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的形成演變,太湖的形成原因

2025-07-06 00:20:14 字數 4157 閱讀 5344

太湖的形成原因

1樓:教育知識小達人

太湖形成主要歸結為兩方面的原因:第乙個原因是氣候變化引起的洪澇災害;另乙個重要原因是泥沙淤積、人類圍墾,引起河道宣洩不暢。

太湖是在原河道基礎上,因洪泛而擴充套件成湖,與長江中下游其他湖泊基本類同,如洪澤湖、鄱陽湖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太湖的底部及整個太湖平原湖泊底部,全部是黃土層硬底,湖水直接覆蓋在黃土之上,未發現海相化石及海相沉積物,相反,卻發現大量的古代人類生活的文化遺址,因而太湖不屬於構造成因的湖泊。同時據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太湖平原除東部上海地區和南部嘉興以南地區,曾受到過全新世海侵外,整個中部廣大湖蕩平原區並未受到海水侵襲,因此也就不存在瀉湖成因問題。

關於隕石衝擊坑說,南京地理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如果湖泊是隕石衝擊而成,,湖底多少要儲存有撞擊坑的痕跡,然而太湖湖底卻十分平坦,平均坡度僅為",而且湖中尚分佈有51個島嶼,在平坦的湖底上,至今尚儲存有完好的河道,自西向東穿過。

2樓:網友

我的補充回答是: 主要成因之一是 隕石低空**散彈式由東偏北向西偏南砸向太湖,散射隕擊物都不大,我收集的最大的也就單體幾公斤, 我說的不是那種常見的太湖隕石濺射物。

提問者需要的是科學的解釋,實地考察也是科學的一種精神,上面的補充是我經過充分的實地考察後對「萬家小公主」的解釋裡的乙個疑問的回答。

原文有疑問:「關於隕石衝擊坑說,南京地理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如果湖泊是隕石衝擊而成,,湖底多少要儲存有撞擊坑的痕跡,然而太湖湖底卻十分平坦,平均坡度僅為" 」

好多人都問太湖既然是隕擊,為什麼這麼淺平?因為那是低空**散彈式隕擊,面廣,單體隕石並不大。未形成常規深坑, 隕石及隕擊濺射物撞入並留在湖底黃土層及湖四周黃土層裡。

陸地黃土層裡一樣有。

太湖形成是怎麼回事?

3樓:易書科技

美麗的太湖位於風景如畫的江蘇無錫,是我國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其面積達2400平方千公尺。太湖作為江南的水域中心,以其豐富的資源孕育了湖兩岸繁衍生息的人民。春天到來時,太湖兩岸菜花金黃,採桑姑娘在桑園裡忙著採摘桑葉,一幢幢粉牆灰瓦的房舍掩映在茂林修竹之間,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太湖的秀麗風光使得歷代文人墨客為之陶醉,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然而,就是這樣乙個聞名全國的太湖,關於它的成因直到今天還爭論不休。

太湖成因之爭。

早在20世紀初,我國地理學家丁文江與外國學者登施丹就著文指出,是大江淤積導致了太湖的形成。著名的地理學家竺可楨與汪湖楨等人則提出瀉湖成因論,即太湖經過「海灣-瀉湖-湖泊水網平原」的演變模式而成,此種說法曾廣為流傳。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太湖地區的地質、地貌、水文、考古和文獻資料等方面的不斷研究,太湖的成因問題又有了新的發現。

有人對瀉湖論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質疑,認為在海水深入古陸腹地的過程中,雖然一邊沖刷,一邊沉積,但這種情況對於整個古陸地來說是不平衡的。太湖有的地方確有瀉湖地貌的沉積,但它不具有整體意義。還有人根據太湖的古人類遺址推測,大約在6000~10000年前,太湖地區是一片低平的平原,人們曾經在這裡生活和居住過。

由於地勢較低,最終積水成湖,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搬走就被洪水淹沒了。

隕石衝擊說。

最近,一批年輕的地質工作者用全新的觀點解釋了太湖的成因。他們大膽地假設,可能是在遙遠的古代,曾有一顆巨大無比的隕石自天外飛來,正好落在如今太湖所處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偌大的太湖是隕石砸出來的。

他們估計,這顆隕石對地殼造成的強大衝擊力,其能量可能與幾十億噸炸藥**時所產生的能量相等。目前,人們對這種說法還沒有達成共識。雖然太湖的成因還沒有定論,但所有這些不同的觀點,均有助於推動人們做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最終一定能揭開這個撲朔迷離的太湖成因之謎。

太湖是怎麼形成的

4樓:網友

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中外學者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學術界長期存在著瀉湖說、堰塞湖說、構造沉降說和火山說等多種假說。近年來,太湖西南側的圓弧地貌特徵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對「隕石衝擊坑成因說」的關注及爭議。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學者們就對太湖衝擊坑問題進行過研究和探索。1993年,王爾康教授等在太湖厥山島發現震裂錐,並於2001年報道了太湖諸島砂岩石英中成「人」字形的微裂隙,提出其可能是衝擊壓力解除安裝的產物。此後的10多年間,雖然專家們在太湖及其周邊地區岩石中找到了石英微裂隙及變形紋等重要證據,但因為這些變形特徵存在多解性,太湖衝擊成因的假說仍難得到證實,太湖形成之謎的破解工作處於停滯狀態。

2003年10月,太湖周邊湖泊——石湖開始了排水清淤工程,當地隕石愛好者王金來和王家超在石湖沉積的淤泥中發現了一些含鐵質的石棍,帶孔似鍊鐵的爐渣,還有一些形狀似人或動物的石頭,他們懷疑是「天外來客」隕石,於是不斷請教蘇州、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多位專家學者,探索究竟。由於這些石頭奇特,眾說紛紜,難以定論。

2008年初,王金來和王家超找到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隕石專家王鶴年教授,由王鶴年、謝志東、錢漢東等多名南大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這些奇石了深入研究,並組織了多次太湖及其周邊地區的實地考察。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證明這些「奇石」是太湖衝擊坑的濺射物。

太湖衝擊坑濺射物的發現為太湖系隕石衝擊坑的論斷提供了確實的證據,結合近20年來有關學者對太湖研究已得的證據和資料,可以確證太湖屬隕石衝擊坑成因。據悉,隨著課題組對太湖衝擊坑的構造特徵及衝擊坑形成機制(彗星**或隕石衝擊)研究的深入,太湖衝擊坑的真實面貌將更清晰地展示,也將對揭示太湖美麗景觀的形成和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演化與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太湖怎麼形成的

5樓:___耐撕

太湖形成原因說法較多,例如:

1、潟湖說。

是由於大江淤積而導致了太湖的形成。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太湖、陽澄湖、澱山湖等湖群原先是與海相通的大海灣,由於揚子江與錢塘江向東延伸與反曲,致使部分海面被環抱於內遂成內海,兩側諸山水流不斷注入,沖淡了其內海的水成為淡水湖。

2、構造說。

因為太湖地區地殼的新構造運動,造成太湖平原下沉,河流改向,荊溪水系改道東流,由斷陷盆地成為匯水盆地,又漸漸成為數個沼澤小湖泊,以後逐步形成太湖。

3、氣象說。

古代數千年間的持續大暴雨,有些年間的年降水量甚至達到60億噸,太湖地區的大片低窪地大量積水,年復一年,遂形成如今的太湖。

4、風暴流說。

四千至六千年前的氣候異常,不斷形成的大風暴流渦動,數千年間的狂風暴雨造成太湖地區的沼澤淺窪地積水不斷增加,水域日擴大,形成太湖。

6樓:夢羅槑

太湖是怎麼形成的?目前有這四種說法,但最靠譜的是最後一種。

7樓:怪獸畫者

我認為是隕星撞擊後形成的隕石坑。

太湖是怎樣形成的?

8樓:網友

太湖湖底及周邊遠古時曾有人居住 , 詳細表述參見前面另一網友的回答。 太湖的形成有多種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太湖隕擊, 低空熱**隕擊,散彈似隕擊, 所以太湖不深。

本人實地考察過, 經觀察我判斷的隕擊方向是由東偏北向西偏南砸向太湖,關於此方向表述我是第一次網上提出,立此證。

太湖是如何形成的?

9樓:網友

由於在湖區地下發現有湖相、海相沉積物,所以眾多學者認為,太湖是被長江的南岸沙嘴和錢塘江北岸沙嘴包圍下來的,從最初的海灣逐漸形成了湖的雛形。最後變成為與海洋完全隔離的湖泊。根據這種觀點,古太湖之水來自海洋,它的範圍比今天的太湖大好幾倍。

以後因泥沙淤積,加上人們不斷排水圍墾,大片湖面變成耕地,從而分化出一系列小型湖泊,太湖是殘留下來的最大乙個。

另一種觀點認為太湖平原大部原為陸地,由於泥沙淤積,太湖水系下游排洩不暢,上游河水流經低窪地的若干河段,漸漸壅阻成湖。所以太湖是個「壅塞湖」。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強烈的山體活動,奠定了太湖地區的地質基地,以後在新構造運動的繼續影響下,太湖斷陷盆地作西高東低的傾斜式下沉,湖區的邊框形態基本上接近今日太湖的面貌,後來隨著河道比降的變化,使三江壅塞改道,湖水氾濫,以至在低窪地普遍發育了陸相沼澤層。這便是太湖「構造湖」之說。

無錫的太湖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麼傳說啥的沒?

10樓:熊熊雁卉

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是因為3萬前從地球外面。並落下了隕石。就產生了影響然後慢慢的形成的太湖我不太認同這樣的說法就是說如果是。

地球外面的隕石產生影響,那太湖有多深大家想一下從地球外面掉下的。石頭產生影響,那麼石頭本身呢?

關於太湖三白的,關於太湖三白的資料

太湖三白分別是白魚 白蝦和銀魚 太湖三白的簡介 吳郡太湖產名食,以太湖銀魚 白魚 白蝦三味湖鮮之形冠名,故曰 太湖三白,此說約定俗成 年代久遠 繪聲繪色。三白 當中會有 一銀 漢語裡頭,銀和白,常常是一回事,比如銀髮和白髮。銀色和白色基本上屬於同種色系,太湖三白當中一定是要有叫 銀 的魚存在,一般人...

舟山漁場形成原因,舟山漁場形成的原因

舟山漁場地處長江 錢塘江 甬江入海口,沿岸流 臺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交匯於此。大陸涇流每年平均入海近1萬億立方米,形成強大的低鹽水團,水色混濁,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卻。臺灣暖流高溫高鹽,水色澄清,春夏自南向北楔入,直抵沿岸水域,冬季偏離沿岸,向南退縮。黃海冷水團南下,隨臺灣暖流強弱的變化,秋冬季...

彩虹形成的原因,彩虹怎麼形成?

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什麼呢 彩虹怎麼形成?1 當光線穿過懸掛在大氣中的水滴 時,彩虹就形成了。光波穿過水滴時會改變方向,產生兩個過程 反射和折射。當光線反射到水滴上時,它就會從水滴的發源地向相反的方向反射回來。當光線折射時,它會走一個不同的方向。2 彩虹的形成是因為白光進入水滴,在水滴中向幾個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