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意瞭解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021-03-05 09:20:29 字數 5042 閱讀 9910

1樓:神奇者興

這是一首選自課外的送別詩,本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間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前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心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

古詩字字凝練,句句雋永,必須要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詩的**美,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啟迪,達到積累祖國語言,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針對本次教學實際,粗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把握古詩的韻律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徵採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範讀、或領讀、或齊讀。初步朗讀,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

如:在初讀古詩時,讓學生自讀三遍,要求讀準字音,句子讀通。在此基礎上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同時穿插七言絕句的相關知識及朗讀技巧,然後範讀,指名讀,師生互讀等等。

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誦讀方式,我們應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聲調節奏,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韻律美,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於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於體會古詩的感情,表現出詩的抑揚頓挫。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從而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古詩的慾望,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古詩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詩眼,把握古詩的意境,讓學生開拓想象,感悟詩人的內心。古詩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詩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熟悉和情緒體驗,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王昌齡孤寂的內心時,抓住詩眼「孤「來層層深入理解。

首先通過詞想象畫面。如:讓學生找出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引導說具體,再發揮想象,你眼前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在想象中理解詩的大意,避免了以往以詞解詞的教法,既淡化了詩意,又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然後通過一對錶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引出《芙蓉樓送辛漸(一)》,這是前一天晚上王昌齡和辛漸在芙蓉樓飲酒話別的情景,結合一夜的寒雨體會此時詩人那種憂愁、孤寂的心情,指導朗讀,同學們的情漸漸濃了。最後穿插王昌齡的生平資料,在他坎坷的仕途中,再次體會與好友分別時的心境,再讀前兩行,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

在理解後兩句時,採用的換位想象,如果你是家中的某一位親友,見到辛漸會如何詢問?而詩人在與辛漸分別時只有一句囑託,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再抓住詩眼「冰」和「玉」瞭解其特點,通過三次引讀深入感悟詩人那種高風亮節、矢志不渝的品格。

通過多元解讀,渲染意境,讓學生入情入境的深入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才能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有缺陷的課才有**的價值和改進的動力,通過實際教學,也呈現出了許多的不足之處:1、教師的語言和說話的口吻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課堂成為師生對話交流的平臺,而並不是單純的我說你聽,要拉近師生間的關係,更好地走進文字,走進詩人。2、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問題的提出要符合學生思考的規律,應環環相扣,不露痕跡。

如:讓學生默讀前兩行,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這樣提問顯得有些生澀,破壞了學習這首詩的整體感。

何不這樣問:讀著這首詩,你感覺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心境?

引導學生抓住字詞來體會,再出示《芙蓉樓送辛漸(一)》再次抓詞感受詩人的心情,這樣就從整體到部分,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3、教學的主線要明確。理解後兩句時,應站在詩人的角度去想,辛漸即將返鄉,詩人可能會讓他捎回什麼去呀?

,再插入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在對詩人遭遇的瞭解中,就會明白詩人那種高風亮節,冰清玉潔的品格。最後作為了解王昌齡的邊塞詩出示了《出塞》,我們的目的不要為了拓展而補充,而是要從多層次,多角度的瞭解詩人,即使兩次被貶謫,但是仍然關心邊關,心向祖國,這不僅是對詩人的多元解讀,更是在學習一種文化,受到一種薰陶。

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我的思考仍在繼續,無論是自身的素質還是業務能力都需要不斷地提高。以人為本,完善自己,改進課堂,我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探索。

附:教學案例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 瞭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

3、 感悟詩人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

二、 教學過程:

1、 複習匯入

(1)離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與友人分別時或是表達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這種種的離情別緒都凝聚在這字字凝練的古詩中。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2)今天我們在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板書課題,齊讀。

(3)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

總結:辛漸既是王昌齡的同鄉又是他的好友,辛漸即將回到家鄉,王昌齡在芙蓉樓為他送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

2、 初讀古詩

(1)自由讀三遍,讀準字音,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齊讀。

(3)讀詩不僅讀準確,讀通順,還要讀出節奏,把詩讀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每行有幾個字?這叫七言絕句,王昌齡最擅長寫七絕詩,他被稱為「七絕聖手」這首詩是他的七絕名作之一。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讀:

(出示劃好節奏的古詩)泛讀,自讀,指名讀,齊讀。

3、 理解感悟

學習前兩句

(1)理解後我們會讀得更好。請大家默讀前兩行,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雨:

什麼時候下起了什麼樣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山:在作者眼裡楚山什麼樣的?詩中還暗含著兩個人物)

(2)請大家結合註釋,發揮你的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引導把詩意說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帶入詩中讀前兩句。

(4)前兩行有一對錶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是前一天夜裡兩人在芙蓉樓裡飲酒話別時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詩)指名讀

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這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麼感覺?(淒涼,憂愁)。

師: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行。

師: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後來因事被貶滴嶺南,在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在江寧數年,又遭人詆譭,再次被貶為龍標縣蔚,尨標鎮在非常偏僻,曾有許多的**被貶於此地。他一生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呢?

再讀前兩行。

學習後兩句

(1)好友辛漸要走了,即將見到家鄉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可能會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髮妻子,兄弟姐妹,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後可能會問些什麼?(他為什麼不會來?

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麼錯?為什麼屢遭被貶?

)(2)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別辛漸時只有一句囑託的話語,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3)引讀:

當友人問起時,王昌齡會豪邁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結髮的妻子問起時,王昌齡還會深情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年邁的雙親問起時,王昌齡依舊堅定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4)冰、玉有什麼特點?(純潔,透明,潔白無暇)

(5)王昌齡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裡吶喊,是想表白自己什麼?(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

(6)王昌齡在被貶期間,他的許多好友都紛紛作詩來表達對他的同情和安慰,如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出示這首詩)指名讀。但王昌齡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7)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走進王昌齡,齊讀整首詩。

三、拓展延伸。王昌齡還擅長寫邊塞詩,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課下蒐集他的詩讀讀背背。

板書: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孤冰 玉

2樓:月的

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

3樓:百度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4樓:匿名使用者

i don』t know

芙蓉樓送辛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金牛咲

表達了詩人將與朋友離別的惆悵,以及對親友親友的思念與深情。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原文為:

其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白話譯文:

其一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汙。

其二往丹陽城南望去,只見秋海陰雨茫茫;向丹陽城北望去,只見楚天層雲深深。

高樓送客,與友人依依惜別,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盡興。寂靜清涼的江水泛著寒意,天上那皎潔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摯的心。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組詩大約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出為江寧(今南京)縣丞時。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

這兩首詩當為此時所作。

賞析:這兩首詩所記送別的時間和情景是「倒敘」。第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送別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寫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餞行之事。

即景生情,情蘊景中,本是盛唐詩的共同特點,又是王詩的獨特風格。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淒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於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跡,含蓄蘊藉,餘韻無窮。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年-757年),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其詩以七絕見長,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意

唐 王昌齡 寒雨 連江夜入吳 平明 送客 楚山 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詞語釋義 芙蓉樓 是黔陽 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鎮 的名樓,那還有王昌齡的石像和介紹。送 是送別的意思。辛漸 是詩人的一位朋友。題目的意思是 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1.芙蓉樓 原名西北樓,在潤州 今江蘇省鎮江市 西北。2...

《芙蓉樓送辛漸》全詩的意思《芙蓉樓送辛漸》全詩意思

譯文 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定了悽清的氣氛。二句中的 平明 點明送客的時間 楚山孤 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 四句...

芙蓉樓送辛漸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懷芙蓉樓送辛漸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 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 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 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本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淒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