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之後面臨什麼問題

2021-03-03 20:38:04 字數 5495 閱讀 5581

1樓:你我悖道各蒼涼

就保護抄而言,申遺成功

襲是一個逗號,而不bai是句號,申遺成功應成du為大運河保護的一個新zhi

起點。在大運河申遺成功之前dao,中國世界遺產的數量已經非常可觀,揆諸過去,這些已申報成功的世界遺產,是否都得到了足夠好的保護?早在202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我國14處2023年前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專案進行了監測,發現它們多數都在保護與利用方面存在某些問題。

比如,敦煌莫高窟壁畫的脫落、泰山周圍環境的不和諧、孔府及孔廟和孔林的被淹事件等,都曾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武陵源、九寨溝等自然遺產專案,也因遊客過多而面臨被破壞的危險;秦兵馬俑及秦始皇陵,更是一度有摘牌之虞。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延續絲毫不比申遺輕鬆。

結合歷史分析大運河申遺成功的原因

2樓:苦味精味苦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全長達3200多千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直轄市)35個城市。

它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統一的水運網,是中國歷史上南糧北運、商旅交通、軍資調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線。中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各國運河之母。

3樓:瘦骨侯

2023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包括中國8個省、直轄市,27座城市,大運河河道遺產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點,河道總長度1011公里。大運河申遺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一、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全長達3200多千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直轄市)35個城市。它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統一的水運網,是中國歷史上南糧北運、商旅交通、軍資調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線。

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白靈傑說,中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各國運河之母。 2023年9月16日至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兩名國際專家莉瑪·胡賈、姜東辰來華現場評估。兩專家表示,中國大運河代表人類創造精神,是一種建築、建築群、技術整體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現了歷史重要發展階段。

二、大運河的歷史底蘊深厚。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大平原上,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曹娥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至今大運河歷史延續已2500餘年。

三、大運河為後世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大運河修築成功和此後發揮作用的五百餘年時間之內成為溝通隋唐大運河沿線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對南北文化,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形成有多種文化元素的中國文化,對日後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起到推動作用,作為南水北調的東線方案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

一、社會進步和南北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大因素決定大運河申遺成功

一、 突出普遍價值打動國際專家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全長達3200多千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直轄市)35個城市。它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統一的水運網,是中國歷史上南糧北運、商旅交通、軍資調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線。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白靈傑說,中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各國運河之母。

2023年9月16日至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兩名國際專家莉瑪·胡賈、姜東辰來華現場評估。兩專家表示,中國大運河代表人類創造精神,是一種建築、建築群、技術整體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現了歷史重要發展階段。

二、省部聯動建立全線協商機制

大運河於2023年12月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公佈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宣告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正式啟動。

2023年9月26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宣佈揚州為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牽頭城市。

2023年3月,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在揚州召開,35座城市結成大運河申遺聯盟。此後每年春季,運河沿線35座城市都相聚揚州。2023年4月,國家13個部委、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同組成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從更高層面上協調運河申遺相關工作。

這兩個步驟,有效地將大運河申遺從各部門各地區的分散行動,轉變為目標明確、步調一致的統一協調行動,逐步形成了各部門、各地區間更為緊密的溝通協作機制。

三、 揚州牽頭示範全線合力申遺

成為申遺牽頭城市後,揚州在大運河資源調查、保護規劃編制、文物本體保護、環境整治等方面迅速行動,各項方案均率先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

2023年9月,揚州在申遺聯盟各城市中率先公佈實施《大運河(揚州段)遺產保護規劃》。

2023年9月26日,揚州代表大運河城市聯盟向全線發出倡議,共同制定、簽署、遵守《大運河遺產保護聯合協定》。

2023年7月,揚州率先開發大運河揚州段監測預警平臺建成。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大運河遺產監測通用平臺,實現大運河全線監測聯網。

揚州在大運河申遺中的一個個創新、示範、表率之舉促進了全線城市形成申遺合力。對此,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給予高度評價:「作為牽頭城市,揚州為大運河聯合申遺做了許多很有意義的工作。」

5樓:匿名使用者

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大運河是人類利用自然造福人類的傑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京杭大運河有什麼意義?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

大約2023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線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202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2023年。在漫長的歲月裡,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水道」。價值堪比長城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申報世界遺產

2023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專案。

這58位委員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蘇、河北等大運河沿岸六省市的現任政協主席及原政協主席,也有國家文物局的前後兩任局長——張文彬和單霽翔。舒乙、王鐵城等知名人士也紛紛簽名。

第一提案人劉楓委員說,大運河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站在保護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大運河水系綿延數千裡,縱貫南北,構成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出濃郁的線形文化景觀,如果再加上還未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就更加豐富。

「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長城媲美。」兩位權威專家——2023年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孝燮、羅哲文如此**,「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運河和長城在遺產名錄上應該是姊妹篇。」劉楓委員提醒說,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逐步衰弱,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壞。如果不注意啟動有如「申遺」這樣重大的、為各地重視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蹟和自然風光等,將不可避免地退化並迅速消亡,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絕不是某個地方和部門的事。政協委員們建議,應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岸**參加並鼎力支援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家底」,儘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專案。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資訊。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保護好京杭大運河,對於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運輸功能已經改變,河道、沿河風貌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又面臨著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嚴重挑戰。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環境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真實性和完整性就會不復存在,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對大運河進行搶救性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呼籲━━喚起公眾對大運河重要地位和多重價值的社會認知度,進一步增強各級**的保護意識,總結和宣傳各地在保護與發掘運河深厚歷史文化內涵方面的經驗,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延續運河文脈,傳承運河文明。

━━從國家戰略高度,建立統一協調機構,制定大運河保護的法律法規,統籌保護與發展規劃,調動各方力量,實施有效保護,科學合理利用,造福子孫後代。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重視並啟動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以創新的思路,正確處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係,正確處理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係,切實把申遺的過程變成加強大運河保護與管理的過程。

━━儘快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線城市參加並全力支援的研究機構,收集資料,摸清家底,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開展調查研究和價值評估工作,向有關部門提出可行性建議。

━━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實施過程中,更加註重大運河的整體風貌,確保沿線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維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古老的運河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

為了更好保護京杭大運河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國將「開鑿」「數字京航大運河」

2023年5月初在京召開的全國社會發展科技會議提出,我國將在「十一五」期間實施數字京杭大運河專項。

根據國家文物局釋出的《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發展「十一五」規劃》,我國專家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制定京杭大運河住處採集標準,系統開展調查評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手段建立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綜合資訊系統。

《規劃》介紹,這一系統能將京杭大運河的文字、**、地圖、遙感影象等非空間資料在同一地理參考座標系下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通過文字和圖形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通過文字和圖形進行雙向查詢、檢索並對圖象進行瀏覽、查詢、分析和製圖,形成基礎資訊資料庫,為實施京杭大運河的保護、研究、展示、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京杭大運河有什麼意義,京杭大運河的意義是什麼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 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 嬴政 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 ...

京杭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什麼京杭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1 加強南北交通和交流,鞏固 對全國的統治。2 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3 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4 方便南糧北運。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 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

京杭大運河有什麼作用

京杭大運河貫通之後以其特有的溝通功能將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連線在一起,將不同江河流域的生產區域聯絡在一起。封建王朝當權者以它為基礎建立了將各地物資輸往都城的歷時千年的漕運體系,維持著王朝的生命。漕運之中圍繞運河的水運,相關的漕糧調配 收繳 傳送 押運 下卸 進倉儲備等方面,在實際的過程中從實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