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有什麼特點

2021-03-05 09:21:49 字數 5085 閱讀 8529

1樓:匿名使用者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動作電位由鋒電位(迅速去極化上升支和迅速復極化下降支的總稱)和後電位(緩慢的電位變化,包括負後電位和正後電位)組成。鋒電位是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義的動作電位主要指鋒電位。

動作電位的幅度約為90~130mv,動作電位超過零電位水平約35mv,這一段稱為超射。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一般歷時約0.5~2.

0ms,可沿膜傳播,又稱神經衝動,即興奮和神經衝動是動作電位意義相同。

經衝動的傳導過程是電化學的過程,是在神經纖維上順序發生的電化學變化。神經收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離子透性發生急劇變化。用同位素標記的實驗證明,神經纖維在受到刺激(如電刺激)時,na+的流入量比未受刺激時增加20倍,同時k+

流出量也增加9倍,所以神經衝動是伴隨著na+大量流入和k+大量流出而發生的。

細胞的膜電位是由細胞膜對特異離子的相對通透性和離子的跨膜濃度梯度決定的。在細胞膜上存在著由親水的蛋白質分子構成的物質出入細胞的通道。對神經傳導來說,最重要的離子通道是na+、k+、cl+、ca2+等通道。

神經纖維靜息時,也就是說,在神經纖維處於極化狀態時(電位差為-70mv),na+通道大多關閉。膜內外的na+梯度是靠na+、k+泵維持的。靜息電位(resting

potential,

rp),細胞處於靜息狀態是的膜內外電位差,可以根據nernst方程和膜內外的離子濃度計算得到。

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膜上接受刺激的地點失去極性,透性發生變化,一些na+通道張開,膜外大量的na+順濃度梯度從na+通道流入膜內。這就進一步使膜失去極性,使更多的na+通道張開,結果更多的na+流入。這是一個正反饋的倍增過程,這一過程使膜內外的na+達到平衡,膜的電位從靜息時的-70mv轉變到0,並繼續轉變到+35mv(動作電位)。

也就是說,原來是負電性的膜內暫時地轉變為正電性,原來是正電性的膜外反而變成負電性的了。此時膜內陽離子多了,na+通道逐漸關閉起來。由於此時膜的極性並未恢復到原來的靜息電位,na+通道在遇到刺激時不能重新張開,所以這時的na+通道是處於失活狀態的。

只有等到膜恢復到原初的靜息電位時,關閉的na+通道遇到刺激才能再張開而使na+從外面流入。na+通道這一短暫的失活時期相當於(神經傳導的)不應期。na+流入神經纖維後,膜內正離子多了,此時k+通道的門開啟,膜對k+的透性提高,於是k+順濃度梯度從膜內流出。

由於k+的流出,膜內恢復原來的負電性,膜外也恢復原來的正電性,這樣就出現了膜的再極化,即膜恢復原來的靜息電位。這一週期的電位變化,即從na+的滲入而使膜發生極性的變化,從原來的外正內負變成外負內正,到k+的滲出使膜恢復到原來的外正內負,稱為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

動作電位可以分成去極化、復極化、超極化三個過程。動作電位的產生符合「全或無定律」,即刺激只要達到閾值,就能引發動作電位。

2樓:將秀雲伯壬

區域性電位:(1)概念:細胞受到閾下刺激時,細胞膜兩側產生的微弱電變化(較小的膜去極化或超極化反應)。或者說是細胞受刺激後去極化未達到閾電位的電位變化。

(2)形成機制:閾下刺激使膜通道部分開放,產生少量去極化或超極化,故區域性電位可以是去極化電位,也可以是超極化電位。區域性電位在不同細胞上由不同離子流動形成,而且離子是順著濃度差流動,不消耗能量。

(3)特點:

①等級性。指區域性電位的幅度與刺激強度正相關,而與膜兩側離子濃度差無關,因為離子通道僅部分開放無法達到該離子的電平衡電位,因而不是「全或無」式的。

②可以總和。區域性電位沒有不應期,一次閾下刺激引起一個區域性反應雖然不能引發動作電位,但多個閾下刺激引起的多個區域性反應如果在時間上(多個刺激在同一部位連續給予)或空間上(多個刺激在相鄰部位同時給予)疊加起來(分別稱為時間總和或空間總和),就有可能導致膜去極化到閾電位,從而爆發動作電位。

③電緊張擴布。區域性電位不能像動作電位向遠處傳播,只能以電緊張的方式,影響附近膜的電位。電緊張擴布隨擴布距離增加而衰減。

動作電位:(1)概念: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到閾上刺激時,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發生的快速、可逆轉、可傳播的細胞膜兩側的電變化。動作電位的主要成份是峰電位。

(2)形成條件:

①細胞膜兩側存在離子濃度差,細胞膜內k+濃度高於細胞膜外,而細胞外na+、ca2+、cl-高於細胞內,這種濃度差的維持依靠離子泵的主動轉運。(主要是na+

-k+泵的轉運)。

②細胞膜在不同狀態下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靜時主要允許k+通透,而去極化到閾電位水平時又主要允許na+通透。

③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閾上刺激。

(3)形成過程:≥閾刺激→細胞部分去極化→na+少量內流→去極化至閾電位水平→na+內流與去極化形成正反饋(na+爆發性內流)→達到na+平衡電位(膜內為正膜外為負)→形成動作電位上升支。

膜去極化達一定電位水平→na+內流停止、k+迅速外流→形成動作電位下降支。

(4)形成機制:動作電位上升支——na+內流所致。

動作電位的幅度決定於細胞內外的na+濃度差,細胞外液na+濃度降低動作電位幅度也相應降低,而阻斷na+通道(河豚毒)則能阻礙動作電位的產生。

動作電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動作電位時細胞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產生的一次可逆的、可傳導的電位變化。產生的機制為①閾刺激或閾上刺激使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順濃度梯度及電位差內流,使膜去極化,形成動作電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開放,k+外流,復極化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支。③鈉泵的作用,將進入膜內的na+泵出膜外,同時將膜外多餘的

k+泵入膜內,恢復興奮前是離子分佈的濃度。

什麼是動作電位

3樓:匿名使用者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動作電位由鋒電位(迅速去極化上升支和迅速復極化下降支的總稱)和後電位(緩慢的電位變化,包括負後電位和正後電位)組成。鋒電位是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義的動作電位主要指鋒電位。

動作電位的幅度約為90~130mv,動作電位超過零電位水平約35mv,這一段稱為超射。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一般歷時約0.5~2.

0ms,可沿膜傳播,又稱神經衝動,即興奮和神經衝動是動作電位意義相同。

4樓:匿名使用者

動作電位由峰電位及後後電位組成,其中峰電位包括:去極相與復極相;後電位包括:負後電位與正後電位。

動作電位有什麼特點

5樓:南北

動作電位的特點:

全或無現象:該現象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動作電位幅度。細胞接受有效刺激後,一旦產生動作電位,其幅值就達最大,增大刺激強度,動作電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二是不衰減傳導。

1.動作電位過程中膜電位的去極化是由鈉通道開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極化,只是使膜電位從靜息電位達到閾電位水平,而與動作電位的最終水平無關。因此,閾刺激與任何強度的閾上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水平是相同的,這就被稱之為全或無。

2.不能疊加,因為動作電位具有全或無的特性,因此動作電位不可能產生任何意義上的疊加或總和。

3.不衰減性傳導,在細胞膜上任意一點產生動作電位,那整個細胞膜都會經歷一次完全相同的動作電位,其形狀與幅度均不發生變化。

動作電位指的是靜止膜電位狀態的細胞膜受到適當刺激而產生的,短暫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電位搏動。

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被稱為興奮性,有這種能力的細胞如神經細胞和肌細胞。動作電位是實現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的生理基礎。

6樓:憶安顏

1、全或無現象:刺激未達到閾刺激則無動作電位,刺激達到閾刺激則產生動作電位且幅度達到最大值,不會隨著刺激的增強而增大。即要麼有,要麼沒。

2、不衰減傳播:即動作電位的幅度和波形在傳播過程中始終不變,也是全或無現象在傳播時的一個體現。

3、脈衝式發放:兩個動作電位總是有間隔而不會融合起來。

拓展資料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產生快速的可傳播的一過性電位波動。

產生動作電位的條件

當細胞受到刺激,首先引起少量na+通道開放,使膜靜息電位減少;當膜靜息電位減少,達到某一電位水平(閾電位)時才引起電壓依從式na+通道大量開放,從而產生動作電位。

區域性反應與ap的區別

區域性反應                    動作電位

閾下刺激引起             閾(上)刺激引起

鈉通道少量開放          鈉通道大量開放

反應隨刺激改變         「全或無」

有總和效應                  無

衰減性傳播                  非衰減性傳播

7樓:薄荷

動作電位(英文:action potential),指的是靜止膜電位狀態的細胞膜受到適當刺激而產生的,短暫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電位搏動。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被稱為興奮性,有這種能力的細胞如神經細胞和肌細胞。

動作電位是實現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的生理基礎。

一個初始刺激,只要達到了閾電位(threshold potential),不論超過了多少,也就是全有全無律,就能引起一系列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而形成離子的流動,改變跨膜電位。而這個跨膜電位的改變尤能引起臨近位置上細胞膜電位的改變,這就使得興奮能沿著一定的路徑傳導下去。

拓展資料:除了鈉電壓門控通道外,電壓門控鈣通道也可以引起動作電位(如心肌和浦肯野細胞)。植物細胞也能產生動作電位,例如在植物運動之時。

8樓:峰何以笙簫默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

動作電位的特點:

1、「全或無」

只有閾刺激或閾上刺激才能引起動作電位。動作電位過程中膜電位的去極化是由鈉通道開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極化,只是使膜電位從靜息電位達到閾電位水平,而與動作電位的最終水平無關。因此,閾刺激與任何強度的閾上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水平是相同的,這就被稱之為「全或無」。

2、不能疊加

因為動作電位具有「全或無」的特性,因此動作電位不可能產生任何意義上的疊加或總和。

3、不衰減性傳導

在細胞膜上任意一點產生動作電位,那整個細胞膜都會經歷一次完全相同的動作電位,其形狀與幅度均不發生變化。

動作電位的幅度接近於什麼?A鈉平衡電位B鉀平衡電位C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和D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

c動作電位幅度接近靜息電位的絕對值與超射值之和,故c d,鈉鉀平衡電位絕對值只和為動作電位幅度 b 在安靜狀態下,細胞膜對鉀離子通透性大,對鈉離子通透性很小,僅為鉀離子通透性的1 100 1 50,而對氯離子則幾乎沒有通透性。因此,細胞靜息期主要的離子流為鉀離子外流。c 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幅度接近於...

靜息電位產生的機制及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靜息電位機制 1 bemstein最先提出細胞內處鉀離子的不均衡分佈和安靜狀態下細胞膜要要對k有通透性,可能是使細胞能保持內負外正的極化狀態的基礎。2 由於鈉泵活動的結果,已知所有生物的細胞內k濃度超過細胞外,細胞外na濃度超過細胞內。3 因高濃度離子具有較高的勢能,故k離子有向外擴散趨勢,na離子...

動作電位全或無的特性為什麼可以表現在傳導不衰減這個特點上呢

全或無 即給予的刺激強度太小時,不能引起動作電位 一旦刺激專強度達到閾值時屬,就能引起一個幅度 最大的動作電位 該電位在傳導過程中其幅度不因傳導距離的增加而減小。這種特性稱為不衰減性傳導或 全或無 式傳導 不衰減是全或無傳導的特性 動作電位的傳導特點是有哪些?一 全或無 只有閾刺激或閾上刺激才能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