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你所說的這種況是在使用抗菌素後出現的。——在醫學上叫「腸道菌群失調」所至的消化不良。——導致這種的原因也非常好理解:
人的腸道之所能消化食物,其中乙個原因就是腸道有幫助消化的細菌(也稱「益生菌」),這些在正常情況保持一定的平衡和酸鹼度。 人在患病、使用抗菌素時,在殺滅「病原體」的同時,也對對「益生菌」也有殺滅作用,當腸道中的益生菌減少到一定程度後,腸道中的消化功能就會「失稀」,這時就會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增加、不能正常消化食物」等情況,這種情況就叫「腸道菌群失調」,成年人一般使用抗菌素後3天左右出現,嬰兒由於消化調節能力弱,會快一些出現。——這種情況,只要停藥後,就會慢慢恢復過來。
一般如果腹瀉明顯的,可以服用「媽咪愛」等來幫助、恢復腸道中的菌群平衡。2、醫生在**疾病時,往往是「平衡利弊」,不可能是「只有益、沒有弊端」。—你小孩目前急需處理的疾病是「肺炎」,而對於「菌群失調」所致的大便改變,只要沒有「脫水」情況,可以不需要特殊處理。
這些是可以恢復過來的。
寶寶發燒後就經常拉稀屎是怎麼回事
2樓:北京五洲婦兒醫院問答
小孩子發燒拉肚子考慮是胃腸炎,需要去醫院化驗大便常規。因為腸炎分為兩種,一種是病毒性腸炎,一種是細菌性腸炎。如果化驗大便常規沒有問題,考慮為病毒性腸炎,給小孩口服藥物對症處理。
比如口服益生菌來調理腸道的微生態,可以選擇媽咪愛,布拉氏酵母菌這一類的益生菌進行**。如果拉的次數比較多,可以加用蒙脫石散可以達到止瀉的功效,還需要口服口服補液鹽,防止出現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的現象。如果大便常規裡面有白細胞或者膿細胞考慮為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
3樓:板爾陽
我家寶寶當時也是這樣的,後來去看中醫,說是孩子吃藥破壞了腸胃菌群,所以好了發燒又拉肚子,建議寶寶吃點媽咪愛,給寶寶注意保暖小肚子和腳丫子,現在拉肚子了要多喝稀粥、多喝母乳,不要增加新的輔食,少食多餐的原則,實在厲害可以去做小兒推拿,我家寶寶曾經就是這樣治好的。
寶寶發燒後好了,卻拉肚子,怎麼辦
4樓:mrsfan萌萌
現在是轉季時節,寶寶的抵抗力還不夠,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因為寶寶的腸胃消化能力還不夠完善,這時候千萬不要盲目喂藥,觀察情況,如果情況加重,一定要帶寶寶就診,聽醫生的建議。
5樓:八卦氣質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寶寶在感冒時易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特別是病毒**冒,更易引起腹瀉,食慾下降等症狀,越小的寶寶表現越明顯 指導意見: 1,根據你描述的這種。
4個多月的寶寶一直拉稀怎麼辦
6樓:上海有喜電子商務****
嬰兒拉肚子飲食:1、傷食型腹瀉(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塊)食療方:蘋果湯:
取蘋果乙隻洗淨,連皮切碎,加250毫公升水,加食鹽少許,煎湯代茶飲。2、風寒型腹瀉食療方(寶寶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薑茶飲:
取生薑10克,茶葉3克,加水煮沸後加少許紅糖,代茶飲。3、溼熱型腹瀉(大便呈蛋花湯樣,伴有少許黏液)食療方:陳皮紅棗湯:
鐵鍋內放12只乾紅棗,炒成微焦,取洗淨的陳皮(曬乾的橘皮)10克,加入紅棗和水煎15分鐘,代茶飲。4、脾虛型腹瀉(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塊物)食療方:胡蘿蔔湯:
取新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喝湯、吃胡蘿蔔。此外還要注意黃豆、豆腐、豆漿、綠豆、赤豆等會使腸內脹氣,使腹瀉加重,需忌食。過多的牛奶也會使腸脹氣,應予以適當限制。
小孩發燒後好了怎麼老是拉一點屎,屎又
7樓:豬白白呀
寶寶大便異常首先需要化驗一下大便,這有可能是腸炎引起的,本身發燒就可能是腸炎引起的,再就是菌群失調的原因,發燒時用藥引起的***。
十個多月的寶寶發燒過後一直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8樓:網友
然後出疹。一般2-3天皮疹消退。 很多孩子患病後,都伴有腹瀉,不要緊,可以隨皮疹消退而停止。
六個月寶寶退燒後一直拉肚子怎麼辦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多給寶寶喝水,腹部保暖,合理餵養,如果沒有改善,可以服用益生菌等助消化調節。
牡丹鸚鵡拉稀怎麼辦,牡丹鸚鵡一直拉肚子而且全是水 怎麼辦
牡丹鸚鵡出現拉稀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日常的飼養中如果給牡丹鸚鵡餵了過期的飼料,或者喝了長期未更換的水就會導致牡丹鸚鵡出現拉稀。對於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先禁食半天,排掉不乾淨的食物後再換上乾淨的飼料和水,給牡丹鸚鵡補充能量。之後要注意做好飼料的儲存,防止飼料變質 發黴,再確保保健砂是否乾淨 新鮮。突然...
打嗝一股怪味還拉稀,一直拉水,睡不著怎麼辦
一,乃腸炎 吃 痢特靈 呋喃唑酮 1 2片 次。二,速補糖水 1500ml。三,見效後藥可仃。你好,這考慮是腹瀉,一般是由於飲食不節,或者是腸道細菌感染導致,消化不良也可能導致。但是你考慮是細菌或者是飲食過多導致的,你可以吃一些山楂丸看看那效果,同時飲食要注意清淡。打嗝出來難聞的味道還拉稀像水一樣是...
兒童高燒不退怎麼辦,兒童一直高燒不退怎麼辦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積極防禦反應。根據熱度高低,可將發熱分為低熱 37.3 38 中度發熱 38.1 39 高熱 39.1 41 和超高熱 41 以上 四種。若出現高熱或超高熱,應立即採取降溫措施。若出現嚴重不適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一 物理降溫 1.冷敷 將冰袋或涼毛巾置於頭部 腋窩和腹股溝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