。

季羨林的簡介有什麼 短一點啊,季羨林的生平介紹,短一點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 歷史學家 東方學家 思想家 翻譯家 佛學家 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北京大學副校長 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

能體現季羨林性格的小故事,或季羨林的簡介,左右

季羨林 1911 8 6 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 巴利文 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 直至現在 系主任 至1983年...

王涵老師簡介,王涵個人資料簡介 王涵個人資料簡介介紹

王涵與郭晶晶師出同門,練習的又是同樣的專案,甚至老家也都在河北保定。自年進入國家隊之後,王涵在劉恆林的點撥之下迅速拔尖,一舉成為國家隊重點培養的跳板主力。在年羅馬世界游泳錦標賽上,首次亮相世界大賽的王涵奪得了女子一公尺板專案的銅牌。年羅馬游泳世錦賽女子一公尺板銅牌 跳水大獎賽深圳站女子三公尺板亞軍 雙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