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俗語、成語亦可)
1樓:森海和你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戰國墨翟《墨子·修身》
譯文:志向不堅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講話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動就不會果敢。
2、海嶽尚可傾,口諾終不移。 —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譯文:大海可以乾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譯文: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
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戰國莊周《莊子·漁父》
譯文: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戰國孟子《孟子·離婁上》
譯文: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2樓:網友
1.人之交往在於誠,世之安寧要靠信。
2.國有誠信。
必興,家有誠信必和,人有誠信必賢。
3.誠如試金石,信是金鑰匙。
4.承諾重於泰山,信譽高於生命。
5.誠信是心靈與心靈間最默契的對話。
6.誠信是道德的底線,守法的基礎,社交的規則,和諧的前提。
7.人人誠實千家暖,行行守信萬代春。
8.誠在心間,信在人間。
9.誠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虛偽的人,踏破鐵鞋無知己。
10.誠信是人際交往的名片;誠信是立足市場的基石;誠信是人一生的身份證。
3樓:網友
平時肯幫人,急時有人幫。
關於誠信的古代成語故事
4樓:曉秋槓槓
一諾千金。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
得**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乙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5樓:大陸魔法師
一諾千金 一言九鼎 天子無戲言 盡心盡力 盡心竭力。
6樓:溫翠巧
曾子殺豬,立木為信,一諾千金,商鞅變法。
7樓:醉酒提杯
一諾千金。人無信不立。
8樓:昔詩槐
:抱誠守真 抱柱之信 達誠申信 表裡如一。
誠心誠意 襟懷坦白 光明磊落 開誠佈公。
一諾千金 拾金不昧 推心置腹 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光明正大 海枯石爛 講信修睦。
竭誠相待 開誠相見開心見誠 傳守不渝。
口血未乾披肝瀝膽 披心相什 剖心析肝。
歃血為盟 推誠相見 推誠不飾 物微志信。
心虔志誠 信誓旦旦 信以為本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誠相見 忠信樂易。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五個?
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 得 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 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
關於馬的成語和成語故事,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
1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 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 這 是馬...
關於諸葛亮的成語 故事 評價 俗語等等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如魚得水 思賢如渴 七擒七縱 龍盤虎踞 集思廣益 凌上虐下 虎踞龍盤 不知所云 閉門思過 不求聞達 草廬三顧 豺狼之吻 淡泊明志 方寸已亂 伏龍鳳雛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龍蟠虎踞 龍盤虎踞 力排眾議 苟全性命 蓋世無雙 肝心若裂 漢賊不兩立 七擒七縱 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