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制度與稅法對壞賬準備有什麼區別呢??

2025-07-21 16:40:07 字數 4618 閱讀 9966

1樓:20111年的人生

現行會計制度規定,除了應收賬款應計提壞賬準備外,其他應收款項也應計提壞賬準備。同時規定企業的預付賬款如有確鑿證據表明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撤銷等原因已無法再收到所購貨物的,應當將原計入預付賬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並按規定計提壞賬準備。企業持有的未到期應收票據,如有確鑿證據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時,應將其賬面餘額轉入應收賬款,並計提壞賬準備。

也就是說,會計實務中,計提壞賬準備的範圍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但不包括應收票據(轉入其他應收款的除外)。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可在稅前扣除的壞賬準備的計提範圍僅限於「納稅人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產生的年末應收賬款,包括應收票據的金額。也就是說,在備抵法下,稅法准予稅前扣除的壞賬準備的計提範圍較會計規定多出乙個「應收票據」的金額,少了乙個「其他應收款」的金額。

區別之二: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和比例不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和計提比例由企業自行確定。

提取的方法一經確定,不能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具體方法有: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銷貨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等。

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只規定了一種方法,即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且其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過年末應收賬款餘額的。

區別之三:壞賬損失的處理方法不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對壞賬損失只能實行備抵法。

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方法》規定,納稅人發生的壞賬損失,原則上應按實際發生額據實扣除。但經稅務機關批准,也可提取壞賬準備金。

會計和稅法的計提壞賬準備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做納稅調整?

2樓:捷遠扈珍

會計和稅法的計提壞賬準備的區別是計提的比例有時會不同。假設稅法規定的計提比例是3%,而會計規定的5%,雖然你按照會計5%的比例提取了壞賬準備,但在計算納稅時,它們相差的2%必須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所謂的納稅調整。

例如:期末的應納稅所得額(即會計利潤)10萬會計和稅法所規定的計提壞賬準備的差額是2萬那麼實際應納稅所得額就是12萬(這只是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使用,會計帳務不作任何處理的)

希望我說清楚了。

3樓:司空永芬類雪

現行稅法中除金融保險業外,不準稅前計提壞賬準備;而會計制度按照穩健性原則規定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計提壞賬準備,納稅調整時,需將當年計提的壞賬準備全額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時調整,會計僅調整增加的企業所得稅,不必調整其他賬務,即所謂的調錶不調賬)。

稅法對壞賬準備的規定是不是這樣的?

4樓:網友

1一般小企業不計提壞賬準備 大公司計提壞賬準備。

2會計上先按年末應收賬款千分之五稅前扣除 在稅務上要納稅調整 實際發生了壞賬準備在稅前扣除。

3稅務沒有規定。

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有什麼區別

5樓:奧斯卡

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區別如下:

1、基本框架不同

企業會計準則是在基本準則的指導下,處理會計具體業務標準的規範。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財務報告準則三大類,一般業務準則是規範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而會計制度是對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會計問題做出的處理規範;如生物資產、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原保險合同、合併會計報表等。小企業會計準主要規範各類企業通用的報告類準則;如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合併財務報表、中期財務報告、分部報告等。

應用指南從不同角度對企業具體準則進行強化,解決實務操作,包括具體準則解釋部分、會計科目和財務報表部分。

2、頒佈背景不同

會計制度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鑑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而企業會計準則在稅收規範上,採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在利稅影響因素方面,相對於《小企業會計準則》也有了具體的改進。

3、特點不同

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計量方面,要求小企業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在財務報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滿足稅收徵管資訊需求與有助於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以稅務部門和銀行作為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資訊的主要使用者,基於這兩者的資訊需求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減少了職業判斷的內容,消除了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會計制度合理分工與有序銜接相結合:對於小企業非經常性發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一旦發生,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執行;規定了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應滿足的條件和基本銜接原則。

6樓:樸程楚羽

《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兩者均屬於行政法規性的規範性檔案,均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或報告等作出規定,均由財政部制定並公佈,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所以同屬於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組成部分。

但會計制度是以特定部門、特定行業的企業或所有的企業為物件,著重對會計科目的設定、使用和會計報表的格式及其編制加以詳細規範;會計準則是以特定的經濟業務(交易或事項)或特定的報表專案為物件,它詳細分析各項業務或專案的特點,規定所引用概念的定義,然後以確認與計量為中心併兼顧披露,對圍繞該業務或專案有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做出處理的規範。

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於:

第一,適用範圍不同,具體會計準則大多隻適用於股份****,有些也適用於其他企業。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於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

第二,側重點不同,具體會計準則大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或報告方面作了原則性的規範。側重於確認和計量,重點規範會計決策過程。而會計制度則側重於對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作可操作性規範,確認和計量的內容只是有機在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

即會計制度重點規範會計的行為與結果。

第三,結構體系不同,統一的會計制度自成體系,它由三個層次構成:《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保險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為第一層次;在此基礎上,分別一般企業、金融保險企業、小企業建立各自操作性較強的有關會計科目的設定、具體賬務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和對外提供辦法;對於各個行業、企業專業性較強的特殊業務的會計核算,財政部將陸續制定專業會計核算辦法。而各具體準則之間相互獨立,分別就企業的某項業務或某一方面核算內容作出規定。

第四,規範形式不同,會計準則的規範形式、語言表述比較符合國際通用形式,並已構成國際通用會計慣例的乙個組成部分。而會計制度的科目、報表式的規範形式則符合我國廣大會計人員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有什麼區別?

7樓:花街阿勝

2006年以前叫會計制度。後來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進行了大變革,把名稱也變了,就叫會計準則了。這2個只是稱呼的不同而已,以前的會計制度已經作廢了,現在都要用會計準則。

8樓:倪融雪路冰

(1)規範的目標不同。

會計準則規範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問題,同時也規範會計主體應當披露哪些方面的資訊;而會計制度規範的目標主要是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記錄和報告的問題。確認和計量是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條件,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記錄和報告就不可能。

2)適用的範圍不同。

會計準則適用於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而會計制度適用於所有企業。我國已經發布的會計準則中,要求所有企業執行的也是少數。

3)規範的具體內容和可操作性強弱不同。

會計準則規範的內容主要是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進行「定性」的規定,至於記錄到哪個科目,則由會計人員自己去判斷。而會計制度規範的內容則具體得多。準則的可操作性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較強。

同時,從準則和制度規定的內容來看,準則是對某一類業務的確認和計量加以規定,而制度是對某一類企業或全部企業的各類業務的會計處理進行具體規定。

4)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

由於可操作性程度不同,準則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而制度對這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

5)在會計規範體系中的層次不同。

準則和制度是兩個不同層次的規範,前者制約後者。根據會計法律法規權威性和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層次關係作以下劃分:會計法是第一層次,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是第二層次,會計準則是第三層次,會計制度和財政部制定的補充規定或暫行規定是第四層次。

新會計制度對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有何規定?

9樓:一點通會計網校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0]84號)和《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也規定,經報稅務機關批准,企業可以採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並且為簡化起見,允許企業計提壞賬準備金的範圍按《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執行;

同時,核銷壞賬應具備的條件、收回已核銷壞賬的處理、稅法與會計制度的規定也基本一致。但是,為了便於所得稅徵收管理,稅法又規定,企業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實行限額扣除辦法,即只有計提的不超過年末應收款項餘額5‰的壞賬準備金才允許稅前扣除,超過部分不允許扣除。這一點與會計制度「企業可以自行確定壞賬準備的提取方法,提取的壞賬準備從利潤總額中全額扣除」的規定存在較大的差異。

10樓:

企業會計制度未有具體規定,稅法扣除限額是千分之五。新稅法規定一般資產減值準備金不得稅前扣除(有符合***財政和主管稅務機關認可的除外)。

會計制度設計課程主講老師是誰,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講什麼內容

會計制度設計主講老師是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講什麼內容?會計制度設計 是會計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會計科目 會計賬簿 會計憑證 會計報表 會計核算程式 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設計,課程的開設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高屋建...

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有什麼區別

您好,企業會計制度 與 企業會計準則 本身就是配套使用的。企業會計準則 是原則性的東西,企業會計制度 具體化的東西。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於 第一,適用範圍不同,具體會計準則大多隻適用於股份 有些也適用於其他企業。而 企業會計制度 適用於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 中型企業。第二,側重點不同...

會計上的固定資產的定義,新會計制度下對固定資產的定義是什麼 使用年限?價值?

目前沒有規定價值,只要能使用一年以上的就可算作固定資產,主要是看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 建築物 機器 機械 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 經營有關的裝置 器具 工具等不屬於生產 經營主要裝置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