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書院產生的原因辦學特色及其意義分別是什麼

2021-03-06 14:02:33 字數 6048 閱讀 6002

1樓:完美假知己

原因:(1)官學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書院的產生是必然,填補了官學的空白。(2)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促進了書院的發展。

(3)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4)佛教禪林的影響。(5)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應用,促進了圖書事業的發展,從而為書院的各種教學活動及研究活動提供了便利。

特色:(1)教學與研究相結合。(2)盛行講會制度,提倡百家爭鳴。

(3)教學上實行門戶開放,師生眼界開闊;「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才於一域。」(4)學習以個人鑽研為主,師「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5)師生關係融洽。

意義:書院的產生,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型別,起到了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

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式,學術風氣濃厚,開闢了新的學風,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書院在辦學和管理領域也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措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2樓:我是大角度

一、宋代書院產生的原因

1、官學發展不是很好,空白太多需要書院來提升;

2、北宋科舉的人才也日趨增多;

3、朝廷也是崇尚文學鼓勵辦學;

4、佛教的影響;

5、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有利於教學。

二、宋代書院辦學特色

1、提倡百家爭鳴,有利於文學的發展;

2、師生關係處理妥當;

3、門戶開放,學習內容廣泛;

4、教學與相關研究同步。

三、宋代書院意義

1、對後續的年代的教學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對發展也是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3樓:山東省飛飛

宋代書院的教育特點及其意義

宋代書院在教育及教學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書院的教育經費**多樣化。書院的經費,得到官府的資助,也依靠民間自己籌集,主要靠學田供給。以白鹿洞書院為例,在南宋先後三次由官府增置學田。

第一次在淳熙七年(2023年),始置學田870畝;第二次在淳熙十年(2023年),置辦700畝;第三次在嘉定十四年(2023年),置辦學田300畝。書院總共擁有學田1870畝。嶽麓書院在紹熙五年(2023年),官府一次就撥給學田50頃,書院學生日給米一升四合,錢六十文。

像浙東一代的富庶地區,則常有鉅商贊助書院。東陽(今浙江金華)郭氏累代出資創辦書院,家撥良田數百畝用於養士,其子孫後代先後設立了石洞書院、西園書院和南湖書院。浙東的杜州六先生書院,也是私人出資辦學,設有先聖碑亭、禮殿、講堂、生員六宅、慈湖祠、書庫、門廊、庖湢,書院內部設施十分完善,辦學條件也很優越。

第二,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管理體制日趨完備。宋代書院的最高首腦稱為山長、洞主或洞長。山長既是主要的教學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並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學者來擔任。

北宋的書院除了山長之外,其他教學管理輔助人員的設定很少。南宋書院,隨著辦學規模的日益擴大和書院內部設施的日益增多,書院教學管理人員的設定也相應增加。以金陵的明道書院為例,除設山長一員總負教養之責外,齋舍六堂各設堂長一員,分司其職。

此外還有講書、堂錄、堂賓、直學、講賓、司計、掌書、掌祠、醫諭和職事生員協助管理。教職人員的名目達十餘種之多。

書院教職人員人數的擴大和分工管理制度的形成,標誌著書院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書院教學管理形式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的一個方面。

第三、書院實行開放式的教學和研究。求學者不受地域、學派的限制均可前來聽講、求教。例如朱熹的學生黃幹在白鹿洞書院講《易經》乾坤二卦,山南山北的人士都來聽講。

白鹿洞書院後來還撥出一筆專款,用來接待四方來求學的人,並有專人負責招待。

教學人員也不限於書院自身,而是廣泛邀請學界名流前來講學,例如在張栻主持嶽麓書院的時候,就曾經邀請朱熹到書院講學月餘。講學甚至包括不同學派的學者。南宋鵝湖書院 就曾同時邀請朱熹和陸九淵來講學,二人觀點對立,辯論相當激烈。

朱熹在觀點上堅持己見,但在治學態度上不排斥異己,他很欣賞陸九淵的《論語》研究,又將陸九淵請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書院講《論語》,還將他的講義刊刻在石碑上,供書院長久學習。書院的門戶開放風格,大大促進了學術交流和發展,也開闊了學生視野,深化了教學。

講會是書院的重大教學研究活動,講會不僅有本院教師講學,也聘請社會名流或其他書院的學者到本院參講。各地書院甚至建立了互通聲訊的聯絡制度,事先商定日期,明確講會主題,屆時各地學者不遠千里赴會,並有隆重的儀式。講會大大提高了書院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第四、書院的教學注重啟發引導,提倡切磋討論,講究身心涵養。書院教學除參加學術活動和教師必要的講授外,主要是學生自學,所以書院都重視對學生的讀書指導。朱熹就大量涉及讀書方法的指導,以他的讀書法六條為代表。

元代程端禮曾任江東書院山長,他撰有《讀書分年日程》,從幼兒到成年,次序分明,是古代一個詳盡的自學大綱。書院教學還強調學生要善於提出疑問。朱熹說:

「讀書需有疑。」「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全無所疑,方始是學」他在白鹿洞書院就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問辯。書院也有學規,但這種學規更側重引導激勵,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為代表,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五教之目: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規範了書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貫徹「明人倫」的綱常禮教。

二是「為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指明瞭書院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過程。

三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是為書院學生指明瞭道德修養的基本要點。

四是「處事之要: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為書院學生指明瞭行為處世的基本原則。

五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為書院學生指明瞭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

綜上所述,書院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組織形式,既不同於正規的官學,也不同於純粹的私學。同官學相比,書院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而少有衙門氣。課程設定也有較大的自主性,而較少受科舉支配。

某一學派的著述、思想及相關的知識在書院教學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往往為某一學派思想的研究中心。書院向一切求學者開放,並不限定入學條件。書院山長、教師一般也不納入**系列。

書院的管理側重於啟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自覺性,少有禁戒懲治的規章。同一般師徒授受的私學相比,書院規模大,有教學組織機構,通常都擁有自己的學田、院產、藏書、供祀、教學設施,條件比一般私學優越正規。

書院的產生,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型別,起到了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式,學術風氣濃厚,開闢了新的學風,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書院在辦學和管理領域也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措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宋代書院產生的原因,辦學特色及其意義

4樓:完美假知己

原因:(1)官學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書院的產生是必然,填補了官學的空白。(2)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促進了書院的發展。

(3)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4)佛教禪林的影響。(5)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應用,促進了圖書事業的發展,從而為書院的各種教學活動及研究活動提供了便利。

特色:(1)教學與研究相結合。(2)盛行講會制度,提倡百家爭鳴。

(3)教學上實行門戶開放,師生眼界開闊;「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才於一域。」(4)學習以個人鑽研為主,師「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5)師生關係融洽。

意義:書院的產生,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型別,起到了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

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式,學術風氣濃厚,開闢了新的學風,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書院在辦學和管理領域也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措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5樓:山東省飛飛

宋代書院的教育特點及其意義

宋代書院在教育及教學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書院的教育經費**多樣化。書院的經費,得到官府的資助,也依靠民間自己籌集,主要靠學田供給。以白鹿洞書院為例,在南宋先後三次由官府增置學田。

第一次在淳熙七年(2023年),始置學田870畝;第二次在淳熙十年(2023年),置辦700畝;第三次在嘉定十四年(2023年),置辦學田300畝。書院總共擁有學田1870畝。嶽麓書院在紹熙五年(2023年),官府一次就撥給學田50頃,書院學生日給米一升四合,錢六十文。

像浙東一代的富庶地區,則常有鉅商贊助書院。東陽(今浙江金華)郭氏累代出資創辦書院,家撥良田數百畝用於養士,其子孫後代先後設立了石洞書院、西園書院和南湖書院。浙東的杜州六先生書院,也是私人出資辦學,設有先聖碑亭、禮殿、講堂、生員六宅、慈湖祠、書庫、門廊、庖湢,書院內部設施十分完善,辦學條件也很優越。

第二,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管理體制日趨完備。宋代書院的最高首腦稱為山長、洞主或洞長。山長既是主要的教學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並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學者來擔任。

北宋的書院除了山長之外,其他教學管理輔助人員的設定很少。南宋書院,隨著辦學規模的日益擴大和書院內部設施的日益增多,書院教學管理人員的設定也相應增加。以金陵的明道書院為例,除設山長一員總負教養之責外,齋舍六堂各設堂長一員,分司其職。

此外還有講書、堂錄、堂賓、直學、講賓、司計、掌書、掌祠、醫諭和職事生員協助管理。教職人員的名目達十餘種之多。

書院教職人員人數的擴大和分工管理制度的形成,標誌著書院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書院教學管理形式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的一個方面。

第三、書院實行開放式的教學和研究。求學者不受地域、學派的限制均可前來聽講、求教。例如朱熹的學生黃幹在白鹿洞書院講《易經》乾坤二卦,山南山北的人士都來聽講。

白鹿洞書院後來還撥出一筆專款,用來接待四方來求學的人,並有專人負責招待。

教學人員也不限於書院自身,而是廣泛邀請學界名流前來講學,例如在張栻主持嶽麓書院的時候,就曾經邀請朱熹到書院講學月餘。講學甚至包括不同學派的學者。南宋鵝湖書院 就曾同時邀請朱熹和陸九淵來講學,二人觀點對立,辯論相當激烈。

朱熹在觀點上堅持己見,但在治學態度上不排斥異己,他很欣賞陸九淵的《論語》研究,又將陸九淵請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書院講《論語》,還將他的講義刊刻在石碑上,供書院長久學習。書院的門戶開放風格,大大促進了學術交流和發展,也開闊了學生視野,深化了教學。

講會是書院的重大教學研究活動,講會不僅有本院教師講學,也聘請社會名流或其他書院的學者到本院參講。各地書院甚至建立了互通聲訊的聯絡制度,事先商定日期,明確講會主題,屆時各地學者不遠千里赴會,並有隆重的儀式。講會大大提高了書院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第四、書院的教學注重啟發引導,提倡切磋討論,講究身心涵養。書院教學除參加學術活動和教師必要的講授外,主要是學生自學,所以書院都重視對學生的讀書指導。朱熹就大量涉及讀書方法的指導,以他的讀書法六條為代表。

元代程端禮曾任江東書院山長,他撰有《讀書分年日程》,從幼兒到成年,次序分明,是古代一個詳盡的自學大綱。書院教學還強調學生要善於提出疑問。朱熹說:

「讀書需有疑。」「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全無所疑,方始是學」他在白鹿洞書院就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問辯。書院也有學規,但這種學規更側重引導激勵,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為代表,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五教之目: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規範了書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貫徹「明人倫」的綱常禮教。

二是「為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指明瞭書院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過程。

三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是為書院學生指明瞭道德修養的基本要點。

四是「處事之要: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為書院學生指明瞭行為處世的基本原則。

五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為書院學生指明瞭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

綜上所述,書院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組織形式,既不同於正規的官學,也不同於純粹的私學。同官學相比,書院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而少有衙門氣。課程設定也有較大的自主性,而較少受科舉支配。

某一學派的著述、思想及相關的知識在書院教學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往往為某一學派思想的研究中心。書院向一切求學者開放,並不限定入學條件。書院山長、教師一般也不納入**系列。

書院的管理側重於啟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自覺性,少有禁戒懲治的規章。同一般師徒授受的私學相比,書院規模大,有教學組織機構,通常都擁有自己的學田、院產、藏書、供祀、教學設施,條件比一般私學優越正規。

書院的產生,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型別,起到了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式,學術風氣濃厚,開闢了新的學風,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書院在辦學和管理領域也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措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宋代書院的構成是什麼,宋代書院的教學內容是什麼?

宋代書院的教學內容與官學不盡相同,但北宋書院鼎盛時期,官學並未 設定,書院與家學同樣都是講授科舉之學。南宋書院因理學家的倡導,大多講求性理自得之學,注重學生道德倫理的自我訓練和涵養,而不著意追求功名利祿。但南宋理學在很長一段時期佔據了科舉和 官學的主導地位,故爾性理之學也未必能與科舉利祿之學截然分開...

宋代書法形成尚意趨勢的原因是什麼

唐代的尚法,使書法的學習有了規律可循,但也暴露了其弱點,版即過分拘束於法度則不利權於個人藝術情趣的發揮。特別是唐代後期,其弱點暴露得更加充分。於是人們反其道而行之,尚意 的思潮得到發展。尚意思潮的開拓者是五代時期的楊凝式。楊凝式是個過渡性的人物,他的書中有唐人尚法所培養的嚴格的法度精神。同時,藉助其...

試述運動「極點」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策

運動中出現 極點 是由於內臟器官的運動水平與肌肉活動的強度不相匹配,機體耗氧量驟增而供氧量暫時跟不上的矛盾所造成的。心肺等內臟器官的功能活動受植物性神經調節,其活動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從一種活動狀態向另一種狀態轉變時出現時間上的滯後。不祥骨骼肌活動直接受意識支配,運動開始後很快很快就達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