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中的古今異義詞求《庖丁解牛》《項羽之死》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急!

2021-03-06 23:17:21 字數 6062 閱讀 8089

1樓:116貝貝愛

答案如下:

1.期山東為三處「山東」,古義:山的東面,今義:山東省

2.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地方」,古義: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區域,部分

3.項王乃悲歌慷慨,「慷慨」,古義:為情緒激昂,今義:大方的

4.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父兄」,古義:父老鄉親,今義:父親,哥哥

原文: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

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

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

「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

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白話譯文:

項王的部隊駐守在垓下,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的軍隊把他重重包圍。深夜,(項羽)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羽於是大為吃驚,說:「難道漢軍把楚人都征服了嗎?

他們那邊楚人為什麼這麼多呀!」項王於是在夜裡起來,在帳中飲酒。

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寵跟在項王身邊;有駿馬名騅(zhuī,追),(項羽)一直騎著。這時候,項羽不禁情緒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時騅馬不再奔跑!

騅馬不奔跑可將怎麼辦,虞姬呀虞姬,(我)將怎麼安排你才妥善?」

項王唱了連唱幾遍,美人虞姬應和著一同唱歌。項王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落淚,沒有一個人忍心抬起頭來看他。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獨自一人騎上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當夜突破重圍,向南衝出。天剛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項王到達陰陵,迷了路,去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

因此,漢兵追上了他們。項王於是又帶著騎兵向東跑,到達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

項王自己估計不能逃脫了,對他的騎兵說:「我帶兵起義至今已經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擋我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沒有戰敗,因而能夠稱霸,據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終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

今天必死無疑,我願意給諸位打個痛痛快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給諸位衝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讓諸位知道的確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

於是把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漢軍把他們包圍起幾層。項王對騎兵們說:「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命令四面騎士驅馬飛奔而下,約定衝到山的東邊,分作三處集合。

於是項王高聲呼喊著衝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倒伏一樣潰敗了,項王殺掉了一名漢將。這時,赤泉侯楊喜為漢軍騎將,在後面追趕項王,項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退避了好幾裡。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了 。

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馬衝了上去,又斬了一名漢軍都尉,殺死有百八十人,聚攏騎兵,僅僅損失了兩個人。項王問騎兵們道:

「怎麼樣?」騎兵們都敬服地說:「正像大王說的那樣。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讓您稱王了。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

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幹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

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

又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

僅憑藉項羽就殺死漢軍幾百人。

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

」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對臉兒,於是把項羽指給王翳看:「這才是項王。」於是項王說:

「我聽說漢王用**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徵求我的腦袋,我送你個人情吧!」說完便自刎而死。

此文出自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項羽本紀》

寫作背景:

《項羽之死》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本篇記敘的是項羽一生的最後階段,由垓下被圍,到烏江自刎,也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

第一段寫垓下之圍重點寫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這兩個連續性的事件。 「慷慨悲歌」,慨嘆自己時運不利,戀戀不捨的和名騅、虞姬訣別,充滿了悲涼和無奈的情緒。

項羽是一個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預料到失敗命運的時刻,唱出柔腸百轉的「垓下歌」,為項羽這個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慷慨悲歌」充分表現出項羽多情善感的性格。男兒有淚不輕彈,項羽這時卻「泣數行下」,渲染出一個末路英雄的悲涼。

這位蓋世英雄歌罷淚水漣漣,以至於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這樣的場面。 「莫能仰視」則寫盡將士們的不忍之心,也寫盡了霸王的悲慘處境。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約前87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2樓:匿名使用者

期山東為三處「山東」,古義:山的東面,今義:山東省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地方」,古義:

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區域,部分項王乃悲歌慷慨,「慷慨」,古義:為情緒激昂,今義:

大方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父兄」,古義:父老鄉親,今義:父親,哥哥

3樓:angel楓翎

現在的人也只是猜測過去而已

求《庖丁解牛》《項羽之死》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急!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名詞作動詞1、項王軍壁垓下壁,名詞作動詞,駐紮2、項王乃復引兵而東東,名詞作動詞,向東行3、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詞作動詞,西行、西征4、期山東為三處期, 名詞作動詞,約定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王,名詞作動詞,讓……當王(二)名詞作狀語1.項王則夜起夜,名詞作狀語,在夜裡2.直(當)夜潰圍南出南,名詞作狀語,向南3、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二、特殊句式:(一)狀語後置句1、飲帳中(省略句;狀語後置句)飲帳中=飲(於)帳中,「(於)帳中」是後置的介賓結構譯:在軍帳中飲酒2、 左,乃陷大澤中 (省略句,狀語後置句)譯:

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3、籍獨不愧於心乎?(狀語後置句)「於心」是後置的介賓結構。譯:

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4、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省略句;狀語後置句)補充完整應為:吾聞漢購我頭(以)千金,邑萬戶「(以)頭千金,邑萬戶」為後置的介賓結構。

譯:我聽說漢王用**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徵求我的腦袋5、然今卒困於此(狀語後置句)「困於此」即「於此困」譯:然而今天(我)最終困在此地(二)定語後置句1、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定語後置句)譯:

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2、騎能屬者百餘人耳(定語後置句)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3、漢騎追者數千人 (定語後置句)譯:

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4、所當者破 ,所擊者服。(定語後置句)譯:打垮了我所遇到(當:

意為面對。引申為遇到)的敵人,降服了我所攻擊的敵人。(三)被動句1、然今卒困於此(被動句)譯:

可是如今終於被困在這裡(四)判斷句1、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判斷句)譯:這是上天要滅亡我,絕不是作戰的過錯 特殊句式:

「技經肯綮之未嘗」

此句為謂語省略句,又是賓語前置句,應為「未嘗(碰)技經肯綮」。

「族庖月更刀,折也」

判斷句,「也」表判斷

「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狀語後置句

求《庖丁解牛》《項羽之死》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急!**等

5樓:古澤之雷神之怒

《項羽之死》  二、特殊句式: 1、飲帳中(省略句;狀語後置句)   飲帳中=飲(於)帳中,「(於)帳中」是後置的介賓結構   譯:在軍帳中飲酒   2、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定語後置句)   譯:

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   3、騎能屬者百餘人耳(定語後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4、 左,乃陷大澤中 (省略句,狀語後置句)   譯:

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   5、漢騎追者數千人 (定語後置句)   譯: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   6、所當者破 (被動句)   譯: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   7、然今卒困於此(被動句)   譯:

可是如今終於被困在這裡   8、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判斷句)   譯: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   9、無以渡   「無以」,固定結構。由動詞「無」加介詞「以」構成,沒有(辦法)   譯:

沒法渡過去   10、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成。   11、籍獨不愧於心乎?

(狀語後置句)   「於心」是後置的介賓結構。   譯: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

」   12、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省略句;狀語後置句)   補充完整應為:吾聞漢購我(以)頭千金,邑萬戶   「(以)頭千金,邑萬戶」為後置的介賓結構。   譯:

我聽說漢王用**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徵求我的腦袋

詞類活用 1.項王軍壁垓下   壁,名詞作動詞,駐紮   2.項王則夜起   夜,名詞作狀語,在夜裡   3.

直(當)夜潰圍南出   南,名詞作狀語,向南   4.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東,名詞作動詞,東行   5、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6、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詞作動詞,西行、西征   7、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   王,名詞作動詞,讓……當王

3、古今異義 1)項王軍壁垓下 (2)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若 (3)有美人名虞 (1)、於是項王乃慷慨悲歌 (2)、項王泣數行下 (3)、左右皆泣

《庖丁解牛》

2、古今異義

天理:古義——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依乎天理。)

今義——(1)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封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難容)

固然:古義——本來的結構。(因其固然)

今義——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的轉折。

3、通假字

向——響(砉然響然。)

蓋——盍,何,怎樣。(技蓋至此乎?)

善——繕,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

4、詞類活用

「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名次作狀語,每年,每月。)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斷句)

(2)「技經肯綮之未嘗」(賓語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賓語前置,介賓短語後

求《庖丁解牛項羽之死》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

一 詞類活用 一 名詞作動詞 1 項王軍壁垓下 壁,名詞作動詞,駐紮 2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東,名詞作動詞,向東行 3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詞作動詞,西行 西征 4 期山東為三處 期,名詞作動詞,約定 5 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 王,名詞作動詞,讓 當王 二 名詞作狀語 1.項王則夜起 ...

重耳之亡通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通假字1 昂其直 通 值 價值 2 手裁舉 通 才 剛剛 3 而翁歸 通 爾 你的 4 翼日進宰 通 翌 明天 5 蟲躍去尺有咫 通 又 6 此物故非西產 通 固 7 如被冰雪 同 披 三 一詞多義 1 責 因責常供 動詞,責令 每責一頭 動詞,索取 當其為里正 受撲責時 動詞,責罰 以塞官責 名詞...

《狼》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句式累計,要全

1.fierceandmalicious 狼bai,俍也。廣雅 秦國du之俗貪狼。zhi 淮南dao子 要略 狼戾不可內止。淮南子 覽冥容 又如 虎狼 比喻凶惡殘暴的人 狼戾 比喻人的性格貪婪殘暴,像狼一樣 狼心 喻狠毒貪婪的心 狼心狗行 比喻心腸狠毒貪婪,行為卑鄙無恥 狼性 凶惡的心性 2.急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