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福建人叫客家人福建人為什麼又叫客家人?

2021-05-14 14:10:01 字數 6248 閱讀 8292

1樓:久落江邊

並不是叫福建人客家人,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客家人。

學界認為有三個標準:第一,你是不是講客家話;第二,你認同不認同客家文化;第三,你的祖先在南遷的時候有沒有經過寧化石壁。如果三個標準裡符合兩條,那麼我認為你就是客家人。

比如有的人不會講客家話,但是他很認同客家文化,而且他的祖先在南遷的時候有經過寧化石壁,那麼我們就認為他是客家人。有的人會講客家話,也認同客家文化,但是他的祖先在南遷的時候繞過寧化石壁,我們也認為他是客家人。按照這三個標準居其二的原則,全世界有一億客家人。

什麼是客家話?客家話是一個語系,不是一種方言,語系由若干種方言構成。在我們連城那個地方的方言是全世界最複雜的,複雜到隔壁村都聽不懂,完全都聽不懂,除了發音以外,關鍵是有些措詞都不同。

比如北團和四堡是緊挨著的兩個鄉,但他們必須用普通話交流,方言完全徹底相互聽不懂。北團人說的「魚」,四堡人表述為「擺尾佬」;北團人說的「粽子」,四堡人表述為「沙粒飯」。

方言既然這麼複雜,為什麼又說都是客家語系呢?這就涉及到語言學的問題。語言學裡除了發音,還有語法和措詞,我們在判斷不同的方言是不是屬於同一個語系的時候,通常是用若干個標準來判斷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四川、廣西、湖南、臺灣、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區,分佈約120餘縣。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

2023年代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於本地人。客家話是漢語方言之一,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

山歌別具風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區保持自己習俗傳統,婦女均天足,參加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約束,勇於進取。近代,太平天國之亂失敗後,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廣闊的地區,有的轉徙僑居南洋一帶。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

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嘉應州、贛州、汀州。   所以並不是叫福建人客家人,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客家人,我家鄉也有阿

歷史沿革

客家人有五次大遷移,客家先民第一次大遷徙 西晉永康元年,發生了「八王之亂」,繼而又爆發了人民反晉王朝的鬥爭,大大動搖了西晉王朝的統治。這時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等少數民族趁虛而入,各自據地為王,相互爭戰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動盪局面。西晉王朝覆亡後,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們廢農田,牧牛羊,虜漢人做奴隸。

不堪奴役的漢人大舉南遷,他們由中原經河南南陽,進入襄樊,沿漢水入長江遷向湖北、安徽、江蘇一帶;朝東則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其前鋒已抵達今之梅州大埔,並於東晉義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營」為基礎設定了義招縣。這時,東晉王朝為安置中原移民,專門設立了僑州、郡、縣,予以各種優待。

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續170多年,遷移人口達一二百萬之眾。

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遷徙 北宋都城開封,於公元112年被金兵攻佔後,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元人入侵中原後,強佔民田,推行奴隸制。

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隨後由於元兵向南進逼,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文天祥起兵抗元,率義軍進抵梅州,客家兒女紛紛從軍,轉戰於閩粵各地,僅鬆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執幹,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

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因為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第四次客家大遷徙 客家第四次遷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滿族入主中原的影響。清兵進至福建和廣東時,客家節義之士,出面號召群眾舉義反清,失敗後被迫散居各地。

有隨鄭成功到臺灣的;有向粵北、粵中、粵西搬遷的;有的到了廣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脹。贛閩粵邊區的客家人,經過200多年的發展,人口大增,而當地山多田少,耕殖所獲,不足**,乃思向外發展。

適逢清**於康熙年間發起「移湖廣、填四川」和移**動。於是,由中原移居兩湖兩廣的漢民,又大量入川。**、郭沫若、韓素音的祖先,都是當時由廣東、福建遷到四川的客家人。

第五次客家大遷徙 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輾轉征戰十餘年。天京陷落後,起義軍受到剿殺,百姓紛紛逃匿。在此期間,粵中地區發生了持續12年的土客械鬥。

清**為解決土客之爭,特劃出台山赤溪地區以安置客家人。動亂使得客家人開始了又一次的大遷徙,分別遷到海南、廣西,甚至飄洋過海去謀生。

客家人向海外遷徙 自南宋末年以來,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又陸續通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海路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衝等港口出發,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陸路通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

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各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當數量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他們或自駕帆船,或被擄掠、誘騙、招僱為「契約華工」到南洋等地從事苦役。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現在客家後裔已遍佈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人為什麼又叫客家人?

3樓:墨竹

我是福建人我來回答,福建人有很多民系,正如福建的方言多元化一樣,福建的民系是很複雜的!!!福建不只只有客家人相反,客家人在福建是少數族群,福建最多的是閩南人,佔了全省人口將近一半,其次福州人(閩東民系)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閩西的三明龍巖兩市,當然三明人龍巖人也並非都是客家人,也有相當一部分不屬於客家民系,所以福建人其實有很多種人,不能說為什麼「又叫客家人」

4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先民輾轉奔波,最後找到閩、粵、贛交界地區這片大本營時,被周邊的其他民系視為「客人」,即「外來人」。「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客家人,不單被稱為「客」,而且也自稱為「客」,表現出客家人的大度和豁達。正是有這種大度和豁達的精神素質,客家人才能做到「身入他鄉即故鄉」,才能把贛南、閩西、粵東三角地帶的土著居民融合進來,最後「反客為主」,形成獨特而優秀的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也就是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和壯大的過程。

答題不易,麻煩點下右上角【滿意】以茲鼓勵,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為漢族的一個民系或「族群」。

客家人是秦朝末至宋朝初南遷到福建的,而非當地土著居民,故而,福建人又稱客家人。

6樓:匿名使用者

一、選擇定製傢俱,一般來說,最能體現櫥櫃科技含量的,就是其功能、設計。普通的櫥櫃一般只有基本的儲物功能,對於物品的取放,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空間等多方面缺少考慮。而專業廠家生產的定製櫥櫃,在功能設計上考慮得相當細緻。

水槽、爐臺等設計為嵌入式,美觀大方。抽屜全部安裝滑軌、舉重若輕。各種功能性配件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間、方便存取。

二、一套優質的定製櫥櫃使用壽命長,並且可以根據需求任意組合、調整和搬遷。自己定製選購起來省時省力,跑一家商店就能把一整套全部搞定。而且整體施工還能節約時間成本。

另外,整體廚房舒適、清潔、高效的程度是傳統廚房無法相比的。定製櫥櫃益處良多,值得大家選擇。

7樓:江流兒

不是的,客家人是少數民族,但是客家人也是漢族人

8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的 梅州人才是客家人好不啦

為什麼叫客家人

9樓:李家思

客家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2023年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

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本地人。因為他們是後遷入的居民,相對與前期遷入的居民和本地土著人來說,他們是客,所以稱客家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以地域命名的客家人-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客家人稱呼廣府人為本地人,客家人就是與本地人相對的外地人之意,只是相信沒人會喜歡稱為外地人、外省人,而使用客家人這個較能接受的稱呼。

另外客家的英文是hakka,在客家話發音「客」與「夏」同音,故亦蘊含著夏家人之意的學說,在古代中原人多自稱夏人、夏家、夏族,周天子分封的諸侯為諸夏。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苗族人將農曆新年稱為客家年,苗族人、彝族人、土家族人等把漢族人都稱為客家人,彝族人曾把紅軍稱為客家軍,因為那是一支漢人為主的軍隊,今天一個其他地方的漢族人去到他們那裡作客,他們都會稱呼你為客家人。

客家人不以地域命名的特點,這正反映其主體才是真正的南下移民,真正的外來人口,因為來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識的移民根本不可能都集中只去一個省份,一定會分散在南方數省,這是常識。

客家人分佈在南方的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臺灣、海南等省份,但他們的語言卻能相通,證明他們本來是一個區域的人而分散出去的外地人,近代客家人也已經漂洋過海遍佈世界各地,甚至有些已經回去陜西河南。

據宋代王存《元豐九域志》統計,宋代在廣東境內戶口數中,主戶佔61%,客戶佔39%,直到今天廣東客家人也的確佔了廣東約四成的比例。

而認為福建人八姓入閩說基本屬於杜撰的古代移民史權威,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的《中國移民史》和西南大學藍勇教授的大學本科教材《中國地理歷史學》都清晰可見在宋代今天的客家地區州份戶籍人口都是出現大幅激增,這明顯是外來移民造成的情況。

汀州、贛州、梅州、惠州、河源、韶關等客家人聚居的各處縣城也是建在平原上的,還有古書院、古城牆遺址和駐軍遺址。

客家人的意思亦是客籍人,外地人之意,與本地人相對,客籍,原指客居異鄉,到了現在專指客家人。

《戰國策·楚策四》「汗明見春申君......春申君曰:'善'召門吏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見。」

清代作家洪楝園《後南柯·甲陣》「駙馬,司農,司憲等三人,均系客籍,手握重兵,殊為未便。」

清代文學家龔自珍《秋心》詩之二「曉來客籍差誇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孫中山《地方自治實行法》「其本為土著而出外者,其家族當為之代盡義務,回家時乃能立享權利,否則於回家時以客籍相待」

***《井岡山的鬥爭》「土籍的本地人和數百年前從北方移來的客籍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界限,歷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時發生很激烈的鬥爭」

**《回憶我的母親》「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在湖廣填四川時遷移四川儀隴縣馬鞍場」

在客家地區如在中原時一樣崇文興學蔚然成風,書院林立,許多客家縣被稱為文化之鄉、進士之鄉。

客家人的標誌就是崇文重教,耕讀傳家,史載宋代江西贛南地區共有文武進士293人,宋至清代廣東梅州地區共有文武進士234人,福建龍巖地區共有文武進士274人。

文臣提筆安天下,武將馬上定乾坤,國共兩黨中的客家人將軍就有一千五百多位,單廣東梅州一地就有近三百位大學校長,眾多中國社科院院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等等。

今天很多客家人仍像祖先傳統一樣入朝為官從政,現在大陸、臺灣、東南亞等**都有大量客家人。

客家話-古漢語的活化石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說「國家對詩歌吟誦的傳承和發展很重視,吟誦是中國人傳統的詩作交流方式,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方式,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我第一次聽到了用原汁原味的中州方言 - 客家話吟誦的詩詞,南方的客家話,保留了過去的詩風,很有欣賞價值」

《集韻》吾,牛加切,音牙。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估》吾,我也。

「吾」「我」的古音是nga/ngai

也是客家話「吾」「我」的讀音:牙、涯,符合古音

古音「他」為「其」,音同姬,客家話「他」也是叫「其」,也和姬同音

古音「你」為「爾」「汝」,客家話「你」也是叫「爾」「汝」

按照隋代《切韻》和宋代《廣韻》等韻書記載的發音來分析的話的確是今天的客家話,**時期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就指客家話是千年前的中州音韻。

邱從容《唐朝官話的研究》也利用了日本保留的唐音詞彙來分析也的確是今天的客家話,因為發出的音一模一樣。

南宋慶元年間任汀州教授的陳一新《跋贍學田碑》有云「閩有八郡,汀鄰五嶺,然風聲氣習頗類中州」

差不多同時代的詩人劉克莊《詠漳州風物》有云「風煙絕不類中州」

兩者對比,可見宋人眼中境土相鄰的汀,漳兩州居民的方言和文化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汀州居民語言習慣文化和中原一樣,漳州居民卻和中原有明顯差異,而在唐代建立的汀州府今天又稱為客家首府,今天的客家話中仍保留大量文言文的字眼。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謝小東表示,中國已不存在純種漢族人。

他指出「根據研究,現在的客家人是比較純粹地繼承了古代中原人的文化傳統,如他們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們現在只能以少數族群的形式存在了」

為什麼叫客家人客家人為什麼叫客家人?

客家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 4世紀初 唐代後期 9世紀末 因戰亂大批南下。1270年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 閩 粵等地。自稱 客家 或 來人 以區別本地人。因為他們是後遷入的居民,相對與前期遷入的居民和本地土著人來說,他們是客,所以稱客家人。不以地域命名的客家人 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客家人稱呼廣府...

客家人為什麼稱客家人呢,客家人為什麼要叫客家人

前面的說得是呀,中原漢人遷到廣東等地後,為了區別於土著人,所以稱客家人 時時為客 處處為家 所以所以稱之為客家人 在五胡亂華中原人民輾轉南遷的時候,已有 給客制度 南齊書州郡志雲 南兗州,鎮廣陵。時百姓遭難,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為客。元帝大興四年,詔以流民失籍,使條民上有司,為給客制度 可知客家...

為什麼福建人聽不懂福建話,福建人說什麼話?

我是福州市人,我只想問問小便 福建話是什麼話?我自己都沒有明白。方言太多,有時隔一村就有語言差異。搞笑,從來就沒有什麼所謂福建話,福建方言多了去,又不是全省只有一種方言。十里八鄉不同音,都能聽的懂就怪了。福建復話有很多,很多人制 都認為閩南語就bai是福建話,其實不是,在我的du認知裡,zhi福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