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特點。禮儀的基本特徵和功能

2025-07-27 10:06:38 字數 3437 閱讀 1997

1樓:感懷若深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普遍遵循的文明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具有以下基本特徵:一是規範性。

禮儀既有內在的道德準則,又有外在的行為尺度,對人們的言行舉止和社會交往具有普遍的規範、約束作用。遵循禮儀規範,就會得到社會認可和嘉許;違反禮儀規範,就會到處碰壁招致反感、受到批評。正所謂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二是操作性。禮儀規範以人為本,重在實踐,人人可學,習之易行,行之有效。「禮者,敬人也。

待人的敬意,應當怎樣表現,不應當怎麼樣表現,禮儀都有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具體操作方法。三是差異性。禮儀規範約定俗成,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由於民族特點、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不同,往往有著不同的禮儀規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這就需要增加了解,尊重差異,不可唯我獨尊,我行我素。四是時代性。禮儀一旦形成,則具有世代相傳、共同實踐的特點。

但是禮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發展變化而吐故納新,隨著內外交往日益頻繁而互相借鑑吸收。

2樓:馬拉松路上的風

禮儀特點就是點頭,彎腰,然後慢慢抬頭,倆手做謙讓動作,目光注視對方,微笑。這是漢族**傳下來的中國人的禮儀。

3樓:思考與未來

個人瞭解的是整齊劃一,同一結合,個性化,並且要在一定的時機顯示其禮儀的優點,更要顯示出簡單明瞭,讓人一看就懂就舒服!

禮儀的基本特徵和功能

4樓:暴走少女

1、普遍認同性。

所謂認同性是全社會的約定俗成,是全社會共同認可、普遍遵守的準則。一般來說,禮儀代表乙個國家、乙個民族、乙個地區的文化習俗特徵。

但我們也看到不少禮儀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類的共同性。例如:問候、打招呼、禮貌用語、各種慶典儀式、簽字儀式等等,大體是世界通用的。

2、規範性。

所謂規範性,主要是指它對具體的交際行為具有規範性和制約性。這種規範性本身所反映的實質是一種被廣泛認同的社會價值取向和對他人的態度。無論是具體言行還是具體的姿態,均可反映出行為主體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內在品質和外在的行為標準。

3、廣泛性。

所謂廣泛性特點,主要是指禮儀在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並被人們廣泛認同。禮儀無處不在,禮儀無時不在。

4、沿習性。

所謂禮儀的沿習性特點,是指禮儀形成本身是個動態發展過程,是在風俗和傳統變化中形成的行為規範。在這種發展變化中,表現為一種繼承和發展。禮儀一旦形成,就有一種相對獨立性。

我們今天的禮儀形式就是從昨天的歷史中繼承下來的,有不少優秀的還要繼續傳承下去。

5樓:網友

禮儀的特徵:民族性、傳承性、時代性、可操作性、社會普及性。

禮儀的功能:提高個人修養、美化自身,增進人際交往、改善人際關係,淨化社會風氣、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禮儀的作用:約束、協調、教育。

禮儀的六大特點

6樓:面朝大海路途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方面的內容。禮儀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乙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說,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外交禮儀等六大方面。

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就個人而言,表現在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儀表端莊等。

禮儀具有什麼特徵

7樓:116貝貝愛

禮儀具有的4個特徵: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

一、尊老敬賢:

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二、儀尚適宜:

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日和發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俗成的儀矩。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

三、禮貌待人:

任何乙個文明社會,任何乙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樑。它標誌著乙個社會的文明程式,反映乙個民族的精神面貌。

四、容儀有整:

乙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古代思想家曾經拿禽獸的皮毛與人的儀表儀態相比較,禽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了。

禮儀起源:禮儀起源於祭祀。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師從豊,豊亦聲」。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

禮」字是會意字,「示」指神,從中可以分析出,「禮」字與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有關。古時祭祀活動不是隨意地進行的,它是嚴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式,一定的方式進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於祀神,其後擴充套件而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兇、軍、賓、嘉等多種儀制。」這裡講到了禮儀的起源,以及禮儀的發展過程。

禮儀起源於風俗習慣。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群體的,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成為了人與人交際的規範,當這些交往習慣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並同時被人們自覺地遵守後,就逐漸成為了人們交際交往固定的禮儀。

遵守禮儀,不僅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變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時也能使人與人在交往中更具有親和力。

1922年《西方禮儀集萃》一書問世,開篇中這樣寫道:「表面上禮儀有無數的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於使世界成為乙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和易近人。」

8樓:笙歌錦時

禮儀具有6個特徵:社會性、範圍性、延續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級性。

的特徵。禮儀對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協調人際關係,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式。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

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

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組織文化的基本特徵和功能是什麼

組織文化對於企業的作用已經廣為人知,然而認識和測評組織文化卻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本文介紹的 丹尼森組織文化模型 是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 imd 的著名教授丹尼爾o丹尼森 daniel denison 建立的,作者認為該模型是衡量組織文化最有效 最實用的模型之一。丹尼森在對大量的公司研究後,總結出了組...

禮儀有哪些功能和作用禮儀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1 溝通的功能。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只要雙方都自覺地遵守禮儀規範,就容易溝通感情,從而使交際往來容易成功。2 協調的功能。在社會交往時,只要人們注重禮儀規範,就能夠互相友好合作,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障礙。3 維護的功能。禮儀是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反映和標誌,同時也對社會的風尚產生廣泛 持久和深刻的影響...

做人的基本禮儀是,人的基本禮儀

禮儀名目眾多,細則紛繁,講究商務禮儀還應掌握必要的世界各國的禮儀習俗。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掌握?我們認為,在從事各種商業活動,具體遵行商務禮儀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其中包括言行文雅,態度恭敬,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表裡一致。1.尊敬 原則 有人曾把禮儀的基本原則概括為 充分地考慮別人的興趣和感情 尊重是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