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是什麼?階級劃分的唯一標準是什麼

2021-03-07 01:31:24 字數 5181 閱讀 9352

1樓:貞觀之風

所謂階級,就是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劃分階級的最重要標準是生產資料佔有關係,其次是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

同的集團在生產關係中的地位不同,不能用政治標準和思想標準劃分階級。同時階級又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範疇,而且是一個更廣泛的社會範疇。

階級的產生是由於經濟的原因引起的,但階級一旦產生出來,就要在經濟關係的基礎上,派生出各個階級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

所以階級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集團,而且是一個社會集團或社會組織。一個階級的經濟地位、政治立場、意識形態這幾個方面總和起來,階級是這些方面的有機統一體。

2樓:匿名使用者

階級是一個歷史範疇,是生產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出現了剩餘產品,勞動力有了價值,為階級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使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還需要經過社會分工以及隨著社會分工而產生的產品交換,出現生產資料私有制。

恩格斯說:「分工的規律就是階級劃分的基礎」。分工,指的是舊式分工或自發分工,即具有固定專業劃分的分工。

為什麼說分工的規律是階級劃分的基礎呢?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產品交換,而有了產品交換,就會加劇財產的積聚和集中,使財富日益掌握在少數人手屯從而促進私有制的形成和發展。有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把社會成員一分為二,即分為佔有生產資料的剝削階級和不佔有生產資料的被剝削階級。

其次,分工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和對立。由於這種分工,出現了只消費不生產、只享受不勞動的人。這些脫離生產勞動的人,專門從事生產的管理以及政務、司法等活動,成為剝削階級的組成部分。

2、階級的實質

階級首先是一個經濟範疇,是一些經濟集團,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經濟標準,即不同的集團在生產關係中的地位不同,不能用政治標準和思想標準劃分階級。同時階級又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範疇,而且是一個更廣泛的社會範疇。階級的產生是由於經濟的原因引起的,但階級一旦產生出來,就要在經濟關係的基礎上,派生出各個階級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

所以階級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集團,而且是一個社會集團或社會組織。一個階級的經濟地位、政治立場、意識形態這幾個方面總和起來構成這個階級的全部特徵,階級是這些方面的有機統一體。

什麼叫階級?劃分階級的標準是什麼?

3樓:一箭雙鵰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係(這種關係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導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階級的標準是一個純而不純的「經濟」標準。劃分階級的最重要標準是生產資料佔有關係,其次是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前者是原因,後面二個是結果。

階級社會的三種對立方式:就生產資料佔有關係而言,人們可以被劃分為所有者與非所有者;就生產過程中作用而言,人們可以被分為指揮者(管理者)和被指揮者;就分配結果而言,人們可以被分為剝削者和被剝削者。一般而言,在私有制條件下,所有者總是(直接或間接的)生產指揮者和剝削者;而非所有者總是被指揮者和被剝削者。

但是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這三者總是完全吻合的:所有者可能因為不僱工而不是剝削者或剝削程度微不足道(如小私有者),非所有者也可能對生產擁有一定程度的管理權、指揮權(如經理人員)。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判明一個人的階級歸屬呢?顯然,生產資料佔有關係是我們進行階級劃分的唯一正確的標準,三種對立方式的吻合反映了原因和結果的完美統一,這樣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是階級社會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核心成分。三種對立方式的割裂則表明三者並非完全是一回事:

其一,若生產資料佔有程度有限,則原因和結果的現實聯絡可能表現得不充分;其二,第二種對立方式的根源是第一種對立方式,但後者並非是唯一的原因。第二種對立方式也可能是由「非生產資料佔有」因素引起的,儘管這種情況並不能代表其主流。

4樓:無知無畏帝

階級就是為了一定利益聚集到一起的人,劃分的標準就是利益一致性

5樓:吳文龍百川

那個年代劃分階級有點過了,大部分富農都挺善良的,都是省吃儉用得來的。

請問,階級的實質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階級的實質是個經濟範疇,即在生產關係中處於不同的地位的人們的集團,其中一個集團由於佔有生產資料因而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如何理解階級的實質:

1、 階級是一個經濟範疇。人們對於生產資料的佔有關係的不同, 是劃分階級的基礎,決定了人們在勞動組織中的地位不同,分配方式不同。

2、階級的實質是一個集團無償地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3、劃分階級的標準只能是經濟標準,即只能根據人們對於生產資料的不同關係所造成的不同經濟地位劃分階級。

4、階級一旦產生出來,就要在經濟關係的基礎上,派生出各個階級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所以階級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集團,而且是一個社會集團和社會組織。一個階級的經濟地位,政治立場,意識形態這幾個方面綜合起來,構成這個階級的全部特徵,階級是這方面的有機統一體。

7樓:匿名使用者

階級的實質

階級首先是一個經濟範疇,是一些經濟集團,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經濟標準。

8樓:匿名使用者

請看:就階級的實質而言,它是個經濟範疇。 「階級又是一個歷史的範疇。

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的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絡。在原始社會初期,由於沒有剩餘產品,不存在一個集團佔有另一個集團勞動的可能性,因而不存在階級。階級的形成是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而又相對發展不足的結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214頁)

人們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中,由於所處的地位不同和對生產資料關係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團。

在中國和在西方,古代社會中的「階級」,就是指社會上存在的身份等級。

在中國的古典文獻中,「階級」既指官位俸祿的等級,也指社會倫理制度,即「禮」規定的等級秩序。《新書·階級》曰:「故古者聖王制為列等,內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級分明。

」《三國志·吳志·顧譚傳》曰:「臣聞有國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階級逾邈。」

沒有官位的「老百姓」,在古代通稱為「庶民」。「士」介於「大夫」和「庶民」之間,有的是拿俸祿的「食邑」的官,也有的是自食其力的「食田」的民,所謂「學而優則士」。所以古時有「士大夫」和「士民」的稱謂,但後來「士」通指「讀書人」。

在中國古代傳統的農業社會,「民」的劃分是「士民、農民、工民、商民」四民。《漢書·食貨志》曰:「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

在西方過去有文字的各個歷史時代,社會等級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看到由各種社會地位構成的多級的階梯。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領主、陪臣、行會師傅、幫工、農奴;而且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各種獨特的等級等。

對階級鬥爭的研究和關注,是法國和英國近代史學的新傳統。此前,史學界解釋歷史變遷的主流觀念是:在一切歷史變動中,最重要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是政治變動,而這種變動的最終原因,應當到支配人們個體理性選擇或集體行動的思想動機中去尋找。

法國和英國近代的部分史學家,對這種觀念提出了挑戰,他們的研究證明,歐洲歷史的動力,至少從中世紀起,是新興資產階級為爭取社會和政治的統治同封建貴族所作的鬥爭,並由此形成了「市民社會」理論和史學的新學派。

中國社會階層劃分的標準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1.所謂的精英階層(掌握著社會80%的財富和分配權力,掌握著社會秩序定製權力)。

2.小資產資產階層,也就是上網的白領等等啦,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又受到過高等教育的人。不過活的也太鬱悶了,經常有人跳樓。

普通的藍領,靠著微薄的工資生活著,不過精英階層的人還是蠻照顧這個階層的人,起碼有五險一金。

3,其他占人口70%的勞苦大眾屬於被領導階層(當然也得細分好幾類),他們只不過想吃的好點,住的舒服點,能接受好點的教育。還有就是能相對公平點的做事,當然了,最總要的是能活的有尊嚴一點。簡單吧?

呵呵。。。。我輩祖先追求了幾百年,少說也有百百八十年了吧。還不是和以前差不多,甚至有點變本加厲哦。

有些人老是拿現在跟以封建時代社會的一些弊端比,他們為什麼不跟國外那些人民生活水平相對比較安逸國家比呢?無非就是想進一步的愚民。

階級與階層的區別是什麼啊?

10樓:孫楠

階級與階層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階級就是對生產資料的佔有不同的大的社會集團;

階層指階級中的不同層次。在同一階級內部,由於經濟地位不同,而分為若干不同的階層。

2、劃分標準不同:

階級以個人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所處的位置,特別是與生產資料的關係為基礎;

階層則以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地位、權力與聲望的高低而劃分的。

3、關係的性質不同:

階層和階層間不一定彼此敵對,但階級與階級之間卻是對抗性的矛盾。

11樓:rong榕榕

階級與階層概念的異同 :

1, 階級就是對生產資料的佔有不同的大的社會集團.階層則以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地位、權力與聲望的高低而劃分的。

2,劃分標準不同:階級以個人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所處的位置,特別是與生產資料的關係為基礎,階層則以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地位、權力與聲望的高低而劃分的。

3,關係的性質不同:階層和階層間不一定彼此敵對,但階級與階級之間是對抗性的矛盾.

怎樣理解階層與階級。

4,一些階級、階層的具體論斷,如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和中間階層將消失的具體論斷,顯然與現代西方社會存在龐大的中間階層的客觀情況不相符,則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校正.從根本觀點與具體論斷的視角看,學術界特別是社會學界,對我國社會階層解釋框架、劃分階層標準的種種探索,在總體上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要不斷髮展這樣一種內在要求的。

5,包含關係不同:過去我們都這樣理階級是個大概念,階層是個下屬概念,即每個階級下面按照不同的標準再分若干個階層。概括而言,階層範疇可以看作是一種適度淡化了的階級概念。

用階層範疇來適度淡化階級概念不僅是必要的、及時的,而且是符合我國社會差異的實際的。

擴充套件資料

現階段中國社會已分化為由十個社會階層組成的社會階層結構:

(1)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

(2)經理人員階層;

(3)私營企業主階層;

(4)專業技術人員階層;

(5)辦事人員階層;

(6)個體工商戶階層;

(7)商業服務人員階層;

(8)產業工人階層;

(9)農業勞動者階層;

(10)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人員階層。

參考資料

中產階級的劃分標準

中產階級的劃分標準有以下三種標準 一 中國中產劃分 國家統計局根據人均gdp和購買力給出中產階級的家庭年收入在6萬至50萬人民幣之間的結論。中國中產階層的財富在房產上的配置比例過重,高達79.5 而金融資產佔比過低,僅有10.8 海瑟表示 現在亞洲 日本除外 有大約2.2億人口屬於富裕中產,其中超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誰說的

文章指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這是從根本理論上對 兩個凡是 的否定。這場討論衝破了 兩個凡是 的嚴重束縛,推動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 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

劃分民族的標準是什麼, 經典 劃分民族的標準是什麼

劃分民族的標準常常是文化習俗 語言 飲食和傳統,而不是生物學的或體質上的特徵。我國當時劃分民族時,是參照了斯大林的民族理論,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具有共同語言 共同地域 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中國是怎麼區分民族的 劃分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參照斯大林的 馬...