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祉降綿綿
1、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習用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諺語多半在民間口語中廣泛流傳,表達人們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閃耀著人民智慧的光芒。諺語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結晶,同時在外國也收到廣泛應用。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 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
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從廣義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看,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一,不同於諺語、歇後語,但一些俗語介乎幾者之間。俗語**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
3、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
4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特殊語言形式。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為歇後語。
有心栽花花不放,無心插柳柳成蔭 應該是俗語。
形容知錯不改的歇後語
2樓:匿名使用者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狗走千里吃屎——本性難移。
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難移。
生薑脫不了辣氣——本性難移。
3樓:妖精末末
李可聽了老師的批評,連連點頭,可一走出辦公室,他又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依然你行我素。
4樓:桑妍雯
他又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依然你行我素。
5樓:匿名使用者
茅房坑的石頭——又臭又硬。
6樓:在東渡苑壓腿的雨花石
他是狗改不了吃屎啊!
7樓:網友
狗改不了吃屎~~~o(∩_o哈哈~
有關死性不改的歇後語
8樓:蘋果旺旺小饅頭
有關死性不改的歇後語如下:
1、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釋義:外甥打燈版籠「照」著舅舅,權同音過來就是照舊,指沒有變化。
2、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難移。
釋義:狼走了千里還是會吃肉,因此是本性難移。
3、生薑脫不了辣氣—本性難移。
釋義:生薑始終有辣氣,因此是本性難移。
4、鴨子呱呱狗吃屎—本性難移。
釋義:鴨子還是會呱呱狗還是會吃屎,因此是本性難移。
5、講課還是老一套—屢教不改。
釋義:上課還是那一套,因此是屢教不改。
9樓:網友
狗走千里吃屎——本性難移;
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難移;
吃屎狗難斷吃屎路——本性難移;
臭狗捨不得臭屎坑——本性難移;
潘金蓮偷漢子——本性難移;
生薑脫不了辣氣——本性難移;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本性難移。
形容友情不變的成語
10樓:匿名使用者
死生不二。
成語解釋 在什麼情況下都一樣,至死不變。指友誼的真摯、忠誠。
11樓:u盾
天長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釋義] 像天地一樣長久永恆的意思。
語出] 《老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正音] 長;不能讀作「zhǎnɡ」。
近義] 日久天長 天長日久。
反義] 稍縱即逝。
用法] 形容時間長久。一般作謂語。
形容變化極快的歇後語,形容變化極快的歇後語
小孩子的臉 說變就變 小娃娃的臉 一會哭一會笑 上春的天氣 變化大 水銀柱 不穩定 公雞屙屎 頭截硬,後截軟 陰陽婆的臉 一日三變 戲子的臉蛋 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茄子開黃花 變種 大年三十看皇曆 沒日子啦 長跑比賽 爭分奪秒 瞎子走路 不分日夜 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 三日不見 刮目相看 孫悟空駕筋...
形容人沒膽量的歇後語,形容膽子很小的歇後語如題,記住是歇後語
形容膽小害怕的歇後語 聽見貓叫身子抖 膽小如鼠 聽見貓叫骨子酥 膽小如鼠 樹葉落下怕打破頭 膽小鬼 膽小鬼坐飛機 抖起來了 膽小鬼打仗 臨陣脫逃扶著橋欄杆過河 生怕掉進去 比喻膽小怕事 踩著井繩當是蛇 膽小鬼 膽小鬼當兵 上不了陣 膽小鬼的眼睛 見啥怕啥 見什麼都怕 膽小鬼走夜路 提心吊膽 屬老鼠的...
形容人很高興的歇後語,形容很高興的歇後語?
半夜彈琴 暗中作樂 抱著枕頭跳舞 自得其樂 被窩裡放收音機 自得其樂 吃著黃連唱歌 以苦為樂 吃著黃連唱著歌 以苦為樂 孤兒院下棋 窮快活 窮作樂 黑燈瞎火跳舞 暗中作樂 槐樹下彈琴 苦中作樂 苦中取樂 黃連木做笛子 苦中作樂 雷鋒送大嫂上車 助人為樂 窮風流,餓快活 苦中作樂 形容很高興的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