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是釋迦摩尼所說,並不在任何一部佛經上,,釋迦摩尼認為文字經歷時間的洗禮,可能理解會不同,所以當初印度佛教都是口耳相傳的,沒有佛經,很長時間以後才漸漸出現了用文字記載的佛經。
2樓:此時我是乙隻貓
沒有看到過佛經有說愛止恨。對於佛經,說的都是怎麼解脫,愛慾為輪迴之因。殺業為輪迴之因。貪嗔痴為輪迴之因。佛教導都是慈悲息恨,教導放下,教導解脫,我沒有看到愛可以止恨。
恨不消恨 端賴愛止出自哪部佛經
3樓:麒落紅塵
這向話並不是出自佛經。就像佛觀一瓢水,八萬四千蟲一樣,只是像《論語》記錄孔子言行一樣,這只是據傳是佛日常生活中曾經說過的話,並不是佛法會說法時所說,沒有出現在佛經中。
恨不止恨,唯愛能止什麼意思?
4樓:金子曰
仇恨是不能用仇恨來終止的,只有愛才能使一切仇恨終結。
5樓:網友
用恨止恨只能是恨上加恨,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果以德報怨,那麼愛可以感化一切仇恨。
既然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連佛陀在表象上也要遭受以前罪業的果報
6樓:低調吧兔子
佛曾說:「若要世上無戰爭,除非眾生不吃肉」;「恨不止恨,唯愛能止」。所以說最好的化解冤親債主來討債的方法就是吃素。
但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冤親債主就依然會存在。世人以為只要是不殺人,殺害其他動物法律是不會追究的,其實不然。法律固然是不追究人會殺死雞牛豬羊,但這並不能說明那些動物的冤魂就不來找你。
你吃肉了,就肯定有債要償還給人家。尤其是親手殺生,罪則更大。做不到吃全素的眾生只有通過學佛唸經來化解,但化解終歸是化解,並不能**,但至少你化解了就總比沒化解要好的多。
你可以念《大悲咒》、《往公升咒》、《解結咒》,這些經咒都是有很大益處和功德的,尤其是《往公升咒》可以起到超度冤親債主的作用,只是晚上十點以後最好不要念誦此咒。祝你學佛精進。
7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可以供養八十八佛。
每天背誦默寫《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還可以每天隨時默唸(地藏菩薩)名號。供養(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本願經》
節選)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
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
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
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
節選)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
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南無地藏菩薩。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8樓:網友
佛是本體,本體起用就是內容,內容都有因果,不是說你悟了見佛了就沒有這些了,只是「視角」不同了---受因果的那個「我」只是本體起用的內容之一,以前顛倒錯亂,認物為己,感受上是「我」在遭受這一切,悟道以後,明白了以前「我」,非「我」,名「我」。
佛的意思是「覺」,不是覺悟的人。有覺悟的人,就有沒覺悟的人,那麼佛法還是二法。「覺」無二法,一切善惡,一切有無,一切迷悟,一切知與不知,無一不是「覺」之內容,內容都屬於「相」的範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何謂諸相非相?--你看見這些字了嗎?反觀觀自性,諸法實相不離汝心。
佛法只為去執,不可貪有,不可著空,「不可」亦不可,但遣凡情不立聖解。
「由愛故生憂……無愛亦無怖」這句話出自哪部經書?
9樓:雪音淼
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原文釋義: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憂慮和恐慌。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
告訴我們的啟示是愛情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難以長久,我們需要的是以一顆面對無常的心來看待愛情,這樣的我們面對愛情就不會怨恨、恐懼。
10樓:網友
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
1、原文。是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2、翻譯。切的恩情愛戀因緣際會,都是無常的,難以得到長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恐懼害怕的事,而生命的短暫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轉瞬即逝。
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憂愁(擔憂所愛之物不能長久為自己所有);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恐懼害怕的情緒(害怕會失去所愛)。
如果人能夠心無所愛,就不會有憂愁和恐懼、害怕了。
妙色王求法偈》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摩柯枷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
摩柯枷葉:世間多孽緣,如何能渡?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慾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1樓:網友
好像是《妙色王求法偈》
恨不得恨不得是什麼歌,愛呀恨呀解不了什麼歌?
恨不得恨不得歌名是 愛不能恨不得。愛呀恨呀解不了什麼歌?徐聰 庸人自擾。作詞 徐達 邢哲晗。作曲 邢哲晗。東風吹呀吹呀路飄飄。愛呀恨呀戒不掉夢中身影神魂顛倒。思念的人兒啊。一顰一笑忘不掉。那些痴情像是庸人在自擾。世上走一遭。四海江湖多寂寥。愛恨這件事。無處可逃。相忘於人海。或許這樣也挺好。沒有你就像...
我好恨,恨不得殺了他,我很恨一個人,恨不得殺了他,怎麼辦
很認真的看完了,首先對你的遭遇我很同情的,真的,這樣的事在中國太多了,很多父母眼裡只有禮金,對方是人是鬼也不去看看,結果受罪的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女,你說要恨他們,但畢竟是親生父母,有些事好像就是命中註定一樣。但從這些事當中,作為一個男人我可以很負責的跟你說,離婚吧,真的,這個男人廢了,真的廢了,不可能...
為什麼恨比愛的力量大,愛的力量大還是恨的力量大?
我不會恨任何人,我愛的人我不會恨,我不愛的人我懶得去恨。陌生人對我的傷害我可以原諒,但是愛的人給我的傷害我永遠不會忘,因為陌生人傷害的只是身體,愛的人傷害的卻是心。我不恨傷害我的人,我只是不會忘記對我的傷害。因為恨都是從愛開始的,沒有很深的愛如何有恨?至於你說的 對給予他們傷害的人念念不忘,卻對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