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六句古風的五言詩,要原創

2025-07-25 07:25:28 字數 3765 閱讀 7120

1樓:網友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唐代/李白/秋歌。

五言古詩和五言樂府,五言律詩,五言絕句有什麼區別?

2樓:網友

唐詩的形式。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具體請參。

3樓:宗政素琴苗庚

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總而言之,區別在於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

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

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

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擷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什麼是古風詩詞

4樓:網友

古風,指古體詩。

詩體別稱,即古體詩。

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後人引申把詩歌也稱為『風』。

唐代以後詩人們作古體詩,與格律詩相對,往往稱之為「古風」或在題目上標明「古風」。

例如李白作有《古風》五十九首。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 古代詩歌按聲律要求標準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除了五言、七言之處,還有所謂雜言。

雜言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

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什麼理論根據的。

而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類,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詳細解釋和示例,可點選下面的鏈結檢視~

5樓:夜嵐親

系統的解釋不會,但我主觀分為三種,一種是表象型,一種是內斂型,還有一種是懷古型,表象型即注重詞彙的復古,但內容卻大多是現代氣息的東西,內斂型幾乎看不到老詞,但卻獨有古韻。懷古型則不管是從詞彙到文法,連內心都是一種復古情結。也許所謂最純的當屬懷古型,最普及的是表象型,最難的應該是內斂型吧。

寫一篇體裁為古風、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包括標題在內的字數不超過140字。

6樓:攀攀時代

如夢令雪默風驟花破,傷悲不止淚落。憐望女兒啜,但言梅香殘錯。戚寞,戚寞,幾處村野篝火。(求採納,本人初一)

古風的五言詩(原創的)

7樓:風生誰起

紅塵暗挑香。

醉裡望長安。

相思何處放。

新街槐花涼。

絕句、律詩、詞的區別

8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非常嚴格。常見的型別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

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

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五言詩是不是就是古詩?

9樓:網友

五言詩和古詩是從不同方面來給詩分類的,從概念上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交的。即五言詩中有古詩,古詩中也包括五言詩。

五言詩,是指每句詩只有五個字的詩,包括五絕、五律、五古。古詩是和近體詩相對而言的,除五絕、五律、七絕、七律之外,都稱之為古詩。

10樓:網友

從時間上說指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詞是宋代人的發明,又叫長短句。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古體詩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近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賈島寫的全部五言詩,四句的五言詩大全

1 鹿柴 唐代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譯文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2 竹裡館 唐代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譯文 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

六句的古詩屬於幾言絕句五字六句的古詩屬於幾言絕句

五字六句既不算絕句,也不算律詩,只能叫 五言古詩。五字六句既不算絕句,也不算律詩,只能叫五言古詩。絕句 又稱截句 斷句 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律詩 每首限定八句 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 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絕句和律詩都屬於近體詩,其餘都屬於古體詩,因此五字六句既不算絕句,也不...

詠物詩一首。。短的,那種五言詩求詠物詩5首要整首的快謝謝了

紅豆唐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 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