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與挑戰是什麼

2021-05-20 00:49:16 字數 5860 閱讀 1446

1樓:匿名使用者

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八大機遇與挑戰: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絡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絡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專案可能面臨著資產**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海外許多**大幅縮水,資產**大幅下降,一些公司**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

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衝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

我國一般性**出口收入、**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巨集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臺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

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定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

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

一方面,在國際金融、**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執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的暴漲**,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

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臺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

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

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

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

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複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

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

2樓:匿名使用者

機遇有在經濟危機中遇到困難的世界級企業**資產,這給中國的企業帶來了良機,還有在經濟危機中,帶給中國經濟轉型的機遇也是非常難得的,挑戰有由於危機造成外國居民收入減少,導致消費能力下降,致使中國企業出口利潤下降,另外今明兩年,外國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訴訟越來越多,使得企業早收手損失。由於美元走弱,導致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上升,中國的美元資產縮水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當今中國面臨的四大機遇、三大挑戰是什麼?

3樓:南北

中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有四大機遇:

1.和平轉型的國際體系,有利於中國漸進式地成為世界主要大國。

2.在全球事務中各方對中國的借重和需求顯著上升。

3.廣大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和影響上升,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戰略依託。

4. 中國和諧世界的理念已經形成,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

面臨的三大挑戰:

1.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成為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外部發展壞境空前嚴峻。

2.地區熱點此起彼伏,周邊亂象叢生,中國外部安全壞境風險和隱患增多。

3.意識形態因素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上升,中國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大壓力和挑戰。

要準確把握國際形勢變化的規律,既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又看到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挑戰,未雨綢繆、妥善應對,切實做好工作。

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是一個極為重要並且常做常新的課題。中國要發展,必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

要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要把當今世界的風雲變幻看準、看清、看透,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

4樓:傅行雲時代

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讓中國的經濟改革面臨新的挑戰。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量依然可觀,但穩定經濟增長任務繁重。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202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2023年全年經濟總量,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從經濟總量看,我國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從發展速度看,30多年來,中國經濟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創造了經濟增長的「中國奇蹟」。

經濟新常態下,依靠依然可觀的實際增長,能夠有效保障國家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而財力的增加能夠對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經濟和社會中的薄弱環節、切實改善民生、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衝擊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從我國的發展實際看,依靠依然可觀的實際增長,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是能夠實現的,也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大國紅利」。

但客觀講,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的挑戰亦十分明顯,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施策,使經濟增長執行在合理區間。

二是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但核心動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從城鎮化角度看,我國正在經歷世界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過程,城鎮化伴隨的大規模人口遷移,將推動消費持續增長,這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2023年我國的名義城鎮化率僅為53.

73%,戶籍城鎮化率則低得多,僅為36%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工業化角度看,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沒有完成,除東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業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區工業化的發展還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機遇。

但也應當看到,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臨的創新挑戰和技術瓶頸依然存在,離依靠「技術紅利」創造經濟增長核心動力源還有較遠的距離。

三是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有很大空間。

202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23年的統計公報顯示,這一比例攀升至48.2%,這是非常好的經濟結構優化跡象。

在支撐我國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內需結構中投資佔比相對較高,但2023年消費率和投資率達到各佔50%之後,消費率出現較快增長趨勢,在經濟結構中佔比再次超過投資率,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逐步得到體現。

由於地理條件、發展基礎、歷史文化等因素,我國區域經濟結構中,東中西部發展差距較大,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區域結構亦在逐步得到優化,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多「發展紅利」。

但同時應看到,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產業結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顯得較為落後,需求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這些因素在制約著中國經濟質量的整體提高。

四是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但轉變**職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經濟新常態下,**職能轉變的核心仍然是處理好**和市場的關係。新一屆**將簡政放權、轉變**職能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當頭炮」,目的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給各類市場主體鬆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23年以來,國家先後取消和下放了共700餘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涉及到將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等一系列具體舉措。

2023年前3個季度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2023年增長60%以上。

這些舉措既對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機遇之一。同時我們也要承認,當前地方一些職能部門過度干預企業經營管理,吃拿卡要、「紅頂中介」、尋租腐敗等現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加快轉變**職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也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挑戰之一。

當今中國面臨的三大挑戰

一、 在世界格局中,中國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雖然發達資本主義大國呈相對衰落之勢,但它們在國際格局中仍然占主導地位,仍具有較大的優勢;它們為了維護共同利益,必將全力遏制中國崛起。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崛起,不可能採取昔日殖民列強的做法,掠奪落後國家和地區。

今天發展中國家不應也不可能走昔日列強崛起的老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應該而且必須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是否爆發戰爭不以我們單方意志為轉移。

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之所以會出現週期性經濟危機,正確地說,有這樣幾個理由: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著商品生產,存在著供求規律和價值規律,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一個不少;二是市場配置資源,而不是計劃配置資源;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與全球經濟接軌,世界市場遇到風浪,必然會波及這些國家;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著私人佔有生產資料,公有制與私有制並存,公有制為主導,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的分配製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並存,勞資矛盾仍然存在。只要這五條存在,週期性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三、當前中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問題仍然較多,這些內部問題是中國進一步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下,我國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 來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源挑戰 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它們更多地獲得資金龍其是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加快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 有利於它們更好地利用自身優勢,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經濟 有利於它們獲得先進技術 管理經驗,發揮後發優勢。但經濟全球化也有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容易引起 摩擦和金融危...

美國金融危機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題目太大,討論的人也多,不如具體到一點,比如對農產品的,對紡織品的,對人民幣匯率的等等。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對中國的機遇是 中國可以在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時進行資本輸出,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源和勞動力進行生產,象美國在中國辦企業一樣,利用中國的豐富資源和廉價勞動力,中國擁有外匯1500...

什麼是中國經濟,什麼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什麼是中國經濟?應該說中國和經濟是完全兩個並行的名詞,經濟是價值的創造 轉化與實現 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 轉化 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而中國只是代表某個區域。簡單地說,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 是對人們生產 使用 處理 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家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