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幾個關於孝的文言文
1樓:揌萌
東漢陸績,字公紀。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
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臥冰求鯉 原文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
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譯文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求關於孝順的古文~~急求~~
2樓:網友
陸績六歲 懷橘孝母。
九、懷橘遺親 後漢陸績。
後漢陸績。字公紀。年六歲。至九江見袁術。
術出橘待之。績懷橘二枚。及跪拜辭墮地。術。
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
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文言文關於孝心的段落
3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1、胡秉言《懿德》
畢生勞作善為榮。
淑惠賢明俊秀清。
雅敏懿德鄰里敬。
寬恩睿孝有謙恭。
思念父母。思憶椿萱淚雨漣。
念合容貌在跟前。
親情無法能割捨。
人去樓空寂寞添。
信義人倫初涉步堂庭。
禮信恭德悌孝明。
社會結交仁義記。
椿萱燕繞樂融融。
承孝春至又清明。
攜親祭祖靈。
磕頭焚紙課。
禮孝在傳承。
2、《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5、《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關於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詩歌或文言文
4樓:精銳楊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吳幼,以及人之幼。
5樓:網友
**漲,而迷信t上述故事mv。
關於孝敬的古文 古句 名言 名句 警句 文章 等
6樓:潮潮
1、《勸報親恩篇》——清代佚名。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譯文: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溼衣襟。
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4、《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原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把帳幕撩起來,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要向年邁的母親道別,看到她白髮蒼蒼禁不住流乾了。
了眼淚。在這風雪之夜都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悽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
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憶母》——清代倪瑞璿。
原文: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
譯文:河道很寬,但船難以航行,並不是我的過錯啊,不知道您最近過的如何,是否平安。
講究孝順的古文
7樓:
《陳情表》是典型的講孝道的古文,前人說過,「讀了《陳情表》沒有不孝的,讀了《祭十二郎文》沒有不慈的,讀了《出師表》沒有不忠的。」 可見這三篇文章的影響力有多麼大。不過《陳情表》孝的是祖母,而不是父母,當然含義還是一樣的。
關於文言文,關於讀書的文言文
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 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 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 走過去 下面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 嶼 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
表白情書文言文400字,文言文的表白情書是什麼?
文言文的表白情書是什麼?是用文言文去向心愛的人訴說愛意。例如 餘與汝相戀已有四月有餘,餘自覺與汝之感情以日劇增,床第輾側之間,汝之身影時常湧現餘之腦海,餘始知古人云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真諦!餘自量,汝之意定於餘相近,故餘心中甚為欣慰,餘之愛汝甚於愛己,雖千言萬語,山盟海誓不足道出餘之心聲,心之與情...
文言文自傳,文言文自傳200字
吾本頑童,生於鄉村,長於田野,苟且偷生於童年,不求提名於金榜,常為雞飛狗跳 落井下石之作蛹者 熟當兒童群毆 夫妻吵架之挑唆者。家父不以吾頑劣,猥自枉驅,三顧吾於床榻之上,施吾以長拳短腳。由是恐懼,遂許家父以趨馳,受教乎拼音數字 加減乘除,不覺二度寒暑,自認已學有半車 才有一斗,故仿二郎之舉,從孔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